我是这样做产品的

多年前看了 @纯银 老师的《我的产品设计流程》后计划写一篇,现在终于上线:

## 前期规划

1、用户价值

首先,具体化,“谁(who)在什么情况下(when&where)遇到了什么问题(what),怎么一步步解决的(how)”。场景在移动端尤其重要,何时何地影响用户心智。有段时间上班滴滴快车,想早点到避开电梯的早高峰,下班滴滴拼车,晚几分钟到家也没关系。其次,深层化,比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覆盖哪些层,价值越触及底层,越不容易被后来者取代。国庆前不背单词搞了次组队背单词活动,临时群组带来一种遇见同类一起打 BOSS 的体验。最后,宏观化,什么大需求里的中需求,中需求里的小需求,什么用户群的需求,在地球人中占比如何。

换个角度,人是不同时空需求的载体(集合),我们占据的 24 小时内家里、公司、通勤路上等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越多,就越有价值。用户价值是商业价值的基础,创造的用户价值越多,潜在收益越大。继续以不背单词为例,本来只是背单词,开始还很难坚持,但买了应用内的柯林斯词典后,当需要查单词时也会打开不背,不背单词也成了常用应用。

2、商业价值

绝大多数产品的终极目标是盈利,少数产品可能是影响力等其他。对于 C 端产品,初期能否盈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满足需求,用户持续活跃,随后通过各种方式变现,但随着行业的成熟,竞争存量化,发展窗口期也在缩短。相比而言,B 端产品较为简单,主要通过增值(付费)服务创收,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实际上付费也是对需求以及产品价值的最大认可,是最好的 PMF 认证。

3、市场

一是未来,包括潜在规模、行业趋势等。如果是用户直接付费,希望用户花的钱多多的,比如京东、滴滴出行、美团外卖。如果是第三方付费,收入与用户量、使用时长正相关,比如百度、抖音。也可以换个角度,产品是个大漏斗,从首页开始漏,从 75 亿人开始漏,最终多少人留下并贡献收入;二是现状,包括现有规模(含增速)、格局(产品、供需、上下游、护城河)、投融资热度等。

4、竞品

假如产品上线,why always you?一是你有什么用,换句话说,你如何解决好问题(保证流程中各环节体验良好)同时供给端做好支持(成本、效率);二是为什么用你(相比竞品),竞品包括之前的解决方案,即使并非成形产品,同时某种角度而言,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俞军 提出的 “产品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迁移成本” 公式很好地概括了前面两点。

## 中期落地

一是方案设计,目标即高 DAU、高 GMV 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指标,实施中关注 ROI 以及产品的传播性,设计层面包括功能、流程交互、界面,效果评估层面包括可用、易用、爱用;二是项目管理,确保设计开发测试上线都在计划中,涉及需求评审、资源协调、进度把控等。

## 后期运营

产品上线后,一方面通过数据统计 & 用户意见收集评估效果并进行后续迭代,另一方面通过运营、商务等让用户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

## 扩展阅读

1、问答:百度地图是否能成为本地生活入口
2、文章:对话俞军谈产品

我是这样做产品的》有一个想法

  1. Pingback引用通告: 再聊如何做产品 | Rethink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