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需求的优先级

产品经理平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种需求,需求的来源有很多,包括用户侧、同事侧(上级、商务、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运营等)和自己的调研等。

要做的有很多,每件事都有收益,也都有成本(含机会成本),就当前而言,要不要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收益层面,现实中面临的往往是两难甚至多难选择,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正向收益和负向收益等,如何平衡。成本层面,时间、人力等,如何支持。

##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收益判断优先级并设计产品方案,需求按 P1、P2、P3 标记,P1 最优先,同时说明理由,写不清楚理由的需求不应该列入需求池中。

收益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用户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对多少用户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核心用户、非核心用户还是涉及多个核心用户群,正向影响、负向影响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比如滴滴前段调整了拼车价格策略,原来是拼成拼不成乘客端都是拼车价(低于快车价),现在是拼成拼车价拼不成快车价,乘客端体验是下降的,同时从《俞军产品方法论》“关于拼车价值分配问题的权衡” 一节中获知方案对司机端也有影响;二是对公司的影响如何,比如可能短期亏损但战略意义很大,美团在南京上海打车做得一般,也迟迟没有进入北京,但美团并没有关闭打车业务,之后还高价收购了摩拜单车,对于美团而言,满足用户的衣食住行需求才是目标,而收益的确认需要结合目标来进行。

就日常而言,问题(BUG)修复>新增功能>产品优化,但并不是说 BUG 在所有情况下都要第一时间解决,响应是必须的,但查明原因后还要评估,如果 BUG 影响的只是一小部分用户,同时现有开发计划很重要,那就考虑有没有临时或线下处理方案。产品优化需求一般会排到最后,因为既然是优化,说明原有功能是可用的,流程是能走通的,只是说体验可以做得更好。

## 评审阶段

评审阶段主要是根据实施成本再排序。跟研发测试(含设计、运营等)讨论产品方案,一是需求层面,对需求的判断有无问题,个人视角往往有局限,即使需求判断没有问题,团队成员也有了参与感,有利于后续实施,二是方案层面,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案,现有方案有没有漏洞,方案的实施成本如何,当然产品经理设计方案时也要根据经验将实施成本考虑进去。

某种程度,产品的设计研发上线过程也是一个产品,如何保证期间的用户体验良好,可以想想,提前考虑成本只是其中一点。对于技术问题,不清楚的先百度,然后再咨询研发,咨询研发时要考虑对方的时间,在不影响对方现有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之前就遇到过一个对产品经理要求比较高的研发同学,但他回复问题是非常专业的,也让我学到很多。

评审完成后,基本就确定了本期要做的需求,然后研发测试那边开发、准备测试用例,产品这边跟进的同时考虑下一期需求并设计方案,依此循环往复。对于需求,总的来说,就是要做 ROI 高的,包括短期 ROI,也包括长期 ROI。

## 扩展阅读

1、问答:产品经理如何分析和管理需求

如何判断需求的优先级》有3个想法

  1. Pingback引用通告: 聊聊问题解决之道 | Rethink

  2. Pingback引用通告: 聊聊工作方法 | Rethink

  3. Pingback引用通告: 再谈如何判断需求的优先级 | Reth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