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3年01月

如何写博客

## 前言

在 202x 年这个时点聊如何写博客貌似有点过时,但换个词,如何在网上写文章,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了。博客,weblog,缩写 blog,早期有很多独立博客以及 BSP 如博客网、博客大巴、新浪博客(2012 年前写过一阵)等,那时主要是看大家的文章,后来 SNS 时代来临,在校内、QQ 空间写过一阵,再后来微博兴起,开始沉迷于短内容,但还是有写长文的需求,2012 年搭了这个独立站点,再后来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专栏诞生,也同步过一阵子内容到这些平台,后因 ROI 低放弃。

## 为何写

在 “博客时代”(2005-2009),当时的作者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观点包括写是最好的学、创造个人品牌、结交同好等。这些都没错,不过在我看来,到最后,写作还是内向性的,是记录 & 分享带来的成长。之前回顾过自己是怎么写了 10 + 年的,每段时间的动力不一样,刚开始是新鲜,后来是希望点亮博客主页分类中的每一个月,当然也很难,有几年春节期间就中断了,再后来是更长期的动力,包括 “沉没成本” 以及 “相比身体、社会关系,或许我们创造的内容才等于我们自己”

## 如何写

### 写什么

可以从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所得开始,最容易下手且可以长期写的一个主题是成长经验分享,比如生活向的读书笔记、影音推荐、旅游攻略,工作向的职场心得、项目复盘,学习向的大学专业相关话题、新技能学习总结等,最后每年再写一篇年度总结,齐活。总之先从自己有感觉的话题开始,先写起来,先完成再完美,偶尔断更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持续写下去。这样写到一定时候,就是自己对人生这个大主题下各种问题的答案合集,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花园(认知数据库)。

### 怎么写

写博客难的是坚持,看到过太多作者断更,有些人真的很有意思,很喜欢他们,可惜了。当然抱怨人类的毅力没有意义,因为躺平享受是我们的天性,现实的解决方案是降低任务难度,包括将任务切分得足够简单,比如写写清单体类文章,比如平常通过 flomo、即刻等记录想法后基于几条同主题内容写成一篇长文,再比如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中提到的基于划线和想法扩展为一篇书评。

这里也分享下个人目前的写作流程:有什么想写的先在 Ulysses 里写一段,然后有时间就补充,很多时候在碎片化时间里看东西比如在地铁中刷即刻、抖音等也挺累的,反而输出让大脑放松,效率也还可以,几次下来,一篇文章基本写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就是等到周末,修改润色,然后发布。

### 发在哪

先说说这两年小范围流行的 Newsletter,不推荐,不看好其服务稳定性和易用性。关于前者,国内第一波产品已经遇冷,即刻出品的 “Hedwig” 使用者一直不多,“知园” 则已经仅 “作为业余时间的兴趣产品维护,用户可长期正常使用,但不作为商业产品发展”。至于易用性,对比微信 “公众平台助手” 里的一些基础功能总是要有的,尤其数据统计,如果没有请勿尝试。当然如果是 TMT 从业者,想玩玩或是作为辅助分发渠道,或者已经是某些社交平台上的大小 V 想收割一波,另说。

再说说简书,极不推荐。一直觉得简书是一手好牌被打烂了,刚看了下自己的活跃时间,2016 年到 2020 年,和简书的百度指数正相关。作为一个从 Markdown 工具起家的产品,最初是吸引了一批 “程序猿” 和 “产品狗” 在上面写文章的,但之后不务正业搞起了什么 “简书钻”,首页上的文章也水得不行,缺乏治理,调性不再,完全没有欲望在上面发文章了。曾经有段时间,微信公众号屏蔽了百度,很多时候搜索产品技术类关键词时,好点的文章(非资讯)都是来自简书的。相比而言,微信公众号倒是一步一个脚印,将创作者服务相关的功能逐步完善了起来。

至于独立博客,不太推荐,虽然你在看的这篇文章就是在独立博客上,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更新了这么多年,放弃有点可惜。收益角度,由于微博客、移动互联网、推荐算法、短视频的兴起,搜索带来的流量很少,少到我不好意思公布 PV、UV,信息的传播路径变了,当然也跟内容品类、文章数量有关,刚看了下后台,平均下来每年发布文章不到 30 篇。成本角度,搭建完毕后,日常维护主要是每年续一次费,域名 + 空间 250 元左右。总体而言,ROI 不高,但爱折腾的人还是可以试试的。

那到底在哪写呢?目标读者在哪,换句话说,同好、同行在哪,就在哪写,同时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只是想有一个专门写长文的地方,那么当前微信公众号是最优选择,主要基于服务稳定性和流量获取角度考虑。关于前者,公众号是微信的长期战略级产品,不太可能停运。至于后者,微信早已支持推荐、搜索等主流内容分发方式,我们还可以手动转发到在玩的其他社交平台如即刻、微博等。不要吝啬宣传,阅读量是一种激励,但也不要期待太多,没有点赞和评论,自己也要写下去,同时持续优化内容,想想怎么把文章写得更好,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时更加吸引读者。

### 后续呢

当草稿箱里的文章越来越多,不用担心每个月发不了一篇文章时,需要思考的就是自己应该写些什么,哪些内容更有长期价值、半衰期更长,毕竟不是 “菜鸟” 了,应该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相信这也是很多写作者写到一定阶段会思考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关于这方面,之前写过 《我的写作习惯:要求》,这部分依旧在学习中,后续会继续分享新认知。

## 扩展阅读

1、文章:写作 12 年的经验和技巧写博客至今的小结

产品推荐之Ulysses

## 概况

如果要用一句话定义 Ulysses,我会说:“最好的博客写作软件”,之所以加限定词 “博客”,是因为写小说、剧本可能会有其他特殊需求,但那块个人并没有涉及,所以不好如官方那样直接号称:“The Ultimate Writing App for Mac、iPad and iPhone”。

先说说个人喜欢的功能点:首推版本管理,很多时候需要反复修改文章,主要是文字的取舍,相比 Evernote 的 “笔记历史版本”,Ulysses 强至少一个量级,它不会记录所有版本,但重要的版本基本都在;其次,操作便捷性,除了可视化的按钮,Ulysses 对快捷键和手势的支持度也非常好,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双指滑动切换 “文库 – 文稿 – 编辑器” 视图,多数时候仅保留编辑器,方便沉浸式写作。

再说下不足:一是 iOS 端隔段时间就要从零开始同步内容到本地,怀疑产品逻辑有问题;二是缺少文档信息功能,主要是有时想看下创建时间。期待后面有所优化。

在 Ulysses 之前,先后用过 WPS、Google Docs、Evernote(比 Office 简洁且早期没什么跨平台记录工具)和 MWeb(因 Markdown 而入坑但实际 Markdown 用得少)写博客,但用了一段时间 Ulysses 后,觉得 Ulysses 是更好的长文写作工具。如果是长期的内容写作者,推荐付费,当然可以先用上俩个月看看,毕竟年费将近 300 元,相比国内视频、购物 App 的会员费,不算便宜。

## 设计

在我看来,作为工具软件,产品设计者一定要是真正的用户,因为很多细节需求如果不是真正的用户,可能很难体会到。比如版本管理,之前其实没有想到这个功能对自己的意义会这么大,因为 Ulysses 这块做得足够好,所以可以毫无顾忌地随时随地修改文章,如果改得不好,也可以在 macOS 端恢复(iOS 端缺少版本管理功能,仅支持撤销和重做,虽然这样也勉强够用)。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无意中看到 App Store 上 Ulysses 的应用名称是 “Ulysses | 写作、笔记、日记、博客”,不知道是否要往这些方面发力。如开头所说,写作有很多细分场景,但总体而言需求与 “博客” 相对接近,而 “笔记”、“日记” 与 “博客” 差异较大,“笔记” 涉及文章采集(Evernote 是当前最佳)和想法记录(flomo 是当前最佳),“日记” 涉及模板同时要支持以日历视图展示日记(包含天气、心情、图文等),与 Ulysses 以分类组织文档(基于 Markdown,一种标记语言,它允许人们使用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有冲突,做独立的产品并对应新的付费计划岂不更好?

## 使用

实际经常使用的功能并不多,所以没有太多经验可分享,但有两点还蛮推荐的:一是通过关键字(标签)管理内容创作流程,“todo” 表示即将发布的文章,“done” 表示已发布的;二是 主题(皮肤),macOS 端在用 “Bywords”,黑白色系,耐看,iOS 端在用 “Tomorrow”,彩色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