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
### 定义
Evernote 是什么,一方面要看 Evernote 本身,另一方面要看用户使用 Evernote 的方式,方式不同,效果不同,最终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Evernote 的产品结构是基于单条笔记(note)展开的,相对适合保存文字类内容(含部分图文、音频),过大的文件、格式小众的文件都不适合存入 Evernote,同时 Evernote 通过开放平台吸引了第三方开发者,进而通过第三方应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了文字类内容的记录、收集能力。
内容在 “现实世界的载体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具体形式包括纯文本、Office 文档、PDF 文档、思维导图、JPG 图片、PNG 图片、PSD 文件、Sketch 文件、MP3 文件等以及未来将产生的新内容形式”,具体来源包括网站和应用,涉及微博、问答、新闻博客、音乐、播客、视频、直播等产品。
对于内容的保存,文字类的(包括自己写的和网页上的)主要存入 Evernote,即刻、微博、微信、知乎等应用里的内容主要通过产品内的收藏功能在线保存。图片的保存需求一般,主要下载到电脑本地或存入百度网盘,音频和视频主要通过网易云音乐、小宇宙、抖音、哔哩哔哩等应用在线收藏,小部分下载到电脑本地或存入百度网盘,Office、PDF 等文档主要存入电脑本地和百度网盘。总体而言,个人的所有内容资料 = 部分应用的 “收藏”+Evernote + 百度网盘 + 设备本地。
如果要用一句话描述我眼中的 Evernote,那应该是:Evernote 早已不是单纯的笔记产品,而是提供笔记记录、文章收集、资料电子化、PDF 文档保存的综合性内容存储服务。
### 特点
1、一般的记录、写作能力
移动场景下,由于 Evernote 很早就支持全平台,因此当时主要通过它记录想法,但随着 Evernote 启动速度变慢,操作流程变长,已经懒得打开它进行记录,之后转用 EverMemo,哪怕有一段时间需要手动同步至 Evernote。
电脑场景下,记录想法、写文章早期主要通过 Evernote,因为相比 Microsoft Word,Evernote 编辑器界面简约且无需手动保存内容,但接触 Ulysses 后,才发现原来写作工具可以做得这么好,自此不在 Evernote 上写作,仅作备份。
2、强大的收集能力
Evernote 最大的优势是收集能力,一方面是印象笔记・剪藏真的强,既支持采集部分内容(选中文字 – 右键 – Evernote Web Clipper)、网页正文和整个页面,也支持一键保存 PDF 文档、邮件等,另一方面有赖于接口的开放,很多第三方应用支持内容一键存入 Evernote,无需选中复制粘贴那么麻烦。
3、较强的搜索能力
Evernote 的搜索支持 “关键词 @笔记本”、“关键词 @标签” 等,但仍有不足:一是不能区分原创和转载,想整理的主要是那些自己手动记录的笔记,目前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关键词进行过滤,但笔记数量有点多,很多时候效果一般;二是没有根据不同内容形式分类展示的功能,类似网易邮箱网页端的 “邮箱附件” 视图和微信收藏的分类查看,有助于更高效地找到目标内容,本身也是计算机擅长的。
4、一般的整理能力
笔记整理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否则只是躺在那里的一堆数据而已,和买书不看没有区别。整理笔记(大部分是文章)时一般先看,然后对部分内容可能会想写点什么,但 Evernote 一方面阅读体验不是很好,尤其是移动端,期待和电脑端的悦读插件那样搞个阅读模式,另一方面缺少批注功能,批注包括划重点和写想法,前者可以通过 “高亮显示”(仅支持电脑端)完成,后者缺乏相关功能,只能编辑原文,更期待的方式是想法和原文独立或者自动添加至原文底部。
5、较弱的分享、协作能力
提高分享能力,比如支持将笔记导出为图片,提高协作能力,Evernote / 印象笔记在这块始终有些缺失,至少用过石墨文档后,感觉比 Evernote 做得更好。
## 技巧
1、注册
Evernote 和印象笔记是同一个产品的不同版本,但和 Microsoft 365 等产品不同,两者是两套帐户体系,数据相互独立,产品功能略有差异,具体情况参考官方简介和@余知兮 的知乎回答。对于国内用户,相对推荐印象笔记,因为功能比 Evernote 多且本土化,同时高级帐户的价格比 Evernote 低还经常搞促销。由于产品的网页端、客户端都支持多帐户登录,因此 Evernote 用户登录时请认准 “Evernote International” 选项,印象笔记用户登录时请认准 “印象笔记” 选项。
2、输入
EverMemo 记录灵感,Scanbot 保存说明书等,印象笔记・悦读(官方已不再提供下载)和印象笔记・剪藏收集文章、PDF 文档,其中文章部分直接存入 Evernote,部分存入 Pocket 稍后读,读后再确定是否存入 Evernote,PDF 文档不是特别大的建议存入 Evernote,因为它的 OCR 搜索真的强。
关于记什么,备忘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回想给我自己带来比较大作用的笔记,包括:“回家必备”,一个物品清单,写明了需要带的东西;“煮 xx 汤”,写明了步骤,节省了时间和脑细胞,符合 “大脑应该优先用来思考而非记忆” 的原则。
3、整理
笔记本组包括生活、工作、学习等,笔记本是各种具体的主题非严格的科学分类。至于标签,包括写作计划中视情况添加 “To Do”,写作完成后改为 “Blog”(已发布到博客)和 “Moments”(已发布到微信朋友圈),放弃不写了的改为 “Archive” 等,这样在列表中就知道某条笔记的状态,非常方便。
Evernote 是笔记本 + 标签的索引结构,实际使用中,轻度用户可以忽略标签功能,重度用户也不建议搞得那么复杂,如果将笔记本和标签设计得过细,将影响记笔记的效率和热情,想法最重要的是先记下来,然后才是其他。BTW,使用印象笔记・悦读和印象笔记・剪藏时,请取消勾选 “智能归档”,让文章不带标签地存入默认笔记本中即可,避免搞乱自己的笔记本和标签体系。
4、输出
Evernote 老用户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记笔记、保存文章?二是那些笔记、文章是否起了作用?作为我自己,除了前面提到的备忘场景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写博客带来的认知提升外,绝大部分笔记、文章没有带来多少价值,只是存下来了而已。
之前在《RSS 已死,内容永生》中写过:“工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所得,同时相比知识管理,个人更愿意使用信息管理这个词…… 关于信息管理,按 OKR 的思想,目标第一,实施层面,学习、思考、分享、实践缺一不可,其中学习部分建议:一是输出为先,形式包括微博、博客、播客、vlog 等;二是主动输入相对系统的内容,比如读书。”
## 扩展阅读
1、问答:如何用 Evernote 做知识管理
2、文章:再谈 Evernote 是什么、如何理解笔记工具、我的 Evernote 使用流程、用了六年的 Evernote 是什么样子、你是否把 Evernote 用成了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