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9年07月

XinJieFM vol.09 #十年 #PJ 节目内容

## 当初为什么选择心理学?
A:姑姑是师大的老师,说师大心理学专业比较好,教师博士学位率比较高。

## 印象深刻的课程?
A:本科,心理咨询和变态心理学,实践性较强。研究生,交换到屏东教育大学学的游戏治疗。

## 读研读博和读本科的区别?
A:本科学习主要在课本,研究生和博士学习主要在看文献和做科研。

## TW 和内地研究生教学的区别?
A:上课学生学习任务更重,老师更负责,希望学生给反馈。

## 你会是怎样的教学风格?
A:第一堂课明确课程目标,课堂要有趣,临场发挥会较多。

## 专业方面印象深刻的事?
A:相比于其他专业,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 有后悔过学心理学吗?
A:没有什么后悔。

## 十年心理学训练带来的收获?
A:本科,打基础,让自己知道大概有这么回事。
硕士,心理测量学知识对现在的研究帮助较大。

## 除了工作外,有在做其他什么事吗?
A:基本跟学术相关,比如帮别人改文章,做微信公众号:组织行为研究(OBR2016)。

## 电影《芳华》组织行为学角度的解析?
A:组织公民行为:动机包括亲社会动机和私利动机。
组织公平理论:当发现组织不公平时,会影响对组织的看法,容易导致离职等。

## 相关
1、怎么看待沙盘疗法?
2、《芳华》世上有朵美丽花,它的名字叫利他
3、十分钟看完《芳华》:电影原著

## P.s.
1、录制信息:2018 年 1 月 28 日晚上 @BJ
2、播客地址:XinJieFM vol.09

聊聊微信之使用技巧

#有计划

## 少用微信
关闭 “新消息通知”(语音和视频通话提醒保留,微信打开时声音关闭振动保留),定时打开微信,睡前不看微信。@warfalcon 说得挺好,“真正重要的事情,别人一定会给你发邮件或打电话,只在微信上说,那一定是不重要可以再等等的消息,每几个小时或一天查看一次,不会影响你拯救地球”。

## 设置备忘
近期待处理的,将该聊天置顶,处理完毕后取消置顶。特别重要的设置提醒时间,选中某条消息长按即可设置。

## 置顶自己
一方面方便分享给自己,兑换微信读书币等福利,另一方面取代 “文件传输助手”,“文件传输助手” 不支持同步历史记录,至少早期是这样。

#防干扰

## 减少通知
1、群消息。首先是仅保留重要的群,话痨群果断退,其次是群聊统一开启 “消息免打扰”,特别重要的在某段时间内开启消息通知。
2、服务号。统一关闭 “接收文章推送”,特别重要的开启,如银行服务号,方便接收交易通知。
3、朋友圈。关闭 “朋友圈更新提醒”,这样发现页和朋友圈栏不会出现小红点提示。
4、在家时,处理完事情后(电脑上打字更方便),及时关闭微信 Mac 版。

## 减少信息
朋友圈中长按某人头像,可快速设置不看 TA 的朋友圈。

## 关闭功能
发现页仅保留 “朋友圈”、“搜一搜” 和 “小程序”。本来也想保留 “看一看”,无奈总是出现无脑提醒。

#其他

## 控制隐私
1、真实头像动漫化、艺术化,这样知道你的人仍然知道你,推荐 Prisma。
2、添加好友设置为需要验证。
3、朋友圈设置为 “最近半年” 可见。现实中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网络中也应该对应起来。

我的写作习惯(二):要求

简单说就三点:一是逻辑清晰,包括描述事实,说清观点,最好有见地。二是简洁明了。三是文采斐然,这点还需努力。

## 事实(fact) or 观点(opinion)

事实客观,可被证实或证伪。观点主观,是自己的想法,有些可验证,有些不可验证,为了方便读者判断,相关引用要完善。对于事实,我们要抱有敬畏之心,马可・奥勒留曾说:“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 见地(insight)

有自己的想法相对简单,能说明 why(为什么发生)和 how(如何一步步发生的、我们该怎么做)不容易,如果做到了,可以认为是有见地。见地(insight)不等于知识(knowledge),见地零散,知识系统,这也是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知易行难。

## 扩展阅读
1、事实、观点、见地的区别
2、得到、知乎看了有进步吗

名词解释之网络效应

#定义

维基百科:“网络外部性,又称网络效应或需求方规模经济,指在经济学或商业中,消费者选用某项商品或服务,其所获得的效用与 “使用该商品或服务的其他用户人数” 具有相关性时,此商品或服务即被称为具有网络外部性。最常见的例子是电话或社交网络服务:采用某一种社交媒体的用户人数越多,每一位用户获得越高的使用价值”。

微信是社交网络的典型案例,截至 2019 年第一季度,微信(含 WeChat)月活跃用户突破 11 亿,在国内日常通讯领域已是一家独大。当然网络效应也会存在负效应,比如微信联系人的增加,一开始对拉群聊天、增加朋友圈下的评论乐趣等是利好,但随着联系人越来越多以及人群泛化,就会开始影响朋友圈动态的发布频率,比如有时想发个比较情绪化的内容,但因为顾忌同事而放弃,虽然微信中可设置分组可见以及不让 TA 看,但终究不方便。

再说说这几年比较火的打车和外卖,曾鸣提到他同意 Tory Green 在《The Myth of the Uber Monopoly》里的观点,Uber 不具备 “需求端网络效应”,因此无法形成垄断,在国内外都受到竞争对手的阻击。Airbnb 的前产品总监 Jonathan Golden 提出,“Uber 是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它是全球网络效应和密度网络效应的结合体。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密度网络效应的平台业务。大多数客户只在国内市场使用这款打车 App。但是 Uber 的业务也触及了旅行,旅行一个独特的全球性业务类型。当你到了一个新城市时,你也是需要交通工具的,而 Uber 在这个市场的服务供应则可以立即满足你的出行需求”。

两者都没错,以我为例,目前只用滴滴,之前也装过曹操等应用,但都卸载了,一方面住的地方(北京五环外)附近曹操等的车比较少,另一方面回老家(三四五线城市)后只有滴滴提供服务。互联网产品已从早期的纯线上发展到了线上线下结合,涉及到线下就存在物理距离问题,这是 Uber、滴滴只有部分网络效应的本质原因。

对于外卖,Jonathan Golden 提出,“每一个市场都是独立于其它市场发展的,以 TaskRabbit(跑腿服务)或者 DoorDash(送餐服务)为例。在特定的市场中(如纽约),当供给量和需求量增加的时候,纽约这个市场上的供求双方的体验都会得到提升。但是在纽约地区产生的网络效应是无法促进和带动其它的市场的。纽约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对旧金山的供应方是没有价值的,纽约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对旧金山的需求方给也是没什么价值的。这类平台型业务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打、去铺、去增加供应量”。

#如何建立

产品体验需要随着用户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这样后来者会难以跟随。产品体验不断增加是目标,网络效应是产品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之一,而社交是网络效应的典型案例,搞清这层关系也能理解支付宝 9.0 搞社交失败的原因。

网络效应的建立要结合产品自身特点来进行,其中用户角色和使用流程是关注重点。有两个例子可供参考,比如输入法,传统输入法的词库是本地的,随着个人词库不断增加,会越来越好用,但受益者仅仅是自己,而搜狗输入法的词库是联网的,意味着如果某个词输入得多,就会进入其他用户的候选词列表,进而大大提升输入效率。当然到了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后面还是被 Google、腾讯、百度等跟随。

比如 caoz 说百度,“最早的搜索引擎,其实是单点启动产品。百度开始的时候没打什么推广,只要采集的数据够全、搜索结果够好,用户多点少点,彼此没影响,所以百度可以慢慢做,一点点优化,一个点一个点地提升市场占有率,现在说百度搜索质量不好的,很多人是真不知道 15 年前谷歌的中文搜索什么样。从贴吧开始,百度从单点产品变成单边产品,用户群有交流了,到了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以及百度文库,从单边变成双边,积淀了一大批内容贡献者,再想和百度 PK,这就成了门槛”。

#扩展阅读

1、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区别
2、网络效应 “圣经”

我的写作习惯(一):流程

# 想法

在外面,EverMemo,因为快速,同时 EverMemo 可以和 Evernote 绑定,能同步到 Evernote,虽然需要手动。Evernote 编辑器过于复杂,讯飞语记的语音输入识别率挺不错,但不支持同步到 Evernote。

在公司,Evernote PC 版。早期使用 Evernote 时,建了个 “Blog” 笔记本组,里面的每个笔记本都是一个写作主题,外加一个 “test” 笔记本放不在前面那些主题范围内的内容。

在家里,Ulysses Mac 版,Evernote 辅助。Ulysses 的优点是让你专注于写作,同时在我看来,对于博客写作者,Ulysses 没有任何缺点,除了贵。

# 写作

Ulysses Mac 版,Evernote 辅助。基于前期的想法,不断扩展,写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各种搜索,包括但不限于百度、知乎、微博等。整体完成需要经过 5 + 个休息周期,因为醒来后,更能重新审视之前写的内容,发现隐藏问题。

# 发布

发在博客,首先,中英文间加空格(原因)。理论上写作时可以加好空格,但嫌麻烦,就找了个取巧的方法:打开 Chrome 扩展程序页(chrome://extensions/),启用 “为什么你们就是不能加个空格呢”,然后将 WordPress 编辑器的模式切换到 “代码编辑器”,粘贴全文,点击 “预览”,然后复制已经加好空格的全文,重新粘贴到编辑器中。

其次,切换回 “可视化编辑器”,添加链接、加粗段落标题、选择分类和标签。其中链接要勾选上 “在新标签页中打开链接”,标题格式为 “三级标题粗体”。

最后,预览发布。发布完成后,停用 “为什么你们就是不能加个空格呢”,同时如果是在 Ulysses 编辑的,分享到 Evernote 中并添加 “Blog” 标签,如果是在 Evernote 编辑的,直接添加 “Blog” 标签,标识完成。

如果内容要分享到朋友圈,就同步到简书一份,因为博客链接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打开后会有中转页,影响阅读体验。同步操作很简单,复制博客全文,直接粘贴到简书的编辑器中发布。

说下发布平台,个人博客时代已经过去,点击量有限,内容没有传播就没有价值,同时博客的搭建和维护相对复杂,仅仅胜在可控。简书本来是第一推荐平台,融过资也够开放,但自从搞了个什么简书钻后,很是担心,物质激励只会带来 UGC 的虚假繁荣,建议在简书写作的小伙伴们考虑好备份平台。至于选择,差中挑好,推荐知乎,微信公众号不推荐,封闭之外,管理后台的操作非常繁琐。

# P.s.

1、因为 Evernote 并不能很好地覆盖记录、整理、发布等需求,所以流程略复杂。
2、早期用过很久的 Notepad.cc,可惜在 2016 年年中关闭,感谢陪伴。

断舍离之信息源

# 背景

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关注源已经分散化,目前主要包括即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2015 年年初有提到微信公众号经过整理关注量已经降到 100 以下,然而现在接近 1000。有些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关注了那么多,有看多少,看了那么多,有学习到多少,学习是以输出来论的。

# 方案

阅读的目标是什么?长期,以自己是否有进步为准。曾经感觉到,刷了好多年微博,也都是自己精挑细选过的关注者,但没啥进步。短期,以每天能看完关注的内容为准,如果看不完,继续取关。

对信息关注源的评估原则:首先是质量,鸡汤、情绪(不提供解决方案)等低价值内容取关。其次是频率,更新频率过高的取关,有价值的内容很难高产。再个,各个平台还有自己的特点:
1、即刻:内容相对生活化,聊宠物话题的,取关。
2、微博:内容相对社会化,转发社会热点蹭流量的,取关。
3、微信:内容相对长文化,转载过多的订阅号,或取关或关闭 “接收文章推送”。
4、雪球:发布非关注行业、公司内容过多的,取关。
5、知乎:赞或收藏视频内容的,取关。

谁是竞品?(续)

前两天在即刻上看到 @后厂村的刘飞 提了个问题:“TikTok 的竞品到底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所有吸收用户时间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快手、微博、知乎、今日头条、微信读书、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得到、爱奇艺、英语流利说、微信、淘宝和王者荣耀”。

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个人经验,主要是发现近期如果看微信读书多了,刷抖音就少了,听播客、得到多了, 刷抖音也少了。需求满足层面,微信读书、播客、得到和抖音是有差异的,但确实存在竞争关系。后续再次思考后,更新结论如下:回归产品,作为设计者,我们利用资源做出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获取收入,凡是影响这件事的都是竞品。

## 资源

比如人才,知乎上看过一个关于大公司为什么长年招很多优秀毕业生的问题,有个回答提到也是为了避免他们去别家公司做出好产品。比如原材料,豆浆和豆腐都消耗大豆,在大豆短缺时就会成为竞争对手。比如超市里有限的货架,谁卖得好谁就能占据热门位置。

## 用户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精力乃至财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被其他应用消耗,就会影响对自家应用的使用。通过 iPhone 的 “屏幕使用时间” 统计发现,我自己基本稳定在每天 5-7h,一天 1/4 的时间在玩手机,挺夸张的,但这也差不多是我的极限,相信也是很多人的极限。尽管如此,还是有想挑战用户极限的人存在,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曾直言该公司的竞争对手是睡眠

宏观层面,得到的罗振宇在 2016 年提出 “国民总时间” 概念,“假设中国有 10 亿网民,假设每天每人在互联网上花 5 个小时,我们一年全中国市场有的国民总时间只有 18250 个小时,这就是这个池子我们可以指望的总量”,“时间是一个战场”。事实的确如此,“QuestMobile2018 年度报告” 显示短视频行业(抖音快手等)成为 “时间黑洞”,超越在线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等)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微信 QQ 等)的第二大行业,同时已经抢占了部分即时通讯的使用时间。

## 需求

满足同样需求的产品是竞品,但往往我们更需要注意潜在竞品。比如百度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在手机百度上做了信息流,今日头条哭了。阿里从线上零售到线下零售,开了盒马鲜生超市,小区附近的物美哭了。头条从图文到短视频、直播,做了火山、西瓜、抖音,秒拍和映客哭了。美团从吃喝玩乐到住行,做了电影、酒旅、外卖、打车,格瓦拉、携程、饿了么和滴滴哭了。

## 收入

影响收入获取的产品也是竞品,比如百度、淘宝、抖音快手和线下的分众,投广告的企业数量和企业的预算是一定的,在你家投了,可能就不会在我家投了。

清楚谁是竞品,是防御的第一步,也是进攻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最后留个思考题:滴滴的护城河是什么?

我在用的购物应用

## 购物

1、综合购物
京东为主,针对标品,因为正品(好)和送货速度(快),同时选择有限也让决策变得简单。京东崛起后,亚马逊、当当、1 号店就没必要用了。淘宝天猫辅助,针对非标品、长尾商品。

2、生鲜超市
如果是线上,盒马每日优鲜7FRESH,其中盒马胜在自有商品,同时速度最快,当然商品价格是略高于京东的。每日优鲜胜在选品,比如近期买西瓜,每日优鲜的西瓜大小最合适(适合独居者),然后为了用满减券,就又买了点网红食品。相较而言,7FRESH 略显平庸。如果是线下,物美超市购物结束后通过多点自助结账。

3、生活家居
网易严选优衣库,因为简约的风格和在线的品质,在有优衣库天猫店的情况下依然下载官方应用则是因为信任。

4、图书
新书到微信读书和京东上买,二手书到多抓鱼上买。选择微信读书是因为可以看其他用户的读书笔记(类弹幕),选择多抓鱼是因为书的质量不错。

## 吃喝

1、外卖
如果吃连锁,美团外卖饿了么,主要看想吃的店在谁家,当然美团外卖的会员不限区域是个优势。早前是用到家美食会和百度外卖,可惜前者挂了,后者被收购了。如果吃个性化,回家吃饭,但需要有合口味的家厨以及稳定的营业时间。

2、到店
大众点评,一直在用点评找饭馆、看推荐菜,美团用得少。前段传出点评将被合并到美团应用中,其实做好数据双向同步就行,爱用点评的老用户继续用点评,新用户用美团,互不影响。

## 玩乐

1、电影
淘票票@支付宝,习惯使用支付宝,没有太多需求需要下载独立应用。

2、演出
大麦,主要还是看哪有票卖。

3、活动
活动行,因为活动主办方在用。

我在用的出行应用

## 地图

1、地图
百度地图,最早就是用的百度地图,随着收藏的地点越来越多,星星也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过去,已经不太可能切换到其他地图应用了。

## 短途

1、单车
骑得少,不过还是留着摩拜单车,因为当时更看好摩拜,参加了充值满赠活动,钱包里还有余额。共享单车的未来应该会像共享充电宝一样,看到谁家就用谁,因为都免押金,体验也没有太大差异。

2、公交
坐得少,去其他城市多用支付宝微信乘车码

3、出租车
滴滴出行,现在住在五环外,也就滴滴有车,如果在杭州可以考虑曹操出行,如果在上海可以考虑美团出行。打车应用最重要的是有车,然后才是其他。至于专车,前段首汽约车搞活动时充了值,现在有些后悔,因为还是贵。早前往返机场都用易到,体验真的不错,可惜易到自己没落了。

4、地铁
在北京,Apple Pay 交通卡比亿通行方便。如果去其他城市,看哪家支持,都支持的情况下,支付宝的优先级>微信支付>城市地铁官方应用。

## 长途

1、大巴
常熟汽车客运集团微信公众号,苏州回常熟专用。巴士管家,上海、南京回常熟专用。由于汽车票并没有 12306 这样的统一售票平台,谁支持就用谁。

2、火车
高铁管家,购票细节体验好。

3、飞机
航班管家,购票细节体验好,同时支持航空公司官方出票。航旅纵横,中航信旗下应用,航班动态推送比航班管家稍快一点。

## 住宿

1、酒店
亚朵,中端酒店,选择亚朵官方应用而非携程等是因为会员权益。至于民宿,尝试过一次,进出小区有些不方便,不再考虑。

## P.s.

1、旅行相关场景,携程旅行辅助。
2、之前写过一篇 “2018 五一深广行之应用”,更有场景感。

断舍离之钱包

#概述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日常出门三宝:手机、钥匙和钱包。手机,必带,现在共享充电宝的普及使得无需再担心电量问题。钥匙,在不用带的发展过程中。钱包,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大部分时间可以不带。下面要聊的可能能让钱包在所有时间都可以不带。

#银行卡

## 储蓄卡

建议配置 2 张,其中一张招行,可以体验到招行的高水平服务,比如四五年前就有的无卡取款。

## 信用卡

形势变了:一是信用卡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羊毛越来越少,权益也在不断缩水,比如百度外卖下线后,中信百度金融联名卡通过百度钱包支付返现停止。二是竞争对手凶猛,支付宝对各种线下支付场景(包括小微商户)不断覆盖,我自己也在 2018 年开始逐渐使用花呗。三是还款收费,微信支付、支付宝基于成本考虑先后对还款收费。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卡办得多,用得少,因此决定精简下。

### 办卡 & 消费

建议配置 2-3 张,一张作为主信用卡,针对一般场景无脑刷,其他卡针对特定场景比如外卖、电影、航旅、汽车等刷。至于银行,建议有一张招行的,理由同前。当然年轻的同学还是可以且应该折腾下各种信用卡的,注意按时还款就好,其他有什么包括年费问题都可以咨询银行客服。

说下我目前的情况,一般场景:中信 i 白金,信用卡付款。蚂蚁花呗,线下和线上非京东场景。京东白条,京东和 Apple Pay 场景(通过白条闪付)。特定场景:招行,苹果在线商店分期购物(现在花呗也已支持)和线下有优惠时。中行,PayPal、Kindle 等线上低额度场景。交行,线下有优惠时。

### 还款

之前是建议使用支付宝管理还款,每次收到提醒后通过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还款,但现在更建议在银行官方应用中设置自动还款,节省时间和精力,花呗和白条也都设置自动还款。

### 销卡

比预想的方便,比如中信,电话注销,待注销卡中多余的钱可转到其他中信信用卡中。浦发,电话注销,操作是在微信端(储蓄卡只能去线下网点注销)。

#储值卡

## 公交卡

从全国范围来看,地铁 & 公交支持移动支付已是大势所趋,实体卡将式微。如果在北京,推荐下载亿通行扫二维码进出站,绑定支付宝等后按次扣费。iPhone 用户推荐开通 Apple Pay 交通卡,线上充值,后续直接刷手机进出站,速度快于扫码。至于多余的实体卡,可到一卡通线下网点办理退卡退押金,其中西单网点(地点广发银行西单支行西侧,营业时间每天 8:30-19:00,电话 88087733)是不错的选择。

## 理发卡

曾经办了张理发卡,后来换工作离得远了就用得少了,懒得特地跑一趟,现在一方面担负着一定的关店跑路风险,另一方面失去了尝试星客多等新型理发店服务的机会,计划用完后不再续费。

## 健身卡

曾经办了张健身房年卡,前面几个月去得勤,后来就没怎么去了。比较好的做法是私下里先练起来,比如在小区里跑跑,如果每个月都能锻炼达到固定的天数,再考虑办卡,办卡前可先到公司内部论坛或闲鱼上看下,当然有机会也可以尝试超级猩猩等按次付费的新型健身房服务。

##KTV 卡

曾经办了张 KTV 会员卡,当下用过一次,后来再没去过,近期准备到闲鱼上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