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最早是前年年初,当时在思考思维方式相关内容,恰遇疫情,看到各路人士的反应,越发觉得科学思维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这次先聊聊前半部分:科学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 思考
### 基础
1、what、why、how
对应现在、过去和未来,也对应 @格里格 和 @津巴多 在《心理学与生活》中提到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典型案例是出门前发现天空乌云密布,可能下雨,考虑没法完全依赖滴滴,于是带把伞。
### 结构化
人的脑容量有限,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 @米勒 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7±2 个项目,所以需要结构化,具体步骤是先搭架子,再填充内容。
1、MECE
MECE 源自麦肯锡,即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说,不重不漏。具体思路如 @keeya 提到的包括时空、结构、逻辑等:时间,比如按时序、日周月年、阶段划分;空间,比如百度地图的室内地图、共享单车的区域运营、滴滴美团外卖的城市运营;结构,具象的成分如物理组成,抽象的要素如影响因素;逻辑,比如加减乘除数学运算。
### 逻辑性
1、相关和因果
很多事情相关但非因果,需要考虑:一是第三种因素导致两者产生关联,比如私立学校的孩子成绩更好这个问题,是 M 导致 X 和 Y,即良好的家庭背景让孩子进入了私立学校,也让学习成绩更好,同时 X 导致 N,N 导致 Y,即私立学校带给孩子更强的自我期望,更强的自我期望让学习成绩更好。二是因果倒置、互为因果等。
因果的确认需要通过实验法,即控制其他条件,仅改变自变量,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同时进行统计检验,排除随机因素影响。@短史记 曾经写过:“例证(举例论证)、引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都是没有逻辑的。梁宁的产品思维 30 讲中就有很多引证、类比论证,这些是讲解概念的好方式,尤其和不了解背景的人沟通时,但不是论证因果的正确方式。
2、归纳和演绎
理论是归纳,实践是演绎。日常经验总结包括知乎问答、公众号文章、书籍是归纳,解决问题是演绎,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归纳,同时到生活工作中去演绎。归纳不完全可信,17 世纪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在澳大利亚发现世界上第一只黑天鹅。演绎也不完全可信,因为每个理论都有其约束条件,当前场景可能就是那个例外,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毛主席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批判性
1、概率思维
人的认知是复杂的,行为是概率性的。只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要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判断、决策,同时日常沟通中,为了更容易理解,需要暂时忽略细节,使用绝对性话术,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凡事无绝对。
2、事实和观点
区分事实和观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部分事实。事实是客观的,观点是主观的,存在视角、预期、立场等影响因素。关于视角,典型案例是不同学科训练带给我们不同的思维习惯,包括即使在心理学中,也会从精神分析、行为、人本、认知等学派对同一概念进行阐述。关于预期,存在 “观察者偏差”,我们总是看到我们想看到的。至于立场,看两集政论节目就知道嘉宾们都有选择性陈述。
事实很重要,动手解决问题前,先进行事实确认,必要时还要进行问题拆解,“问题表述清楚了,就解决了一半”。比如之前在 《问题解决三部曲之思路》 中提过的当数据出现问题时:“哪块可以从用户、来源、时间等方面细化;数据可以从和差积商等方面拆分,比如交易收入 = 用户数 * 付费率 * 客单价 * 复购、广告收入 = CPM*Ad load;至于问题,增高不及预期还是数据下降”。
### 创造性
1、逆向思维
有些因素会提高达到预期结果的概率,有些会降低,我们既可以增加正向影响因素,也可以减少负向影响因素,或者两者综合。比如投资,我们可以考虑做什么可以赚钱,也可以考虑做什么会亏钱,然后避开这些。另外,面对一些特殊问题时,我们还可以降低预期,然后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2、水平思考
重在考虑更多可能性,然后通过结构化思维细化。比如工作中的头脑风暴,团队中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主打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联想力。
### 系统性
把简单问题想复杂,把复杂问题想简单。
1、长期思维
我们想要搞清的无非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从两方面思考:一是连问 5 个 why,源自 @大野耐一,了解过去、原因,主打深刻认识问题,从表象到本质;二是连问 5 个 so,预测未来、结果,主打判断事态可能的发展。
2、抽象具象思维
抽离出核心特征,比如对 BAT 主营业务的思考,抽象为人与信息、商品、人之间的连接,比如对滴滴、美团外卖业务的思考,抽象为 MEC 交通规划问题。当然光抽象不行,我们要解决的往往是具体问题,涉及用户场景、流程,都搞清楚才能解决好问题,否则容易纸上谈兵、不接地气。
3、宏观微观思维
一方面要有高度、大局观,不要执着于点而要点线面体全面考虑,另一方面也要清楚细节,要具体到个体操作层面。至于如何培养,工作中可以试着从直属领导、领导的领导的视角看问题。另外,多看历史书籍,站在历史的长河看当下。
## 行动
解决问题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问题的本质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有些时候理想态是明确的,比如处理客诉,更多时候理想态是模糊待明确的,比如产品下一步要怎么走、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等。
定义(含发现)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只是手段,最终是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同时问题是源源不断的,时间精力有限,需要确定哪些是核心问题,哪些不是。很多时候,做好了问题的定义和分析,真正动手解决时就轻松了。
整个过程可以参考 PDCA 法则,该法则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 @休哈特 提出,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其中检查包括明确效果,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处理包括成功经验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及时总结。
### 定义
1、OKR
目标 – 关键结果,对于问题结构化的拆解很重要,大事变小才方便执行。
2、SMART 原则
由管理学大师 @德鲁克 提出,SMART 即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和其他目标相关(Relevant)和有明确截止期限(Time-based)。其中 S、M、T 是明确目标,A 和 R 是考虑现实因素。
### 分析
1、5W1H
基于人事物等要素展开思路,包括 who、when、where、what、why 和 how。比如分析产品,who@when&where how 使用 what,然后 why(why 这样,why 选你)。比如沟通,什么事情,背景(原因)是什么,谁可以处理,选择在什么时间、地点,通过哪些策略去沟通。5W1H 是拓展思路的一种方式,本身不 MECE。
2、PEST
作为一种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 即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科技(Technological),这些是产品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控制,因此被戏称为 “有害物”。PEST 属于快速分析问题的套路,本身不 MECE。
### 解决
1、二八法则
重要的是少数,次要的是多数,因此思考可以发散,但行动要收敛,先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资源有限。@闫泽华 在 《人人都该懂点产品思维》 中提过:“世界并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幂律分布的,绝大多数事物都遵循二八法则,即 20% 的部分占据了 80% 的权重”,所以 MVP 可行。@王诗沐 也在 《幕后产品》 中提到 “要往重点思考”,并举了网易云音乐做音乐传播、短视频的思考作为例子。
2、ROI
关注收益和成本,ROI 低的不要搞。关于成本,除了正常的时间、精力、金钱外,还要考虑机会、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是某项决策可能损失的收益,典型案例是美国诗人 @弗罗斯特 的《未选择的路》:“森林中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自然会错过另一条路的风景。沉没成本是过去决策产生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典型案例是没有未来的项目,及时放弃。
### 汇报
1、金字塔原理
结论先行,论据在后。
2、STAR 法则
STAR 即 Situation(背景是什么)、Task(怎么想的,如何明确任务)、Action(怎么做的,具体做了些什么)和 Result(做得怎么样,收获了什么)。
## 扩展阅读
1、问答:逆向思维是怎样的思维方式
2、文章:谈事实与观点的区分
3、书籍:李忠秋《结构思考力》、Keith E. Stanovich《这才是心理学》、Marshall B.Rosenberg《非暴力沟通》、Donald C. Gause& Gerald M. Weinberg《你的灯亮着吗》、王嘉陵《决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