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微信读书

产品推荐之微信读书

## 概况

为什么是微信读书,因为微信读书是当前最好的读书 App。

关于读书,五年前做过相关 App 的测评,当时的结论是 “电子书优先同时微信读书优先”。现在看微信读书在当年稍稍落后的 “推荐”、“书库” 两块已有很大进步,前者随着书友的增加已经领先于其他家,考虑便捷性,整体和豆瓣读书齐平,“书库” 方面,微信读书也早已过关,“对于具体的个体而言,自己感兴趣的才是重要的”,与此同时,微信读书支持订阅上架通知,后续也多次收到过通知。版权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基础,不是渠道 App 的核心竞争力,Kindle、Apple Music 之所以无法赢得国内市场是因为它们的综合体验不如微信读书、网易云音乐 & QQ 音乐。

## 设计

之前谈过 “一个读书应用最重要的是鼓励用户把书看完”(用户价值角度),现在来看依然如此,而微信读书在用户激励这块做得不错。

## 使用

1、连接豆瓣

豆瓣在书影推荐领域依然有优势,推荐 @搞即建的 开发的支持在豆瓣中显示微信读书可读状态的浏览器插件 “weReaDou”,唯一不足是存在部分显示 “在微信读书中可读” 但实际不可读的情况,个人理解相当于微信读书上架了库存为 0 的商品或没有将已售罄的商品及时下架,当然也不必过于沮丧,可以订阅上架通知。

2、充分搜索

之前在 《聊聊搜索》 中提过微信读书适合搜索 “所有书 & 某本书(within books)”,其实还有自己的笔记(划线 & 想法)。within 所有书,和在微信中搜索文章有点像,都是定向搜索,但书籍的内容更加系统且权威;within 某本书主要是看书过程中回顾查询;within 笔记,当做的笔记足够多时,可以看到某一主题在已有笔记(来自多本书)中的呈现,适合做问题研究。

3、共同阅读

建立书友关系,但不要将微信关系链直接导入微信读书,因为微信好友未必爱看书,同时对书的偏好未必一致,从 0 到 1 建立书友关系反而是最高效的。具体可以以文会友比如看到某个想法、书评,觉得不错,再看下作者的阅读记录,兴趣比较相似,就可以关注下,之前再持续调整。目前个人关注了大约 120 人,在推荐书和共同阅读(看笔记类似看弹幕)方面带来的体验增量非常不错。

4、听书助眠

微信读书内嵌了听书模块,语音朗读(TTS)的效果还可以,比早期版本有进步,当然也依然有进步空间。个人比较喜欢睡前倒计时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不过目前就发现这一本,如果大家有其他适合助眠的书,欢迎推荐。

5、获取福利

微信读书提供了多种福利,这里只提 ROI 高的:一是每周六开始的 “组队抽体验卡”,可以加入一些微信书友群(民间官方都有),然后周六早八点从微信读书小程序分享出来,小程序分享比 App 分享好的是卡片上有组队进度,方便后来者决策,同时还能设置接收组队成功通知;二是每周一开始的时长兑福利,完成阅读任务可兑体验卡或书币;三是每周二的 “翻一翻”,抽免费的电子书或书币,日历上设置好提醒,定期执行就行;四是每三周一次的 “读书小队”,达到一定阅读量可兑体验卡。BTW,获取福利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借助获取福利推动自己养成阅读习惯。

6、聪明付费

微信读书的商业化这些年变化很大,一开始是单本付费(通过书币买断某本书),后来转为会员制(付费会员除部分网文外随便看),目前是两者并存的状态,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会员卡分为体验卡(原免费无限卡)和付费会员卡(原付费无限卡)。付费会员是行业趋势,平台要考虑收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赠币从永不过期到有有效期同时非付费会员的权益越来越少。

关于个人付费,可以先用一段时间再看,至于微信读书年卡什么时候最便宜,目前有两种:一是非付费会员可以使用 700 天体验卡 + 73 元开通/续费年卡(因此前面的福利兑换建议选择体验卡);二是每年读书日、618 等节假日期间会有年卡特惠活动,148 元/年是遇到过的最低价,可以直接冲。

如何读书之阅读流

之前多次聊过如何读书,这次想专门分享下自己的阅读流:

## 前期

1、社交平台上看到好书推荐,视情况到豆瓣标记。
2、微信读书中看到 “朋友在读”,视情况加入书架。
3、基于问题选书,先看豆瓣、微信读书的评分和书评,看值不值得读。

## 中期

1、带着问题进行主题阅读,遇到疑难返回去看书评、其他作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
2、带着答案阅读,看和自己的观点有什么不一样的以及为什么不一样。
3、带着目标阅读,比如写一篇文章、录一期播客或视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微信读书 “读时划线、看写想法”,纸质书划线、写想法。
5、手动摘录书友好的想法到 flomo,纸书好的内容白描 OCR 后存入 flomo。

## 后期

1、微信读书点评,视情况更新微信读书书单(纸书略过这步)。
2、豆瓣评分 + 短评,视情况更新豆瓣豆列。
3、再看下微信读书、豆瓣的书评,同时看有无同主题的其他书籍。
4、如果特别感兴趣,搜索即刻、知乎等社交平台上该书的相关动态。
5、隔天再看一遍微信读书中自己做的笔记。
6、视情况百度该书的思维导图,再了解下全书概况。
7、基于输出,重读某些章节和自己做的笔记。
8、将阅读所得在现实生活中实践。

聊聊搜索

之前写过 《聊聊信息获取方案》,其中有提到搜索但并未展开,在信息流、推荐算法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想强调下搜索的重要性同时分享点经验。

## 概况

首先,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依然记得当初不需要问别人自己就能获得答案的 aha moment,@俞军老师 的那句 “我们若能更妥善地搜寻资料,实在已经改变世界” 也依然让人感动,当然现在搜索成了基础设施,各个内容平台都有。其次,搜索很重要,被动地刷即刻、知乎、抖音等容易流失注意力,甚至丧失自我,而搜索意味着我们是基于目标进行信息获取,是在解决问题,自然有成长。

## 思路

1、何时搜

有疑问就搜,不管什么问题,现在互联网上的内容已经很丰富。

2、去哪搜

移动时代,数据孤岛化,百度等传统搜索服务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开始不是最优选择,比如什么是更好的这类问题,知乎是更优选择,怎么做菜等程序性问题,抖音 B 站是更优选择,生活类问题小红书是更优选择。内容和商品一样,供给很重要,比如随着商品池的丰富,现在购物搜索优先京东,没有的再搜淘宝、拼多多,再比如随着文章数量的增加,开始直接搜索自己博客里的内容,方便查看和引用。就我而言,百度之外,比较爱用的搜索渠道包括即刻、知乎、微信读书和抖音等。

去年年底 @半佛仙人 发了篇文章 《小红书正在拿走搜索引擎的饭碗》,今年年初 Twitter 上也出现了关于 Google 和小红书搜索的讨论,@Dash 提到:“内容消费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指展现、点击、点赞、互动、停留时长等等的数据,举个例子,对于站外内容,Google 只知道用户搜索后点了哪个结果,但是用户点了后是否满意,有没有点赞、评论、收藏或产生其他更进一步的行为都是不知道的,也就无从对搜索结果进一步优化”。不过据此判断搜索引擎的饭碗要换人也并不准确,还是要看场景,但部分品类关键词 UGC 内容平台的结果优于传统搜索是现状及趋势。

搜索的本质是连接内容,比如足球相关,现在都是去懂球帝看,因为球员球队数据够详细,很多信息百度百科没有,另外,看英超排名也是直接上懂球帝,因为数据更新速度超过百度。再比如 2020 年左右开始重度用回知乎,核心原因还是平台上的内容,当然推荐也带来了一部分 aha moment,推荐的精准化除了平台算法的提升外,个人更多的搜索、浏览、收藏操作也起了作用。我们要持续给系统反馈,方便系统推荐,因为搜索可能有遗漏,比如创作者没有按我们的关键词来创作内容。

搜索的本质还是解决问题,百度的 slogan 这些年从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一下,你就得到”-“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百度一下,生活更好”,可以看到百度意识到了,只是部分领域百度已经很难赶上了。我们要做的则是根据不同产品的所长解决自己不同的问题,比如查英文单词,现在主用不背单词 App,它集成了柯林斯词典,同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收藏操作,方便后续记忆。

搜索的本质更是实现目标,比如查单词是为了了解意思,但最终可能是为了考试,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那样我们就需要一个综合学习计划,而这是垂直产品的长项,搜索引擎不好解决。

搜索的未来,不限形式不限渠道,不管图文、音频还是视频,公域还是私域(公司内网、工作群),中文世界还是英文世界。产品侧,有些团队已经进行了实践,比如即刻在 2022 年 8 月上线了 OCR 搜索,抖音搜索时也能发现结果中部分视频带 “提到 xx” 标签,B 站的搜索结果中部分视频会显示 “mm:ss 提到 xx”,点击可直接从该段开始播放。至于用户侧,我们也不应该给自己设限,只使用某一两款产品,应该覆盖全网,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找到答案。如果对某个内容感兴趣,可以各个产品都搜搜,可能会有惊喜,即使没有结果,后续也可以看下自己能否输出相关经验。

3、怎么搜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这点一直没变,只是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适应技术,比如多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想想对方会怎么写。比如想买空调,先了解市占率,获知 “美的市占率超越格力成为新的空调一哥”、“2019 年美的再次启用华凌定义华凌为年轻化品牌” 后,知乎搜索 “美的 华凌 格力”,之后进一步搜 “华凌 N8HE1 美的风观”,看看大家如何决策的。当我们对事物理解更深时,更能找到答案。

关键词越小众、专业,搜索质量越高,像前面那样多个竞品词一起搜时结果往往不错。当搜索结果较少时,可以试试字母缩写和可能的错误拼写,另外试试英文,尤其是那些本就源自国外的内容,之前知乎搜 “Harold Mcgee on food and cooking” 时牵扯出一片好内容。当结果较多内容良莠不齐时,试试中文全称,因为有些作者对用词有要求,同时别忘了英文,有些作者有海外背景,习惯用英文。

## 技巧

1、通用
百度、Google,常用的包括包含完整关键词加双引号如 “xx”、搜索特定网站加 “site:xiaohongshu.com”、搜索特定文件类型加 “filetype:pdf” 等。当然百度比较方便,点击搜索结果页的 “搜索工具” 也能进行操作,但用得多的话还是记下。

2、垂直
即刻,精选版微博,感兴趣的长尾词。
微博,实时信息。
小红书,生活经验版百度,穿搭、旅行等。
知乎,精选版百度,互联网、数码等。
懂球帝,足球。
微信,文章(公众号)。
豆瓣,图书(discover books)、影视剧。
微信读书,所有书&某本书(within books)。
网易云音乐,歌曲(含识曲),Shazam 替补。
小宇宙,播客,感兴趣的长尾词。
抖音,视频版百度,程序性知识。
哔哩哔哩,足球比赛集锦。
不背单词,英文单词。
京东,商品,淘宝&闲鱼、拼多多替补。
百度指数,事物热度。
百度地图,地点、公交、路线。
大众点评,饭馆、商场。
flomo,想法。
Ulysses,文章(含草稿)。
dengbiao.me,已发布的文章。
Pocket,稍后读的文章。
Evernote,已收藏的文章。

3、效率
电脑端划词操作:PopClip,任何时候,只需两步直接搜索。
电脑端浏览器:Chrome 地址栏直接搜索特定网站。

我的2021年度书影音报告

## 书

1、《爱情笔记》,在一段故事中理解复杂的人类心理,尤其还是阿兰・德波顿的小说处女作。

## 影

1、短视频
回想了下,刷了那么多时间的抖音,收获了什么,脑海中沉淀了什么,貌似没有,只是除了美女、搞笑视频,增加了些泛知识视频。

2、长视频
电影:看得比较少。
电视剧:没什么印象深刻的,现在能坚持看完的就是好剧。
动画:《少年歌行:风花雪月篇》,已经忘了这两季的内容,就当给自己。
综艺:《主厨的荣耀》,了解另一个行业,有吐槽有故事。
纪录片:看得比较少。

3、直播
英超和 LPL,以后还是要控制下时间,毕竟看似置身事内,实则自己并不在场,在场上很重要。

## 音

1、音乐
歌曲:告五人《爱在夏天》,给 “下班后地铁上的自己”。
歌手:棱镜,给 “旅途中的自己”。

2、播客
播客:丸籽、Nicole《来都来了》,“两个生活在欲望都市中的女生,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最真诚的话”。

## 其他

1、商品
Airpods 2,出门必备,听了很多期播客,一方面通勤路变得短暂,另一方面共鸣的阈限变高。#用了就回不去系列

2、应用
小宇宙,听见 “小众” 的世界。

## P.s.

时间过得一如既往,书看得少了,剧倒没少看,歌没少听。书是理论,看完后没有结束,需要将感悟实践,电视剧是别人的理念,歌曲更多的是情绪,都是虚幻,过犹不及,最终要回归现实,面对并解决日常中遇到的问题,做好一件一件的小事。

那些付费的互联网服务2021

## 在用

1、生活 – 衣食住行
– 京东、网易严选,买食品、日用品,不用淘宝拼多多是因为选择太多,决策、机会成本高。
– 叮咚买菜,买水果、菜,算是一个京东本地生活版,期待京东花点时间把这块做起来。
– 高铁管家,春节十一抢火车票,另外,管家的功能设计是有细节的,就是推广会员有点烦人。

2、生活 – 吃喝玩乐
– 美团外卖,最初是因为有家店只有美团上有,后来就懒得换了,另外,月卡续费前往往有优惠。
– 腾讯视频、爱奇艺、迅雷长期续费,优酷、芒果 TV 因为特定节目间断购买。
– 爱奇艺体育会员,看曼联的比赛,过去的这些年,哪家公司握有英超版权就去哪家买。

3、学习
– Ulysses,最好的写作应用,对于爱写文章(且主力机是 Mac)的同学真心推荐,未来还会单写一篇博文推荐,聊聊那些让我心动的细节功能。
– Godaddy 域名、GegeHost 主机,发博客,其实也犹豫过,因为搜索带来的流量已经很少,但考虑数据的开放性以及多年习惯,就先续着了。
– 微信读书,最好的读书应用,续费是因为非付费会员书架只能添加 500 本书,有点麻烦,当然免费无限卡还是能用的,可以从 “阅读记录和订阅” 快速进入。

4、其他
– 百度网盘,间断购买,现在来看,最珍贵的是照片,其他资料什么的没那么重要,同时相比存储,更重要的是当下已掌握的知识和快速学习能力。

## 弃用

1、盒马,当时用是因为送货速度快,后来是因为自营商品,前段附近的门店关业了,只好改用其他家,不用每日优鲜是因为叮咚的前置仓比每日优鲜的近。
2、网易云音乐,之前买严选会员送的,因为是消费,所以比较谨慎,同时也是因为歌曲时长较短,没有像电视剧一样,能达到付费临界点。
3、Evernote,不再续费,因为发现其实可以不用高级帐户,平时仅用 Mac 端和 iOS 端,使用 Windows 电脑时有需要就用网页版。

## P.s.

1、关于会员购买技巧,一是可以在 618、双 11、黑五以及这些产品周年庆的时候关注下,往往会有优惠活动,包括联合会员;二是可以到闲鱼上看看。
2、近几年订阅模式逐渐兴盛,国外的软件如 Newton、Paste 等都从买断制转为订阅制,国内各家产品也纷纷上线付费会员。对于公司,订阅制是更好的,因为可以持续获取收入,尤其同质化竞争时,可通过会员提前锁定交易量,而对于用户,门槛更低更灵活,可以按需购买。付费是正常的商业规律,只是早期互联网的用户接受不了,所以大部分产品用户免费,商户收费或少部分用户收费,前者赚口碑引流,后者变现。最后如果不常用日历,推荐使用有数鸟管理自己的付费服务。

## 扩展阅读

1、文章:那些付费的互联网服务

聊聊产品经理的书单

产品经理的成长依赖于持续学习,曾经有过一些不成熟的行为:一是不愿看产品类书籍,觉得可以自己探索;二是收藏过很多书单,但没有后续。再回到问题本身:产品经理应该读哪些书?

## 我说

1、产品:个人成长之路产品经理之路
2、其他:心理学入门其他学科入门
在互联网之外,产品经理也应该是有趣的、生活丰富的人,因为产品解决的是问题,最终拼的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BTW,我对自己建的书单有如下要求:一是都是自己看完了的;二是期望小而美不追求大而全;三是持续更新。

## TA说

1、产品:@iamsujie@KentZhu@两块方糖才够甜@酷拉皮卡
2、其他:@科学松鼠会
随着行业发展,产品类书籍变多,可以多关注几个同行,这样在豆瓣图书详情页能看到具体评分,大家都推荐的可以优先阅读。

## 扩展阅读

1、问答:产品经理的必读书目有哪些哪三本书是产品经理必读书

如何读书Pro版

## 背景

之前写过《如何读书》,如果说那篇是 Lite 版,那这篇算是 Pro 版。

## 为什么

读书之前需要明确两件事:一是读书能干什么,微观层面,解答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疑问,宏观层面,提升认知(理解世界理解人)优化行为;二是为什么是读书,书籍的内容相对系统,效率更高。

## 读什么

1、内容

首先,要精挑细选,书籍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我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根据个人微信读书数据记录,我认为对于上班族,一年读完 12 本是 B,一年读完 12 本并落实到行为层面(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 A,一年读完 24 本并落实到行为层面是 A+,按工作 50 年算就是 1200 本,也不算多。

其次,要有目的,或者需要,或者兴趣,或者兼而有之。建议优先选择需要或者说与自己生活工作学习相关的,也是遵循 SMART 原则,然后是自己近期感兴趣的,这样看的时候会多些思考,最后再考虑开卷有益,之前也漫无目的地看过一些挺好但和自己当前状态相关性不大的书,过了一段时间也就忘记了,脑海中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2、优劣

判断依据包括再版次数(市场证明)和豆瓣评分(网友证明),不过也不能唯评分论,有些评分不是那么高的书,自己看下来挺有收获,可能跟自己的水平有一定关系,比如当初看《金字塔原理》很是吃力看不下去,看《结构思考力》就好多了,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后者易读性更高。

个人还有两个习惯:一是看到微博、即刻、微信、知乎等线上社区或线下好友推荐某本书时,会到豆瓣上标记下谁谁推荐,当某本书累计多人推荐时,说明该书值得一读;二是单独查看豆瓣、微信读书中关注者的评分评论,因为关注者都是自己一个个手动关注的,他们的看法于我而言更具参考价值。

3、形式

书籍不限形式不限平台,但电子书优先同时微信读书优先,理由在于,一是不管内容还是读书笔记,支持搜索;二是可以看别人的笔记,有助于理解内容。

之前有为了提高效率,尝试先听讲书了解个大概,觉得不错的再读完整版,直到有一次在微信读书上听了某本书,后来看了原书,发现完全讲的不是同一本书,就此开始对音频讲书拆书变得谨慎,或许看书评、序言、前言会是更好的选择。

## 怎么读

1、基于问题

书籍也是一种问题解答形式,古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既然我们对某些问题或者说某个主题感兴趣,那就围绕这个主题,多看看几个人的看法,每个人的视角或多或少都不太一样,我们可以博取众家之所长。

至于如何找到同主题的书,一是查看该书的相关豆列,但豆瓣豆列的产品机制有待改进,目前找到有价值豆列的效率偏低,可以考虑在豆列列表页展示更多信息、增加筛选排序等;二是查看作者的引用、推荐书目,有时候会在多本书中看到不同的作者推荐同一本书,那种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2、量化过程

看前想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看时思考作者讲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讲,同时和自己的看法进行比较,修正完善自己的看法。当然大家都知道最好带着问题去看书,看书时应该多思考,但这很抽象不易执行,因此需要量化到操作层面。

具体而言,对于前者,比如关于如何读书这个问题,我先写下了自己的想法,然后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后完成了这篇文章。对于后者,一是读时划线、看写想法(不懂的看别人的笔记,懂的有想法的自己做笔记),读后微信读书评分、豆瓣评分写短评(一句话总结 + 说下该书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判断是否加入自己建的豆列中;二是视情况将笔记导出粘贴到 EverMemo,回顾一遍,与此同时笔记自动同步至 Evernote,以后在 Evernote 中搜索某些关键词时也能搜到,可能会有一些价值;三是偶尔看看其他人的长评、自己写长评或线上社区、线下聚会交流分享该书的观点。

话说《如何阅读一本书》带给我比较大的一个收获是略读,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包括:“一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来读,就是在浪费时间”、“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和 “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3、注重结果

不在于看得多快,也不在于看的数量,重点在于消化吸收了多少、收获了什么。换句话说,重在转化率和留存。当基于目标、结果去看待读书后,自己开始变得淡定,不再在意读书的数量,更在意质量,对于某些自己认为的好书,会多看几遍,每看完一遍都会更新评分评论和豆列。

现在家里最多的还是书,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卓越当当时期下单的,当然大部分都没看过,多看阅读、Kindle、豆瓣阅读时期下单的电子书也大都没看过,“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诚不我欺。挺可笑的,计划要看,但都没有落实到计划中,好在已经有所改变,现在纸质书都会在京东购物车里放上一段时间,有些过段时间就没有兴趣了,那些确定近期真的要看的才会下单。

## 扩展阅读

1、问答: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2、文章: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

前段时间和朋友吃饭,TA 问我一个人不会无聊吗?我说不会,不过当时没有说太多,无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并不是说跟人或宠物在一起就不会无聊,这里不深究原因,只分享一些关于青年人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的看法。

## 居住

好好住,如果是租房,建议合租,因为自己一个人住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早上出门跑步必须带上钥匙(运动裤还必须有口袋),没拿钥匙门就被风给关上了,下楼扔完垃圾发现没拿钥匙,刚到家发现钥匙落公司了,在洗澡快递来了,在厕所外卖到了等等。当然合租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好房东,选择好室友,三观、生活习惯什么的都提前了解下。现在的室友是公司内部论坛上找的,都喜欢安静,大部分时间各忙各的,偶尔闲聊两句,帮收个快递什么的。

## 工作

好好工作,首先,工作可能比一般人理解的重要得多,因为如果加班较多,那公司会是你人生中呆得最久的地方,回家只是休息睡觉。其次,工作是生活的基础,不只提供物质支持,也有社会支持,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现实中的同类接触、交流。平时除了工作沟通外,和小伙伴们一起吃中饭、晚饭以及饭后遛弯都是可以闲聊的时间,还有些公司会有狼人杀等兴趣群组,会定期搞活动,有朋友就玩得挺嗨。

## 书影音

好好学习,好好娱乐,看书是学习,看影视剧、听音乐是娱乐,现在回想起来,真正让自己有 “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之感的大部分还是书。看什么书看个人兴趣,爽文少看,影视剧中豆瓣 7.0 分以下的少看,音乐中民谣少听,容易丧。同时,推荐微信读书、哔哩哔哩、腾讯视频、网易云音乐等类弹幕应用,会有一种大家一起看、一起听的感觉。再个,既要输入,也要输出,比如写想法、短评、制作歌单、翻唱原作等。BTW,关于无聊的原因和应对之策,也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

## 社交网络

微信只是其中一个平台,更推荐微博、即刻、雪球、豆瓣等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兴趣类平台,关注自己喜欢的博主,尤其是那些爱分享日常的,虽然只是各自生活的切片,但一方面会让人感觉到我们共同在这个宇宙中前行,另一方面优秀的人就像太阳一样,会给我们能量。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是微博上关注了一些曼联球迷,每到比赛日,边看比赛边刷微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当下的情绪共振是非常强的,第二天再去懂球帝上看下赛事热评,简直完美,当然近期只有沮丧,期待新教练到位。

## 定期出门

日常的,比如周五下班后去趟超市,买点东西,体会下人间烟火。比如一个人去看电影,最开始可能会比较排斥,但只要迈开那一步就好了,去过几次后就习惯了,听讲座、看话剧等活动同理。再比如如果周末有聚会,尽量参加,但不要只是吃饭,要能针对某些话题深度交流下。交流中既要说,说是整理思考的过程,也许事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想的,同时也要听,“When you talk, you are only repeating what you already know. But if you listen, you may learn something new”。如果没有聚会,或者自己组织一个,或者去逛逛图书馆、书店,学习的氛围应该也能给人力量,或者全城随机选一个地方,坐地铁、公交过去,找个理发店剪个头,完后对自己说,又是新的一周。

非日常的,出门旅行,亲自探索这个世界,看看书影音里、别人的微博朋友圈播客 vlog 里的那些地方真正如何。如果不想一个人,可以报个精品团(如稻草人),毕竟同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旅行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找事情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事情做就不无聊了,无所事事才无聊。

## 扩展阅读

1、书籍:知乎《我,一个人生活》、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三浦展《下流社会》
2、专题:即使独自生活独居生活指南

生活管理之书影音

#图书

阅读管理基于豆瓣,包括前期待读标记和读后点评,具体情况在 “如何读书” 中有过说明,这里主要说下书籍管理。

目前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多是早年亚马逊、京东满 300-150 时买的,阅读率低于 5%,没有阅读就没有价值,还占空间。书主要存放在京东上下单的 100 元左右的书架上,同时通过 “私家书藏” 应用扫码识别在线化,如果某本书有在微信读书上架,就会考虑到多抓鱼上卖掉。

至于电子书,不存在占用空间的问题,有个习惯是在微信读书中会将读完的书放在桌面(非特定分组中),读完的标识可以激励自己持续读下去。

#影视

影视、音乐和读书相比,更多的是消遣娱乐。

对于电影,如果社交媒体上讨论得多,同时豆瓣评分 7.5 以上,有时间就去线下电影院看,下单 @支付宝 – 淘票票电影。当然错过了也没关系,因为过段时间也会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上线,看完后豆瓣上点评下。

对于剧集综艺,也是挑豆瓣评分高的看,不想看了,随时弃,如果能看下去且印象深刻,就到豆瓣上点评下。如果想看新剧,豆瓣排行榜上看下近期热门,作为参考。

#音乐

主应用网易云音乐,不仅消费(播放、收藏)歌单,也创建歌单,不仅听歌,也唱歌,自建歌单中有一个是 KTV 待唱。QQ 音乐辅助,因为版权全,搜索体验更好。学习或工作时尽量不听音乐,如果想听,选择轻音乐或非熟悉语言类歌单。

如何读书?

#为什么要读

近期有一个感悟:绝大部分问题都是认知所致,绝大部分差距都是认知的差距。而读书最重要的意义是完善认知,进而优化行为,相比微博、知乎、简书等,书的内容更系统,能更快地提升认知。

#如何读

1、读什么

社交媒体时代,推荐已不是问题,我一般在看到推荐后会实时或定期在豆瓣上将其标记为“想读”,同时备注上推荐来源,慢慢的,如果某本书有多个推荐来源,那无疑是值得一读的。至于当前读什么,根据兴趣来,最近对什么感兴趣,就围绕相应主题进行持续性阅读。

2、哪里读

首选是微信读书,豆瓣阅读等其他电子书平台辅助,没有的再选择纸质书,其中新书在京东下单,二手书在多抓鱼下单。关于电子书优先的原因,早前有写过一篇博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划线&想法在线化后可检索。

3、怎么读

阅读过程中主要是划重点、写想法和看其他人的想法,同时注重和已有认知体系的交互。不能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实际影响(或拓展或修正)的阅读都是无意义的,纯粹地获取对方的观点只是在消耗时间。能看懂是一回事,能发现作者观点的不完善之处是另一回事,自己能写出更好的内容来又是一回事,而我们需要往这方面去努力。实际中也会发现经常看过就忘记,或许是“没有自己体系”的缘故,此时就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看两遍+。

关于环境,推荐MUJI香薰机,同时由于个人比较习惯坐在床上读书,一并推荐严选简易台灯

4、读完后

回到豆瓣,将该书标记为“已读”,写一句话点评,偏总结性的。至于博客,看情况,除非某本书非常好,否则还是希望看完多本后针对某个主题进行写作。还有就是,定期整理读书豆列。输出很重要,不论形式,不管多少。BTW,不好的书,定期在多抓鱼上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