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初秋的夜晚,坐班车回家的路上听完了枫言枫语第 23 期《是新闻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新闻》,事后想再聊下信息获取这个话题。
## 原则
为什么获取信息?或者学习,或者娱乐打发时间。如何获取信息?之前在《RSS 已死,内容永生》中写过:“关于信息管理,按 OKR 的思想,目标第一,实施层面,学习、思考、分享、实践缺一不可,其中学习部分建议:一是输出为先,形式包括微博、博客、播客、vlog 等;二是主动输入相对系统的内容,比如读书”。输出是一种短期目标导向,同时很多时候,当输出时,我们才真正开始思考。
关于信息和我们的关系,一是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兴趣范围,兴趣广泛不是坏事,但容易博而不精;二是信息获取代替不了主动学习、思考,正如 @chaosBLNK 老师说的:“很多时候最后陪伴着你的只有你的独立思考,那些路过的外部信息只是帮助你去迭代和修正你的独立思考,它们也只能路过,你也是它们的路过”。
信息的获取包括主动和被动。主动如搜索,操作成本略高,但效率高,之前也在《Chrome 使用技巧之搜索》中分享过一些技巧。被动即将权利更多地交给平台,目前平台分发信息的主要方式包括订阅 / 关注分发(社交)和推荐分发(算法)。对于前者,建议精简订阅 / 关注关系,比如 “取关媒体以及定时取关话痨”,无需焦虑,@Deng Li 说过一个内容创作界不可能三角:“个人做到原创、优质、高产不可兼得”。至于后者,算法提高了效率,但容易让我们偏离目标,因此可以多对系统反馈,想看的喜欢收藏关注、三连推荐,不想看的点击不感兴趣。
## 方案
### 文字
1、书籍
高频,内容最为系统,虽然在个别领域略有滞后。推荐微信读书,由于背靠腾讯,资源足够丰富,个别没有的下单纸书,再就是好书值得反复看。
2、动态
高频,即刻和微博,其中即刻相当于精选版微博,而懂球帝和腾讯体育,前者英超,后者 LOL,当然知乎上的 LOL 赛评内容更优质。至于雪球,偶尔看看。
3、问答
高频,知乎。回顾这些年的知乎使用,经历了佩服到基本不用到回归高频使用的变化,现在的看法是知乎上的内容没那么系统但也没那么水,最好的方式是自己主动学习的同时更多地知乎搜索,去定向获取内容辅助学习。
4、文章
偶尔看看某几个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5、RSS
基本不看,但订阅了一些独立博客。前段在即刻上看到有位比较佩服的同学提到 RSS 时较为得意,当即觉得原来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
6、Newsletter
基本不看,但订阅了几个信息源。
### 音频
1、播客
中间向。首先,为什么播客值得听,简单说当前做播客的人都比较优秀,不管什么主题,内容不会太差。其次,通勤路上听是极好的,那会儿很难看得进书,刷动态问答文章(非娱乐向)也累,而播客的信息密度没有文字(基本经过多次修改)高同时亲和度胜于文字。最后,听播客推荐小宇宙,有节目推荐也有讨论(虽然不多)。话说之前提到 podcast 时已改口 “个人电台”,没想到 2019 年竟然火了起来(可能依然小众),有点早期独立博客时代那味儿了,但同样,由于分发效率低下导致的激励不足和较高的制作成本,也会和博客一样,很难持续更新、出圈。
2、音乐
娱乐向。网易云音乐基本能满足需求(曲库方面),同时评论带来了信息增量,听歌时除了听也会创建并更新歌单。
### 视频
1、短视频
娱乐向。抖音,好玩的喜欢,有用的收藏。
2、长视频
中间向。基于在 B 站看课程的经历,个人认为通过视频学习还是比较容易分心的,或许需要和看书一样,不断划线批注以保证大脑在线。
## P.s.
上述方案反映的是个人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获取这些内容相对高效的方式,并不普适,比如非美妆爱好者,不关注小红书等平台。大家在设计自己的信息获取方案时可以 “全面撒网,重点捕鱼”,毕竟我们关注的是鱼(信息)本身,而不论载体和形式。最后,方案如何结果导向,效果不好,就再调整,事实上方案也需要与时俱进,因为创作者、内容平台在变化。
## 扩展阅读
1、书籍:闫泽华《内容算法》、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Pingback引用通告: 聊聊内容输出 | Rethink
Pingback引用通告: 聊聊搜索 | Re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