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Sheldon

关于Sheldon

PM

XinJieFM vol.22 #十年 #CH 节目内容

## 当初怎么选择心理学专业的?
CH:有兴趣。也选了英语专业,不过分数没达到。

## 学了心理学,和预期的一样吗?
CH:学习过程一样,就业规划有差异,开始是想做心理咨询师,但那需要更多的要求。

## 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CH:销售。

## 学习心理学的收获?
CH:潜移默化的认知层面的影响。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课程或老师?
CH:教生理、变态心理学的刘老师。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事?
CH:一是和同学晚上出去吃宵夜唱歌;二是毕业晚会。

## 如果能重回过去,会做些什么事情?
CH:一是少得旷课;二是提升交际能力;三是考研提升专业能力。

## 想和同学说的?
CH:一是大胆去做;二是思考 “捷径”。

## P.s.
1、录制信息:2019 年 10 月 13 日下午 @SZ
2、播客地址:XinJieFM vol.22

我所喜欢的人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哪三个特质你特欣赏,这里想扩展下,聊聊我所喜欢的人的三个关键词。

## 直接

无关性格,而是沟通风格。直接会更高效,节省时间,时间是我们的终极成本所在,不直接的结果是让人去猜,而让人猜是危险的行为。

如果是正面的赞美、应允等,表达出来,好事应该说出来;如果是负面的批评、拒绝等,在照顾我感情的前提下把想法表达出来,即方式可以灵活些,或者委婉式(也不要太委婉,万一没看出来就尴尬了),或者玩笑式,或者请人转告等。

再比如有些同学会在微信上问 “在吗”,减分,直接说事情,把问题描述清楚,看到后我会处理。如果特别重要,打电话,我会优先处理电话,然后处理微信。还有些同学会不回微信消息,不回朋友圈、微博的评论,减分,如果是不太好回,可以回个笑脸、哈哈什么的,表明有收到讯息。

## 有才

不是说要多有才华,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然我凭什么喜欢你,同时,这个闪光点是在不断增强的,因为作为旁观者,我在成长,被耀眼到的边际效应将随时间递减。当然,才华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在。

如何实现,理论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践,吃一堑长一智。至于天赋,需要仰仗天赋的情况是少数,绝大多数情况下发动努力技能即可。C罗天赋不如梅西,但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持续的刻苦训练让他在金球奖上连追 3 个,而另一些球员则遗憾地浪费了自己的天赋,比如董方卓、马切达、莫里森。

## 个性

个性即与众不同,首先,这个不同不止于外表,还有内在;其次,不是刻意的不同,那很不真实;再次,不是明显不好的不同比如过马路习惯性闯红灯。

之所以应该个性一点,是因为不一样这个世界才有意思,同时我也不认为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和主流一致。成长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要想不被同化,需要的是坚定于某个点的信念和力量。多读书,慢慢会有自己的想法,多学习新技能,恃才方可傲物,有所求必有所慌,无所欲则无所惧。

以上。BTW,我所喜欢的人的关键词,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

前段时间和朋友吃饭,TA 问我一个人不会无聊吗?我说不会,不过当时没有说太多,无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并不是说跟人或宠物在一起就不会无聊,这里不深究原因,只分享一些关于青年人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的看法。

## 居住

好好住,如果是租房,建议合租,因为自己一个人住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早上出门跑步必须带上钥匙(运动裤还必须有口袋),没拿钥匙门就被风给关上了,下楼扔完垃圾发现没拿钥匙,刚到家发现钥匙落公司了,在洗澡快递来了,在厕所外卖到了等等。当然合租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好房东,选择好室友,三观、生活习惯什么的都提前了解下。现在的室友是公司内部论坛上找的,都喜欢安静,大部分时间各忙各的,偶尔闲聊两句,帮收个快递什么的。

## 工作

好好工作,首先,工作可能比一般人理解的重要得多,因为如果加班较多,那公司会是你人生中呆得最久的地方,回家只是休息睡觉。其次,工作是生活的基础,不只提供物质支持,也有社会支持,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现实中的同类接触、交流。平时除了工作沟通外,和小伙伴们一起吃中饭、晚饭以及饭后遛弯都是可以闲聊的时间,还有些公司会有狼人杀等兴趣群组,会定期搞活动,有朋友就玩得挺嗨。

## 书影音

好好学习,好好娱乐,看书是学习,看影视剧、听音乐是娱乐,现在回想起来,真正让自己有 “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之感的大部分还是书。看什么书看个人兴趣,爽文少看,影视剧中豆瓣 7.0 分以下的少看,音乐中民谣少听,容易丧。同时,推荐微信读书、哔哩哔哩、腾讯视频、网易云音乐等类弹幕应用,会有一种大家一起看、一起听的感觉。再个,既要输入,也要输出,比如写想法、短评、制作歌单、翻唱原作等。BTW,关于无聊的原因和应对之策,也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

## 社交网络

微信只是其中一个平台,更推荐微博、即刻、雪球、豆瓣等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兴趣类平台,关注自己喜欢的博主,尤其是那些爱分享日常的,虽然只是各自生活的切片,但一方面会让人感觉到我们共同在这个宇宙中前行,另一方面优秀的人就像太阳一样,会给我们能量。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是微博上关注了一些曼联球迷,每到比赛日,边看比赛边刷微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当下的情绪共振是非常强的,第二天再去懂球帝上看下赛事热评,简直完美,当然近期只有沮丧,期待新教练到位。

## 定期出门

日常的,比如周五下班后去趟超市,买点东西,体会下人间烟火。比如一个人去看电影,最开始可能会比较排斥,但只要迈开那一步就好了,去过几次后就习惯了,听讲座、看话剧等活动同理。再比如如果周末有聚会,尽量参加,但不要只是吃饭,要能针对某些话题深度交流下。交流中既要说,说是整理思考的过程,也许事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想的,同时也要听,“When you talk, you are only repeating what you already know. But if you listen, you may learn something new”。如果没有聚会,或者自己组织一个,或者去逛逛图书馆、书店,学习的氛围应该也能给人力量,或者全城随机选一个地方,坐地铁、公交过去,找个理发店剪个头,完后对自己说,又是新的一周。

非日常的,出门旅行,亲自探索这个世界,看看书影音里、别人的微博朋友圈播客 vlog 里的那些地方真正如何。如果不想一个人,可以报个精品团(如稻草人),毕竟同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旅行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找事情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事情做就不无聊了,无所事事才无聊。

## 扩展阅读

1、书籍:知乎《我,一个人生活》、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三浦展《下流社会》
2、专题:即使独自生活独居生活指南

再聊拼多多

#背景

近日 36 氪发了一篇文章:“那些为拼多多忙碌的顶级工厂”,看过后想再聊下拼多多。去年聊过一次,但那时对拼多多理解不深,后来也用得不多,只是下单过话费充值,外加买过水果。

#理解拼多多

回顾拼多多的发展历史,2015 年 9 月成立,2016 年 9 月用户破亿,2017 年 Q2 开始赞助各种热门综艺,2018 年 Q2 纽交所上市,2018 年 Q3 活跃买家数超京东,2019 年 Q3 市值超百度,目前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五,拼多多做对了什么?

梳理产品演变过程后,个人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拼多多本来在做拼团,做着做着,不小心做大了,把五环外的人群给做过来了,然后资本进入,持续高速发展。这一切的宏观背景是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6070 开始触网,他们也有自主购物需求,原来可能是子女代买,而供给侧淘宝消费升级,淘系中小商家越来越难,场景侧微信对淘宝持续封杀,微信支付开始普及,拼多多抓住了其中的机会。微观层面则是极致的拉新(各种诱导、游戏化等)和低购物成本(低价拼团带来的简单决策、微信登录、不设购物车、全场包邮等)。

产品背后是设计者的意志,拼多多创始人 @黄峥 有个公众号,虽然只有 10 篇文章,但非常值得一读。其中跟拼多多比较挂钩的是最近的两篇:“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 和 “把『资本主义』倒过来”,@黄峥 提出 “更多计划性的需求和更多市场的供给侧相融合,前后端信息更全面的打通,消除需求和生产的错配” 以及 “富人、资本家出钱给普通人、穷人买他的生产资本配置确定性” 的设想,之后他还在致股东信中说拼多多将是 “Costco 和迪士尼的结合体”。

我不会否认这些未来,也不会轻易认同,因为这就好比上小学时同学们谈理想,有的说我要当科学家,未来还远,当前拼多多仍是一个电商平台 + 游戏应用。当然如果有 100 万,我会买点拼多多的股票,因为正是理想让未来成为现在。

#理解购物

回顾购物经历,从早期的周末上街赶集,到后来的网购(亚马逊当当、淘宝京东等),再到近一两年的新零售(盒马、每日优鲜等),新商品服务不断涌现,我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作为消费者,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商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外观、品质、理念等),同时付出尽可能低的成本。

谈到商品,假货次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线下平台出现过,线上淘宝最初也是 “假货横行”,前两年听说天猫有商家真假掺着卖,甚至京东近年来也被人吐槽 “二手东”,更别说拼多多被吐成 “拼夕夕”。假货次货的出现有用户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些人热衷名牌手表包包但没那么多钱,也有商家方面的原因,为赚钱不惜造假做次,也有平台方面的原因,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毕竟商品整个生产流通链条比较长,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就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体验。

和淘宝当年搞淘宝商城一样,拼多多也搞起了品牌入驻,还启动了 “新品牌计划”,相比于早期偏节约成本的 “电商专供”,厂家被要求针对拼多多用户进行定制。涉足供应链改造,拼多多不是第一家,之前网易严选、淘宝心选和京东京造都干过,其中京东京造有联合苏州妮飘推出一款保湿面纸,当时惊为天人并有持续购入,但现在已经下线大半年,或许这项工作并不是那么好做。

商品供应只是整个购物流程中的一环,对于消费者,决策、支付、物流和售后也很重要,只有做到全流程的体验良好,才是真的体验良好。消费者的需求不复杂,轻松买到心仪商品,商家的需求也不复杂,卖货赚钱,复杂的是平台如何做好其间的连接,让对的人和对的商品在对的场景中相遇。

#福利

如果你非常想尝试拼多多,但不知道该买什么,除了话费充值,还可以从以下厂家 / 品牌入手:扬州丝飘(纸巾,搜索 “丝飘”)、安徽德力(玻璃杯,搜索 “德力”、“柯瑞”)、浙江三禾(厨具)、佛山家卫士(扫地机器人)、广东新宝(小家电,搜索 “东菱”)、潮州松发(餐具,搜索 “松发”、“居图”)、格兰仕(家电)、安徽富光(保温杯)、深圳兆驰(电视,搜索 “JVC 电视”),这些均位列拼多多自去年 12 月启动的 “新品牌计划” 中。

#扩展阅读

1、拼多多:中国真实国民经济&素质情况谁买走了拼多多的山寨电器谁在生产拼多多从商品流通渠道看拼多多阿里拼多多们能否改变农业重新定义拼多多关于拼多多争论的思考
2、黄峥:从黄峥的个人公众号里读懂拼多多对话拼多多黄峥黄峥的真实世界
3、零售:绪方知行、田口香世《零售的本质》

关于商业模式

做产品既要考虑用户利益也要考虑公司利益,公司利益最终体现在赚钱上,那互联网公司有哪些赚钱的商业模式呢?

1、广告

按照历史发展,有门户广告,如雅虎、新浪;搜索广告,如 Google、百度;社交信息流广告,如 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和抖音。

广告广告,广而告之,本质是传播,目的是让用户接受一些观念(如公益广告)或进行一些预期的行为(如购买商品),我们可以将广告抽象为宣传内容和目标用户间的连接,有流量就可以做广告,广告收入 = CPM(广告单价)*Ad load(广告量),其中 Ad load 和 DAU(日活跃用户数)、ADTS(日均使用时长)正相关。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比如为什么抖音的长视频比较少同时还设计成点击才可观看完整视频?如果长视频多了,考虑用户体验,势必要降低 Ad load,就会影响广告收入,长视频还是比较适合贴片广告或会员收费模式。再比如为什么抖音要进行内容多元化?一方面,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同时单一的内容看多了会厌倦,而内容丰富,用户就能持续过来玩,DAU 不断增高,Ad load 就会增加,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内容会吸引不同的用户群,用户群越泛化越能吸引不同行业的广告主,竞价也就越激烈,CPM 就会提高。

2、电商

电商的商品包括实物商品和虚拟商品,其中主打实物商品的有淘宝天猫京东等,不严谨地说,淘宝类似农贸市场,收服务费,天猫类似商场,收交易佣金,京东类似超市,卖货赚钱。主打虚拟商品的有提供团购外卖服务的美团、提供打车服务的滴滴、提供直播打赏礼物的抖音快手、提供课程电子书的得到等。

3、游戏

早前玩游戏是付费的,征途过后,基本玩免费,装备、皮肤等收费,至于用户为什么愿意买装备和皮肤,可以思考下。

4、其他

增值服务、付费服务等,前者即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如 QQ 的 QQ 秀、各种钻,网易云音乐、爱奇艺、京东的会员等,后者是一开始就收费,如支付宝的借呗、阿里云的服务器等。

或许某种程度以上只能称为盈利模式,因为到达那一步是复杂的,需要设计。比如 PC 互联网时代,360 安全卫士是免费的,但奇虎通过 360 安全卫士推广 360 浏览器,然后再通过 360 浏览器的网址导航以及 360 搜索的广告盈利,前几年有些人说的 “羊毛出在猪身上” 就是指的这个,即先通过提供免费服务聚集用户、流量,然后再变现,最终让第三方来替用户为前面的免费服务买单。BTW,随着行业的发展,大公司业务趋向于多元化,盈利模式也是混合多种,这个可以在各家公司财报中看到。

扩展阅读:
1、三节课:广告让生活更美好
2、苏杰《淘宝十年产品事》三谷宏治《商业模式全史》
3、三五环:可能是国内表达欲望最强的 FA

XinJieFM vol.21 #城市 #FF&JJ 节目内容

## 聊 “北京印象” 这个话题,自己有什么优劣势?
FF&JJ:优势是在北京呆了 7 年,劣势是非本地人。
Dz:优势是相对客观,劣势是去过的地方有限。

## 怎么看 “北漂”?
FF&JJ:没有北漂的感觉,在北京生活、工作都很开心。
FF:没有特别的感觉,尤其没有媒体所渲染的那种情绪。

## 有什么是你来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FF:没有一场雨可以覆盖全北京(备注:建议使用可查看附近 3 公里天气的彩云天气 App,同时通勤路上听播客节目)。
JJ:2012 年刚来北京时两个印象深刻的事:一是地铁中很多人在看书(备注:现在少了,都玩手机了);二是地铁站很多人沿着扶梯跑。
Dz:来北京后发现胡同只是两个房屋中的小路。

## 推荐好吃的地方?
FF&JJ:涮肉烤鸭,呷哺呷哺、聚宝源、张记涮肉、三兄弟、全聚德、便宜坊、金百万等。
Dz:第一次来可以尝试下有当地特色的,非第一次来参考大众点评排行。

## 推荐好玩的地方?
JJ:北边的密云延庆、古北水镇、草原等。
Dz:国家博物馆,需预约;三里屯、蓝色港湾、大族广场等开放式商场。
FF:侨福芳草地、合生汇。

## 北京最喜欢的城区?
FF:朝阳区,住的北工大附近各方面都很便利。
JJ:亦庄,清静、不拥堵。
Dz:北沙滩那块,交通方便,环境也很好。

## 有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可以分享?
FF:一是居住地离公司近点;二是线上买菜服务覆盖到。
Dz:充分利用盒马鲜生、7FRESH、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新零售服务。
JJ:建立自己的生活网,能快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 在你看来,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FF:开放、多元、包容、开心;缺点是孩子的上学、房子的性价比。
JJ:聪明的人很多,聪明又努力的人更多,在这里,你需要把心态放平,把事情慢慢做好,坚持下来就会有收获(备注:这段话比较适合拍抖音);缺点是空气质量。
Dz:自然层面,有些农村的感觉;人文层面,比较多样化。

## 喜欢北京吗?为什么?
FF:喜欢,读书、找到伴侣等人生大事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JJ:特别特别喜欢,在这里命运、性格都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结识到很多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人。
Dz:觉得挺好的,因为自由。

## P.s.
1、录制信息:2019 年 9 月 8 日下午 @BJ
2、BGM:老狼《一个北京人在北京》
3、播客地址:XinJieFM vol.21

XinJieFM vol.15 #十年 #CJ 节目内容

## 当初怎么选择心理学专业的?
CJ:觉得心理学有很好的前景。

## 学了心理学,和预期的一样吗?
CJ:不一样,实际学的知觉等基础概念。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事?
CJ:一是在心理咨询室看到来访者状态改善很多;二是心理协会组织的讲座中学妹被催眠。

## 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CJ:行政 + 运营。

## 学习心理学的收获?
CJ:一是情绪调节;二是沟通。

## 生活中在坚持的事?
CJ:跑步、练钢笔字和学习英语。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课程或老师?
CJ:没有。

## 2018 年的后续计划?
CJ:回成都老家。

## P.s.
1、录制信息:2018 年 5 月 13 日下午 @JN
2、播客地址:XinJieFM vol.15

XinJieFM vol.14 #十年 #QL 节目内容

## 当初怎么选择心理学专业的?
QL:自己选了三个专业,哥哥把心理学填在了第一位。

## 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QL:人力资源。

## 学习心理学的收获?
QL:对情绪调节有帮助。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课程或老师?
QL:课程没有,老师是教人体解剖和变态心理学的刘老师,课讲得更好。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事?
QL:专业方面没有,对这段时光印象深刻。

## 如果能重回过去,会做些什么事情?
QL:考研。

## 有后悔过学心理学吗?
QL:没有,也有,比较复杂。

## P.s.
1、录制信息:2018 年 4 月 30 日下午 @SZ
2、播客地址:XinJieFM vol.14

XinJieFM vol.13 #十年 #HZ 节目内容

## 当初怎么选择心理学专业的?
HZ:填志愿时对心理学没什么认识,好奇驱使自己选的。

## 学了之后和预期的一样吗?
HZ:有点不一样,理论比较枯燥,没有想象得那么神秘。

## 大学印象深刻的课程?
HZ:人体解剖,老师大看完人体组织后小半年没喝萝卜排骨汤;变态心理学,老师漂亮,同时抑郁症、强迫症等内容比较实用。

## 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HZ:人力资源。

## 心理学带来的收获是?
HZ:可以指导一些工作技巧。

## 有后悔学心理学吗?
HZ:有点后悔,百分之几,学科不够硬。

## 怎么看待心理咨询?
HZ:两方面,一是真正帮助到他人;二是做好自己的心理调节。

## 课堂之外印象深刻的事?
HZ:被生命科学学院校友告白。

## 如果能重回过去,会做些什么事情?
HZ:首先,少的呆在学校,多的去实习。其次,可能会去做老师,部门同事都觉得自己的培训生动且系统。

## 相关
1、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针对各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或异常行为描述其病理学及治疗方法,为更深入了解异常行为的入门学科,也是心理治疗师训练的必修知识之一。
2、人社部发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正式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

## P.s.
1、清明时节,和 @HZ 在商场果汁店录的。
2、录制信息:2018 年 4 月 5 日下午 @SH
3、播客地址:XinJieFM vol.13

XinJieFM vol.11 #春节特别期 #ZZ #ZY 节目内容

## 如何看待过年?
ZZ:一是团圆;二是穿新衣、吃好吃的;三是见到平时见不到的人;四是总结。
ZY:也是团圆,是大家都在一起。小一点的朋友,可能是有压岁钱。

## 过年的感觉还和小时候一样吗?
ZZ:地点、环境发生了变化,心境也发生了变化。

## 过去一年的变化?
ZY:一是见识、眼界的开阔;二是不再羞于表现自己。
ZZ:稳步成长。

## 如何过年?
ZZ:等吃等喝;辞旧迎新,粉刷厨房、贴对联;陪伴家人亲戚朋友。
ZY:追剧聊天陪家人。

## 过年印象深刻的事?
ZZ:外公过年提前准备年夜饭,询问每个孩子想喝什么,都有选择权。
吃喝是让人开心的事情,但最激动的还是亲人的爱,是团圆的氛围。

## P.s.
1、大年三十下午,和 ZZ、ZY 录制了春节特别期,祝大家新春快乐!
2、录制信息:2018 年 2 月 15 日下午 @JJ
3、播客地址:XinJieFM vol.11 春节特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