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Sheldon

关于Sheldon

PM

给Y

我们可以相遇
也可以不相遇
但如果不能有结局
那就没有意义

我们可以一起
也可以不一起
但如果不能在一起
那就别陷入爱里

我们可以分开
也可以不分开
但如果没有焦虑
我又如何证明喜欢过你

我们可以忘记
也可以不忘记
但如果没有再记起
我又如何接受时光的逝去

我们可以释怀
也可以不释怀
但如果没有祝福在心底
我又如何度过没有你的未来

我是砖家(十)之喜欢上一个人该怎么办?

##what

喜欢上一个人是正常现象,古语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上一个人,你会忍不住想 TA,想看 TA,TA 就像氧气,像解药。喜欢上一个人,你会大脑短路动作变形,比如爱闹 TA,总之对 TA 和其他人不一样。

##why

1、我们在喜欢什么

曾经有句流行的话叫:“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有点对应爱的三个方面:激情(性激情和欲望)、亲密(真诚和理解)、承诺(投入和奉献),而从成长的角度看,我们需要考虑喜欢的是那个完美得无以复加的自己,还是自己本身,喜欢的是自己缺失的,还是拥有的,喜欢的是互补性,还是相似性。

2、爱情的过程

《心理学与生活》中提到有学者将爱情分为两个阶段,激情之爱和伴侣之爱:“很多恋爱关系开始时都有一个极其强烈、专注的阶段,人们称之为激情之爱。随着时间推移,关系双方倾向于转变成一种强度降低但亲密加深的状态,这被称为伴侣之爱。当你发现自己处于恋爱关系当中时,预见这种转折能让你更好地处理好关系 —— 这样一来你不会误将这种自然的变化看成是 “情已了” 的过程。事实上,报告更高水平的伴侣之爱的人们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能体验到更大的满足。”

非心理学角度,阿兰・德波顿写过两本书:《爱情笔记》《爱的进化论》,按时间线讲了两段爱情故事,有很多充满哲思的论述,推荐阅读。

##how

1、目标是什么

很多时候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跳出该问题的现有层次,对于喜欢上一个人也是如此。在你的人生目标面前,TA 算什么?如果真的爱 TA,则为之计深远,适度的想念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过度的想念则是对自己时间、精力的消耗。如果真的想和 TA 有长期的未来,是否可以将想念转化为提升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

2、to be or not to be

结果只有两个,前进或放弃,当然前进有前进的节奏,建议是先多接触接触,多了解了解对方,确认下真的是 “对的人” ,或者说光环效应结束后仍然喜欢对方吗,最怕喜欢得不明不白,爱得理智全无。

2021半年度总结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驾校学车,因为挂科被教练说,第二次是被公司的 HR 总监找去谈话,当我说还是自己做得不够时,他提到了这句话。后来百度了下,同时还有一句比较对仗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我们为什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本质上是因为,如果想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需要尽我们所能,而对于合作方,我们往往很难三言两语就改变对方的一些想法,成年人认知、行为模式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只能改变自己。

## 迟早要成长

继续第一点,一段时间后再复盘,确实自己是存在问题的,包括深层次性格层面上的,比如略被动、略纠结、仍然不够开放谦逊(以为自己很开放谦逊,实则自以为是)、不够尊重他人等,问题的根源涉及家庭、教育经历等,这些都是自己没有获得预期成绩的原因,考虑到迟早要成长,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过去的已经翻篇,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琐碎的现实要求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少楠 老师也说:“在具体的世界里,做好一件一件的事”。面对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持续总结,持续调整方式方法,看能否解决问题,如果能,再看能否高效地解决,如果还能,可以输出方法论了。

解决问题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当然其他职业也一样),同时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的那个故事一样,过程中遇到的是问题也是机会,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反馈,反映出自己的不得法,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结果,不要过于生气、烦躁,再尝试其他方案就好。

## 向所有人学习

续接前文,解决问题有方法、思路,我们可以自己思考,可以百度,也可以找些书来看,但向领导、同事们学习是容易被忽略的点(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与当前强相关的)。尤其那些和我们意见不同、气场不合的,他们反而是能带给我们更大帮助的人,仿佛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不足,同时让我们更加珍惜已经拥有。述职报告中对需要的支持与配合,我写的也是:“需要领导多一些批评和指正,很多时候,当局者迷,很难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这恰恰是阻碍个人成长的绊脚石”。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集合团队所有成员的力量,否则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效率,而这个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不同的意见,如何面对这些意见很重要,很多时候妥协是必要的,而且对方的意见中多多少少有可取之处。妥协是尊重,生活中,互惠、双赢很重要。

关于裸辞,你想问什么(AMA)?

上个月在自己加入的一个社群里听到群友们聊起裸辞,正好自己有些经验,于是征集了下问题,然后分享了自己对裸辞的一些看法,整理如下:

## 状况

### 一年多不上班,都在干什么?

工作方面,输入:读书(微信读书 600h+,主要是行业专家写的书和目标时间管理类),输出:博客(每月 3 篇 +);学习方面,去了日本、深圳等,与同学交流包括录播客;生活方面,从 0 到 1 学习做菜、开车。

回头来看,关于读书,看了那么些书,性价比也没有特别高,因为理论需要结合实践。关于写博客,虽然阅读量一般,但还是有些价值的。关于从 0 到 1 的经历,更有价值,后续每年也都会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是挑战也是体验。

### 如何克服内心焦虑、不安全感?

长期靠基于目标的行为,靠成绩,啥都不干肯定会焦虑,因为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所以不是那么焦虑。当然焦虑是长期存在的,某种角度而言,没有焦虑意味着没有梦想,没有进步;短期靠解决问题,情绪因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有两点:一是面对问题的勇气,他人的鼓励,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他人提供不同的视角。

### 家人或者周围的朋友有什么反应,他们的反应会给你压力吗?

没有和父母说太多,当然有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没说什么,爱我尊重我是一方面,也是知道管不了我。最近听了一期海马星球的节目:《艰难的战斗和自我和解:一个年轻西北女性的故事》,还是那句话,“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至于朋友,其实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关心我们,大家都有一堆生活琐事要处理。当然有几个朋友鼓励并介绍猎头给我,很感谢他们。

## 原因

### 裸辞最重要的原因,重新上班的原因?

想去外面看看(换家公司),在前司呆了 3 年多,没有新鲜感了,同时因为比较疲惫想长休一段时间再上班,一句话,这次裸辞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至于重新上班,本就在计划中,个人是准备长期上班的,自己并不擅长经商啥的。

### 返回职场还是这个职业吗?

是的,转行不容易,因此做好职业规划很重要,当然自己也是想从事现有职业的。

### 换个行业,还是换个三四线城市?

先说行业,如果式微,坚决换,但要考虑好,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当然年纪大并不是我们不去换的理由。如何判断?之前写过如何选公司,考虑 “用户群、需求强度、客单价、需求频度四个要素。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获取收益,服务的用户越多,潜在收益越大。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估值大都高于传统企业,因为用户量级不同,家附近的小饭馆每天也就给百十号人做饭,客单价再高,收入也有限。虽说公司赚钱不等于个人赚钱,但公司发展得好,个人至少能获取跳槽红利”。关于前景和兴趣,看自己想要什么,不管选择什么,都是 “求仁得仁”。

至于城市,没那么重要,随着高铁的发展,分分钟到家,和父母一个城市也未必天天回家。前两天人口普查数据出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应该呆在人口流入的城市,没有人,叮咚买菜都不会去那里开设站点,当然选择哪里还是要看个人需求。

## 行动

### 有多少存款才可以心安理得地裸辞?

可能并没有一些人预想的那么多,每个月花费:社保 2000,房租 2000,吃饭 1500,一年将近 7 万,当然这是基础,其他看个人消费情况。离职前已经准备好一年躺家的预算,当然后面还是有点慌的,因为钱越来越少。

比存款更重要的是心安理得,真的做好了休息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吗,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如果那会儿在家呆不住,那就不要裸辞。裸辞期间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生活作息的规律,自己给自己安排事情做。

### 怎么解决的社保公积金问题?

找的人人保,交的最低档,每月 2000,季付有点优惠,更多需求比如交税啥的可以咨询客服,人人保的客服还不错。没有找淘宝店是因为更信任这种有自己网站和应用的公司,售后相对有保障。

### 建议大家裸辞吗?

正好前两天有朋友说想离职:“在犹豫要不要不干了,干的没意思”。我的回答是:“其实做任何重大的选择:本质上还是当事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权衡好每一个选择的利、弊,最终做决定。重要的不是离开,而是为什么留下。BTW,下次别人想留下,我也可以说,重要的不是留下,而是为什么离开”。

刚开始工作时,可能沉浸在新鲜感中,工作几年后,对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理解更加深刻后会变得谨慎。建议是没有想过 10 次以上离职,不要离职。如果离职,先找好工作,如果计划裸辞 3 个月,先安排好未来 3 个月要做的具体事项。前段在即刻上看到一条动态,大意是你很痛苦,但你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你在成长。

### 月初月中月末,何时办理离职手续对自己最佳?

下半个月,一般公司是 15 号帮我们交上个月社保(可能还有公积金,这个没社保重要,没太关注),等交完后再离职。具体问百度、同事或 HR 就好。

## 回顾

### 有什么收获和教训?

收获之一是今天有素材可以跟大家分享,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未必要裸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知道自己是谁和去哪里,世界很复杂,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简单的准则以做出各种选择。

回头来看,有点过于放纵自己,其实休息 1 年就好。最大的教训是在找工作这块,相信大厂出来的同学会有个心理过程:一开始谁谁都看不上,几次面试失败后瞬间怀疑人生。建议是哪怕只准备休息 3 个月,也要早点面试、多面,因为工作这事不完全依赖于自己,招聘指标有周期,跟面试官也要看缘分,有些人就是不欣赏你的。

### 下一次裸辞大概在什么时候?会因为什么而发生?

裸辞有两个点:一是为什么离职?二是为什么不能立即上班?如果不方便请假面试,可以约晚上、周末。如果困惑于职业规划,可以百度、找朋友聊或找些书来看。如果想休息一阵子,可以和 HR 沟通说之前加班较多需要调整 4 周再入职。

回到问题本身,对于第一个问题,说不太好,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未来混得不好,不会裸辞,因为要考虑家庭;如果未来混得好,也应该是很多年以后,工作本身需要持续性投入。对于第二个问题,如果裸辞,不会是因为企业文化等可以容忍的问题,只可能是身体状况、职业规划有重大变动等。

最后引用群友 @lei 的话:“如果想休息一段时间再出发,可以的,存点钱不慌,裸辞只是说没有准备下家,不是说没有任何准备,不准备下家,其他准备做好一些”。

高考寄语

亲爱的 Y 同学:

当你妈妈希望我来写这个高考寄语时,我很开心同时也觉得有必要和你分享一些我对于当下的你们的真实想法,供你参考。

首先,高考是重要的,当你因为学历被猎头、HR 忽视,心生苦涩时,你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你会遗憾,遗憾自己当初本可以更努力一些。与此同时,高考也没那么重要,因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后面的路还长,还有机会。当然我们也都听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现实中的弯道超车往往比电影中难得多。基于以上,希望你能正确地看待高考,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

对于目标的制定,在目前这个阶段,希望你稍稍定高一些,不要给自己设限。古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习大大也曾讲过:“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定好目标后则要脚踏实地,好好上每一节课,按时复习,按时吃饭、休息。

面对高考,你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攻克每一道习题、每一个知识点。与此同时,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你相伴的还有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和我们,大家都希望你能获得与自己努力相匹配甚至超出努力的结果,因此多听老师的话,和同学们互帮互助,多听爸爸妈妈的话,有什么想法多和大家交流。

最后,两句箴言:“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既过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一句祝福:亲爱的少年,愿你鲜衣怒马,不负韶华,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发现全新的自己,遇见更大的世界!

iPhone 12 mini值得买吗?

## 背景

作为 iPhone 6 用户,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卡顿,比如微信启动要等一小段时间,扫一扫加好友时,扫码界面出来了,但是没反应,登录腾讯体育时第一次基本闪退,再比如支付宝扫码付款时也有点慢,打开懂球帝时第一次往往加载不出广告导致需要退出重新打开才能进入应用…… 再个,由于无法升级 iOS 14,未来不能使用的应用会越来越多,那么 iPhone 12 mini 是答案吗?

## 决策

从个人需求角度,看看 12 mini 怎么样。

1、快速
苹果的芯片和系统一直很强大,而且 12 系列都支持 5G。BTW,根据 iPhone 6 的情况判断,使用 5 年问题不大(每两年换一次电池)。

2、轻盈
尺寸和重量和 iPhone 6 差不多,由于准全面屏的引入,尺寸还略小于后者(131.5×64.2×7.4 vs 138.1×67.0×6.9),重量也只多几克(133 vs 129)。

3、续航
“音频播放都是最长可达 50 小时”,“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15 小时 vs 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11 小时”,比 6 稍好点,能接受。续航当然是越长越好,但受限于电池技术、苹果的产品规划等,我们只能被动地进行选择,考虑坐班,12 mini 还好。

4、其他
摄影方面,虽然近年来华为等异军突起,但苹果的综合实力一直是 TOP 级的。之前也看到帖子说很多杭州的电商公司拍模特用 iPhone,因为真实性(白平衡稳定)。信号方面,由于回归高通基带,比前两代 iPhone 强点。

云测评、拆箱测评和使用分享也看了些,剩余没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最终,综合需求和产品决定就 12 mini。本计划元旦后下单避开第一波可能的硬件问题(比如掉漆),因为双 12 提前买好了配件,就一并把手机买了,结果发现切换应用时屏幕四个角 “漏光”(后续测试确认非硬件问题),于是退货,3 月份重新下单。

## 下单

iPhone 12 mini @Apple Store 官网,招行信用卡分 24 期免手续费。不过上市半年后的现在,京东下单更划算,因为到了降价周期,618 更是不错的购机时间点。

手机壳 @网易严选,在轻盈和个性化之间选了前者。快充充电器 @京东 Anker 自营店,保持家里的配件品牌统一。AirPods 2 配(有线)充电盒 @京东,比官网便宜 400 元(节假日下单)。耳机套 @京东,因为知乎推荐,事后证明是好看的。

## 实测

2 个月使用下来,满意,说明前期决策质量还行,不过花了很多时间,其实把握主要矛盾即可。BTW,根据知友观点,如果对轻盈没要求,对续航有要求,那么 12 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本人因为两者的价格差异也动摇过,但最终还是坚持初心

当 “将新手机恢复到备份版本,数据基本都在,应用也基本无需重新登录(微信等少数应用除外)”。放弃旧手机前,需要提前处理以下问题:一是移除旧手机上的交通卡,在 12 mini 中添加回 “北京交通卡”(由于申请得早,非最新的 “京津冀互联互通卡”);二是对着旧手机将设置、闹钟等应用中自定义的内容再设置一遍。

这次换手机前,还思考了另外一个问题:工具的作用,iPhone 究竟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什么。结论是略有遗憾,虽然有利用 EverMemo、Ulysses 等应用进行文字创作,但影像方面没多少成果,这块有待在未来加强。

## 扩展阅读

1、问答:iPhone 能否用五年为什么许多摄影师喜欢使用 iPhone 拍摄12 mini 的用户谈使用感受12 mini 实际体验如何快充的原理快充选购攻略购买渠道选择及配件购买
2、视频:李楠和爱范儿眼中 12 的工业设计

聊聊iPhone小组件

## 概况

小组件(widgets)是什么?苹果官方的解释是:“借助小组件,您只需轻松一瞥就能及时了解来自喜爱的 App 的最新信息”。

小组件安卓系统早就有过,苹果做的小组件有什么不一样?@cyanogen 提到其中不好的方面,首要的一点是 “更弱的交互能力”,“在 iOS 14 之前,Apple 也不建议在小组件做复杂的交互,很多操作是被禁止的,例如列表滚动和文字输入。而在 iOS 14 的小组件里面,Apple 将这个限制推到了极限:几乎做不了交互”,这导致 “iOS 14 小组件就是信息展示加上链接导航的一些方块”。苹果的想法是 “Widgets are not mini-apps”,它期望产品差异化,但如果因此没有特别好的小组件出现,导致使用率低,相信未来放宽一些限制也不无可能。

在用户侧,小组件的价值是什么?以支付宝的扫码支付为例,将支付宝放在首屏,需要付款时打开应用,点击扫一扫即可,或者长按支付宝,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扫一扫,为什么还要用小组件?个人理解是特定场景下的快捷,给一些人提供多一种方式打开扫一扫,因为小组件可以放在任一一屏。

哪些产品适合开发小组件?一是工具类,比如日历、电池等,相当于一个简化版 app;二是泛内容类,值得高频查看的,比如微博、知乎等资讯应用的热榜;比如京东、美团外卖等交易应用的物流,实际近几年的产品迭代中它们已经逐步将物流信息外露,前者在我的,后者在首页右下角浮窗(美团在首页功能区下方);比如高铁管家的行程,快上车前需要多次确认车次信息,尤其晚点时。

## 推荐

基于个人习惯推荐如下:
1、豆瓣日历,单纯觉得好看。
2、屏幕使用时间,看看时间去哪儿了。
3、电池,偶尔查看 AirPods 电量。
4、Fantastical,日历,查看本月和今日计划。
5、Pin,文本分词,针对微博等不支持选中部分文字的应用。
6、快捷指令,针对微信、微博等应用在 Safari 中打开已复制的链接等。

总的来说,小组件比较适合对于自己而言不是那么常用的产品功能,或者短时间内特别常用,但每次打开应用需要点击 N 次到达目标页面的。

## 扩展阅读

1、问答:iOS 14 有哪些优秀的支持小组件的应用为什么很多存在的技术和设计一旦被 Apple 来做就会做到前所未有的体验和热度

PC软件推荐2021

PC 主要在公司使用,整理下软件使用情况:

## 基础
1、Google Chrome:12、13 年转为主力浏览器后用到现在。
2、QQ 拼音:从早期版本用到现在,除输入外,截图、剪切板功能也不错。
3、360 安全卫士:管理软件、开机启动项、右键菜单,屏蔽桌面右下角弹窗等。
4、360 压缩:解压缩,从第一版用到现在。

## 生产力
1、Everything:搜索文件,速度超快,比 Windows 10 系统自带搜索直观。
2、Microsoft To Do:清单,没有 Microsoft Store 无法下载,可用网页版替代。
3、类 Just Focus:休息提醒,使用 360 安全卫士自带的 “健康助手” 插件。
4、类 Magnet:窗口分屏,Windows 10 系统自带。
5、类 iText:文字识别,用白描网页版替代,支持直接粘贴图片。
6、类 pap.er:壁纸更换,没有找到合适的,联想 Yoga 笔记本倒是自带锁屏。
7、Lantern:不时之需,Github 上有下载地址。

## 办公
1、Notepad + +:临时记录,重在支持自动保存、撤销等。
2、WPS Office:写文档,免费且易用,现在还可以查看图片、PDF。
3、微信:沟通,有时用微信收藏做简单的文本、图片同步。
4、Foxmail:写邮件,比 Outlook 易用。
5、Evernote:之前写过系列文章,网页版的易用性也不错。
6、百度网盘:有些公司会限制网盘的使用,用微信收藏(部分)替代。

## 产品设计
1、XMind:整理思路
2、Visio:画流程图,Windows 企业版自带,非企业版可百度淘宝。
3、Axure RP:设计原型

我是砖家(八)

## 要不要恋爱?
Dz:如果想,那就去,包括和渣男渣女,渣男渣女的行为导向不可取,但和其约会的体验还是不错的,其套路值得学习,也需要学习,毕竟世界上还是存在坏人的,你怎么知道未来身边的那个 TA 不是呢。至于前任啥的,过去的就让 TA 过去吧,# 意难平终将和解,那些自我感动,那些不敢面对的自己的无能迟早要面对。让我们感谢前任,因为 TA 们教我们的事,让我们致歉前任,因为我们待新欢如初恋。对于时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对于当下,珍惜已有。

## 想找个比我强的男 / 女朋友可以吗?
Dz:当然可以,慕强是正常心理,谁都想和优秀的人一起玩,但需要考虑的是,如果哪天对方不再优秀了,你怎么办?如果哪天遇到比对方更优秀的人了,你怎么办?可以欣赏对方的优秀,但不必要因为对方的优秀比如有你所没有的品质而在一起,如舒婷的《致橡树》,不论男女,都得自强,想要的东西,自己努力,因为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只有自己,交给别人代办也不是不可以,但凡事都有代价。BTW,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优秀并没有那么难能可贵。

## 如何开始一场恋爱?
Dz:如果你特别优秀,周边一定会有人主动帮你介绍对象,如果你一般优秀,稍微点到下,也会有人帮你介绍,如果不优秀,那就需要自力更生。那些什么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是典型的文艺青年思维,不冲浪不出门怎么遇到,别人还知道发个抖音 #海底捞人呢,同时对方凭什么要了解你,你凭什么让对方了解你。想想事情的发展流程,想想每一项的发生概率,总之,MECE 思考,各种渠道用起来,但不要有过高预期,做好时间管理比如一个月只相一个,放轻松,慢慢来,不要想太远。BTW,不管是社交网站还是线下,适度展现自己,不要过早暴露底牌比如想尽快结婚,否则容易被人欺负。

## 怎样判断 TA 是否喜欢我?
Dz:正向指标包括 “如果 TA 爱你,TA 会来找你”,当然来找的未必是良人。再比如找个合适的时机问 “TA 为什么喜欢你”,然后将答案和对方的行为、自己的感受对比。其中行为不只是自己看到的,还包括周边朋友看到的,因为恋爱中的男女容易当局者迷,可以找个情商高的帮自己把把关。至于说 “喜欢你”,基本是无效指标,因为简单,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相信作为听者,愉悦感的边际效应也是递减的,有些话不要多说,物以稀为贵,说多了就不值钱了。BTW,同时灵魂拷问下自己,喜欢对方的什么,为什么,因为原生家庭、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前任还是……

## 恋爱和婚姻有区别吗?
Dz:有重叠之处,但基本是两码事,最主要是目标不同,恋爱是我的感受,是多巴胺,是大无畏,婚姻是我们未来怎么走,是内啡肽,需要权衡利弊。年轻时,我们喜欢听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但到了某个阶段,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 “平庸”,当手上的牌已是如此时,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自己更看重什么,愿意放弃什么,给每一项指标比如人品、责任心、外表、家境等分配好权重后,再做决定。

## 为什么旅行、同居等是婚前必备?
Dz:约会都是做好了各种准备出来的,很像在演情景剧,而旅行中容易出现意外,在非舒适区甚至逆境时,更容易看清对方的脾气秉性、性格三观,包括对方在意的究竟是 TA 的计划,还是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抑或只是让你满意(小样儿,以后再好好治你)。至于同居,更容易理解,考试前还得做几套模拟题,上台前还得排练下呢。

XinJieFM vol.25 #行业 #LC 节目内容

## 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LC:高校心理教师,除了教学还有行政事务(心理咨询、活动开展等)。

## 日常的一天怎么过的?
LC:生活非常规律,或按照课表,或按照行政时间。6:50 左右起床,7:50 左右到达教室,8:00 上课,11:10 结束上午的课。14:30 开始下午的课,17:40 结束。晚上没有课,但可能会有学生活动。

## 在上什么课?
LC: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课上得如何?
LC:学生喜欢,督导评价课件精美氛围很好,但没有拿到学校比赛的奖。

## 怎么做到的?
LC:自己琢磨课前、课中、课间的安排 + 听别的老师讲课。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情况?
LC:16 年暑假开始建设(录制中有口误),包括 2 间办公室、1 间心理咨询室、1 间音乐放松室、1 间沙盘室、1 间道具室和 1 间团体辅导室。

## 来咨询的学生多吗?
LC:按比例远远不够,排除定期到访的,每天 1-2 个。

## 学生咨询的问题大多是?
LC:主要在宿舍人际关系、恋爱关系、抑郁焦虑情绪等。

## 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LC:某男生半夜两点惊恐发作。

## 做了咨询后的感悟?
LC:活得更明白更透彻。

## 还会做些什么工作?
LC:心理情景剧,自己指导;心理电影展播,学生主导;心理讲座,邀请抚州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过来讲;心理健康普查,通过 SCL90 量表。

## 说一件只有内行人才知道的事情?
LC:做心理咨询并不代表人不正常。

## 对高校心理教师这份工作的看法?
LC:专于科研的搞好科研就好,专于教学的稍有劣势。

## 对想入行的同学建议?
LC:储备良好的科研能力,效率思维。

##P.s.
1、相关:南京大学陈昌凯: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强国中也有)
2、录制信息:2019 年 10 月 16 日 @FZ
3、播客地址:XinJieFM vol.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