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LC:寻找兴趣和商业能结合的点,决定做 PPT 相关,一开始自己做,后来派给别人做,自建 Office 兼职 QQ 群,严格控制成员质量且结账快,最大的收获是认知到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以及在自己的主业之外,有些副业的尝试会让人打开另一扇窗。
##P.s.
1、录制信息:2019 年 10 月 15 日 @FZ
2、播客地址:XinJieFM vol.24
## 项目
LC:寻找兴趣和商业能结合的点,决定做 PPT 相关,一开始自己做,后来派给别人做,自建 Office 兼职 QQ 群,严格控制成员质量且结账快,最大的收获是认知到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以及在自己的主业之外,有些副业的尝试会让人打开另一扇窗。
##P.s.
1、录制信息:2019 年 10 月 15 日 @FZ
2、播客地址:XinJieFM vol.24
## 当初怎么选择心理学专业的?
LC:找了一个可能会感兴趣的专业。
## 学了心理学,和预期的一样吗?
LC:跟想象中差别较大,实际有很多偏理工科的东西。
## 专业学得怎么样?
LC:大一排名偏倒数,大二班级第一,后续也都有拿到奖学金。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课程或老师?
LC:刘老师的《变态心理学》,有丰富的案例,勇于自我暴露;辅导员梅老师,学业上提点 “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兼顾好学业”,生活上顾家,工作上笑对学生。
## 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LC:在大学上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同时做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对于学生,让他们释放压力或重新审视某些问题,对于自己,反思成长历程。
## 学习心理学的收获?
LC:生活上,因为咨询经历,从打击式的家庭教育中释怀。
## 大学中印象深刻的事?
LC:学业方面,从班上 40 多名到班上第一名;生活方面,告白失败,创办台球协会并带领拿到江西省高校台球赛男女个人、团体冠军;工作方面,做学生工作的条理、细致和宽容,创业卖椰子冻。
## 有后悔过学心理学吗?
LC:没有。
## 如果能重回过去,会做些什么事情?
LC:研究生阶段把专业学得更深一些。
##P.s.
1、录制信息:2019 年 10 月 15 日 @FZ
2、播客地址:XinJieFM vol.23
关于生活原则,前面聊过几次断舍离,比较相信的两点:一是物理上的断舍离将影响心理上的断舍离;二是最好固定各种选择,形成习惯。当然断舍离只是手段,是过程,最终目的是 “极简” 的生活,是保持专注,是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极简是什么?既在于简,不会多,也不在于简,背后是满足需求(清楚自己要什么)下的精选。以装应用为例,很赞同 @王顺利 说的:“手机里的 App 再多,也可以是极简主义,再少也可以是伪极简。如果能够做到在需要手机发挥作用时,从口袋里自然地掏出来,不假思索地操作并完成任务处理,随后又很自然地放回口袋,思想仍然集中在之前在做的事情上,这就是极简”。至于是否需要极简?个人认为,年轻人应该多折腾,年长的可以稍微聚焦下,将有限的时间放在少数方向。
### 虚拟
1、手机应用:将使用较少的应用删除,包括电脑端使用较多但移动端使用较少的视频应用等,数量从 300 + 缩减至 100 左右。
2、电脑软件:通过腾讯柠檬清理将安装后从未打开和上次打开时间时隔较久的软件删除,数量缩减至 50 左右。
3、联系人/关注者:将微信、即刻、微博、知乎、微信读书等泛社交平台上的联系人数量,参考邓巴数原则,缩减至 450(150×3)以内。
### 实物
1、衣:数量维持刚好的状态,款式同款多件,颜色黑白灰为主。
2、食:仅维持基本的厨卫工具,食材购买少量多次。
3、书:电子书为主,纸质书为辅。
苹果官方推荐的方式是“时间机器”,但我的移动硬盘格式(NTFS)不对,又不想格式化,只好手动备份。期间遇到两个问题:先是硬盘不支持直接粘贴,右键中没有粘贴选项,下载希捷官方推荐的驱动程序(NTFS for Mac)后解决。
再就是备份哪些内容,由于不肯定,因此将当前用户文件夹(下一级是下载、文稿、桌面等)完整复制了一份,耗时 4 小时左右,同时检查了一遍已安装软件,其中主要问题是 Chrome,之前用过 Chrome 的同步功能,但总是出现本地删除后,云端又将之前的书签同步回来的情况,于是不再使用其同步功能,这次是先清除了云端数据然后同步的,仅为此次备份,如果换电池没有影响到数据,后续还是要清除掉云端数据的。不方便操作的同学也可以只导出书签,简单粗暴。BTW,最后还截了张应用程序全景图,方便可能的重新安装。
到店后咨询工作人员,确认这样没有问题,只是备份的内容不含软件,软件在系统根目录下。不过这不重要,总的来看,上述备份方案是非常实用的。
一是提前电话门店确认配件有货。第一次去被告知没货(跟我的 MacBook 是老机型有关),门店需要向仓库订货,到货后才能维修。事后咨询工作人员,确认可以提前确认,但下单订货还是要到现场来,不过在你看到这篇文章时或许已有改变。
二是按时到店,最多晚 20 分钟。过了的话,如果店里人不多,可以补上,如果人多就要重新预约,可能要等好几天。
三是请求清理灰尘。第一次接待我的小哥说如果影响维修会清理,不影响则不会,因为担心损坏硬件,尤其是老机型。第二次的小哥则爽快地答应了,虽然事后没有拆机验证,但感觉是清了的。
四是维修时间可能比预计的快。第一次去说的是 3-5 天,修理只要 2 小时左右,但前面可能有其他待修机器,需要排队,第二次说的是下周二,但实际上当天(周六)下午 5 点也就是 6 小时后就收到了到店取货通知。
五是可能的优惠。在店里,小哥让告知公司名称,说可能有企业优惠,符合条件的出示工牌就能打折,和线上一样支持分期,大部分商品都在优惠范围内,包括 iPhone 12 和 12 mini,12 Pro 和 12 Pro Max 倒是不在。事后微博搜索“苹果 工牌 优惠”,发现确实存在,关于自家公司是否有优惠,或者咨询公司 HR,或者到 Apple 零售店 咨询,其间最好报集团或公司名称,而非劳动合同主体名称。
六是友好的交流。不只是清灰和优惠的事,还包括看到有两个按键掉色,说免费帮忙换新(维修记录邮件上显示该项目是 “Top Case with Battery”)。我也有点困惑,为什么之前就没遇到这种好事呢,排除小哥人好外,相比以前,我做了什么,难道是有聊到最近新买了个 Windows 笔记本,但相比 MacBook,触控板和键盘的手感都差了点意思,还是沟通时的大方和客气,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苹果官方维修的价格是贵了点,但还是推荐,比较省事。如果你的 MacBook 已使用 2 年以上,可以检查下电池,比如电脑底部是否有明显鼓包,或者根据官方说明:“按住 Option 键点按菜单栏中的电池图标。正常:电池可以正常工作。建议维修:电池可以正常工作,但其电量保持能力较新电池时期已降低,您不妨考虑更换电池。”
## 吃
早餐:麦片牛奶、饼干酸奶为主,绿豆粥、红枣粥等为辅。
午餐 & 晚餐:工作日午餐简单点,晚餐吃好点,休息日叫外卖,偶尔做点。
其他:香蕉、桔子等水果。
## 喝
夏天:矿泉水为主,果汁、绿豆汤、银耳汤等为辅。
冬天:烧开水,加糖等。
## 玩乐
输入:看书、影视剧和比赛。
输出:写博客、录播客和短视频。
早年用过不同系统的手机,当时手机厂商的云服务也不怎么完善,基于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最终个人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泛网盘产品中,这些年也就一直这样着,并没有完全转用 iCloud。
1、文字
想想有没有未同步到云端的,比如 EverMemo 需要自己手动同步,Evernote 的同步也需要确认下,可能开启了 “仅在 Wi-Fi 连接时同步” 导致本地还有未同步的数据。
2、照片
推荐百度网盘,“网盘大战” 后,百度网盘是仅存不多的硕果,现在也有会员模式,服务的稳定性不用太担心,当然产品细节层面还有提升空间。
3、视频
推荐百度网盘,视频备份需要开通 “会员”(不必要到 “超级会员” )。
4、通讯录
之前一直用的 QQ 同步助手,大厂的产品稳定且有网页端,整理起来相对方便。这次也同时备份到了 iCloud,这样在不同 iPhone 间同步更方便。至于通话记录和短信,QQ 同步助手不支持备份,应该是苹果的限制,通过 iCloud 存储同步即可(iCloud 设置中没有找到 “电话” 选项,但数据同步了)。
5、微信聊天记录
微信 Mac 版、PC 版均支持备份聊天记录。
6、其他
稍微关注下那些没有登录功能、未使用其登录功能、有缓存功能的应用。BTW,如果是安卓手机,还要关注下自己曾经保存在本地的文档。
前面是从内容视角(个人 & 社会)进行的分类,为避免遗漏,可从应用视角出发,一个个检查一遍,作为二次确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属于日常备份,同时如果没有和我一样的历史包袱,或许购买 iCloud 空间是相对轻松的选择。
如果是修手机前的备份(必要,之前换电池就导致手机挂了,但无需抹掉数据,维修工程师并不知道手机密码)或换新手机迁移数据前的备份,那么可忽略以上内容,直接通过 Mac(或 iTunes)备份所有,然后将新手机恢复到备份版本,数据基本都在(有发现不在的,但是小问题),应用也基本无需重新登录(微信等少数应用除外),体验相当丝滑。
具体备份步骤:打开 “访达 – 位置 – 点击手机” 进入设备管理界面(2019 年 macOS 升级至 Catalina 后,iTunes 被下架,当然 Windows 电脑还可以用 iTunes),选中 “将 iPhone 上所有的数据备份到此 Mac”,勾选 “加密本地备份” 设定密码(可选),点击 “立即备份”,然后等待结果即可。尝试了两次,手机里没了照片后速度更快了,耗时均在 30 分钟左右,期间 iPhone 状态栏会有旋转的图标表示备份进行中,备份完成后图标消失,Mac 设备管理界面显示 “上次备份到此 Mac:今天上午 xx:xx”。描述随着苹果的产品更新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步骤大差不差。BTW,苹果的设备管理一如既往的糙,搞个更明显的进度条,再在任务完成后显示对号不是更好吗?
如果是退货前的备份,备份后可能想要 “抹掉所有内容和设置”,那在抹掉数据前一定记得移除交通卡。目前的情况是旧设备移除交通卡后,新设备上才能重新添加回原交通卡,余额不变,如果直接抹掉旧设备,会比较麻烦。根据朝阳大悦城 Apple Store 零售店工作人员的说法,此时或者打开旧设备,添加回交通卡后再移除,再抹掉旧设备,或者登录 iCloud 网页版尝试移除旧设备上的交通卡,能成功问题也不大,如果报错,那就只能走线下流程,需要苹果这边协助提供资料,然后去交通卡公司人工操作解绑,总之钱能找回来,但时间成本高。关于原因,据说是交通卡公司的系统陈旧所致,不管原因在哪方吧,期待未来有所改变。BTW,退货时,只要保证原有硬件在,交通卡解绑即可,Apple ID 和手机解锁密码无需退出关闭,苹果收到货后会直接刷机,不会泄露数据。
行业里有个说法:做产品要考虑人性,包括说有助于理解需求,有助于促使用户点赞评论传播。说来都是希望用户的行为按产品预期走,那行为是什么,行为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前段正好比较好奇,研究了下,包括重看 Richard J.Gerrig & Philip G.Zimbardo《心理学与生活》,最终结论如下:
人是复杂的动物,行为由多种因素决定,整个是生理、心理和环境刺激的综合作用结果。生理基于大脑,心理包括个体和群体,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其中个体心理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动机(motivation),动机被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
关于动机,马斯洛认为动机形成需要(需求),同时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五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食物、水、氧气休息的需要,性欲表达的需要,消除紧张的需要)、安全需要(安全、舒适、宁静、不害怕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融入他人中间的需要,学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信的需要,价值和能力感的需要,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挥潜力的需要,拥有意义深远的目标的需要)”。至于媒体上流行的人性的弱点、自私的基因、七情六欲、贪嗔痴、七宗罪等说法,其中归属于动机的部分,可以以马斯洛的理论为基础进行归类,属于其他方面的再议。
马斯洛的理论系统但略抽象,对产品经理的具体工作往往难以产生直接帮助。对此,一方面可以自上至下思考,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自下至上,根据实际情况归纳总结,补充完善前述理论。下面以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的各种 UGC 内容为例聊聊用户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
### 触发
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行为从何而起?一是感知层面,视听嗅味触,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渠道;二是认知层面,信息本身,或者有用,工具型强,比如年初的如何应对新冠,或者有趣,比如长期出现的星座、性格测试,但不管哪种,都要超出用户预期,这是触发的基础;三是记忆层面,重视场景,重视频繁出现,比如那些朗朗上口的广告:过年收礼只收脑白金、怕上火喝王老吉。
关于行为,B.J.Fogg 提出模型:行为(行动)= 动机(意愿)+ 能力 + 触发。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产品确实要主动和用户接触,移动应用这块,据说“今日头条早期的日活用户中,有接近 40% 是通过推送拉起的”,很多交易类产品热衷于发优惠券,也是因为有多次和用户接触的机会,发券时推送一次,券快过期时,可以进行二次、三次推送。很少有用户会反感你给他们东西,哪怕他们不太需要。
### 动机
心理的基础是生理,脱离生理谈认知和行为是有缺失的。David T. Courtwright 在《上瘾五百年》中提到烟、酒、咖啡等成瘾物质,烟中的尼古丁、咖啡中的咖啡因属于兴奋剂,酒精属于镇静剂,这些都会导致大脑多巴胺浓度增加,引起欣快状态,不过据此认为人就是为了追求多巴胺、内啡肽等,也将陷入片面。前两天刷抖音时还看到一个视频:身为烟民的爸爸因为烟头烫到了女儿而戒烟。
社交网络时代,用户创造内容部分是记录,为了自己,人都有探索、表达自我的需求,部分是分享,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认同。用户展示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当前的状态,本质是告诉朋友、告诉世界 “我是谁”。其中 P 图、美颜是希望呈现 “理想的我”,微信读书时长、各种应用的年度总结也是期望呈现好的形象,当然如果操作过头,可能有炫耀或作秀之嫌;再比如凌晨三点钟分享网易云音乐的歌曲,歌好听、有共鸣是一方面,同时也是想看看谁和我一样的品味,谁懂我的情绪。
人们想要的东西不光来自内部,也可以源于外部(诱因):一是物质激励(生理、利),比如微博抽奖、朋友圈集赞领取免费菜品;二是精神激励(心理、名),比如获得点赞,即刻曾在其内测版产品 “Jellow” 中删掉过点赞功能,但一段时间后又加了回来,或许证明点赞(like)对于创作者的影响,用户想要更多更即时的满足。
外部诱因可以理解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物,强化物很重要的一点是获得用户认可,比如早期微博抽奖中奖品是 iPhone 的活动转发量高,因为 iPhone 是硬通货,年轻人基本不会排斥,但如果目标用户是三四线城市的老年人,或许粮油米面是比较好的选择,银行、运营商搞活动就经常送这个。
### 决策
一是有限理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的世界中,用户往往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决策,最终导致结果并非完全理性(收益>成本),其中的一些点是可以利用的。比如 Daniel Kahneman 和 Amos Tversky 的前景理论中提到的对收益和损失的判断,因此,积分、优惠券、红包等快过期时适合给用户发通知,临近年底,我已经收到了支付宝的积分过期提醒。
二是社会性,John Donne 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用户的心理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典型现象包括从众,想起 2016 年中午饭后一堆同事聚在公司楼下打王者荣耀、2018 年在朋友圈风靡一时的养蛙游戏,还有这两年抖音的拍同款二次创作,流行的东西,大家都会聊一聊,流行的事情,大家都会模仿做一做;互惠,比如亲友群里的拼多多砍价链接、朋友圈里的邀请助力春节买火车票回家等。
人是复杂的,了解以上并不能完全预测、影响用户在具体场景下的表现,但如果我们懂得心理学、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一些,理解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多一些,那么总归是能提高预期行为的概率的,而这些行为或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问答:动机是如何驱动消费者行为的
2、文章:我们是否真的明白被什么所激励
3、书籍:Adam Alter《欲罢不能》、Uri Gneezy & John List《隐性动机》、Nir Eyal & Ryan Hoover《上瘾》、Jonah Berger《疯传》
整理了下 Chrome 扩展程序,有增有减,增是有了新需求,减是有些需求没了,有些开发者不再提供服务(后续找了新的解决方案)。
1、基础
Adblock Plus:拦截广告
crxMouse Chrome™ 手势:激活鼠标手势,提高操作效率。
LastPass: Free Password Manager:管理网站密码,减轻记忆负担。
利器・灵感生成器 New Tab:获取灵感,虽然内容已不再更新。
2、内容
Save to Pocket:保存文章稍后读,虽然大都不会再读。
印象笔记・悦读:无需稍后读的有价值文章直接存入 Evernote,保存文章的体验优于 Web Clipper。
Evernote Web Clipper:辅助悦读,悦读有时不能复制到文章的全部内容,再就是保存 PDF 文档。
weReaDou:在豆瓣中显示某本书在微信读书中是否可读
为什么你们就是不能加个空格呢:发布文章前调整排版
3、其他
Axure RP Extension for Chrome:查看 Axure RP 生成的 HTML 文件
购物党自动比价工具:查询商品近期价格走势
捕捉网页截图 – FireShot:网页截图
翻看记录,才发现本文起笔于四月,当时想聊下学习方法,确实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刻意思考过这块,只是本能地学完了一些新知识,为了未来学东西效率更高,系统地整理下方法论挺好。
经典教材《心理学与生活》推荐 PQ4R 学习法:“预习(Preview,浏览以便对每章的内容有基本的把握)、提问(Questions,阅读每一部分时都要提问)、阅读(Read,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直到你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Reflect,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努力将这些材料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复述(Recite,在阅读和思考每节后,试着尽可能详细地回忆课本的内容)、复习(Review,在阅读完整个章节后,复习关键点。如果你还不能回忆出重点,或者还不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重复前面的过程)(Thomas&Robinson,1972)”。
Scott Young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到整体性学习策略:“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PQ4R 学习法虽然科学,但还是略复杂、抽象,操作门槛较高,而整体性学习法,看完全书后也没记住什么,或许是因为只看过一遍,理解得还不够深。
### 读书
学习分两个阶段:学和用,以用致学,学以致用。就读书而言,读完后要实践,改变自己的认知之余,还要辐射到行为,否则意义不大,毕竟知道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做到。陆游也在晚年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学习过程或可总结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搞懂字面意思,对应微信读书中的操作是划线;二是深层,深层次理解作者的意思,清楚前因后果,对应的操作是画思维导图;三是联结,与已有知识联系结合,对应的操作是写想法(做笔记)、写书评、线下交流等。输出越多势必想得越多而且不大可能完全拾人牙慧,同时面对不同背景的对象,势必要更多地总结、类比等以深入浅出,而这都要求我们理解理论本身,同时有更多的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车
知识分两类:一是陈述性知识(理论、纸上谈兵,比如科目 1&4);二是程序性知识(技能、真刀真枪,比如科目 2&3)。
关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记忆是重要环节。根据《心理学与生活》:短时记忆只有 7±2,因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进入长时记忆才记得久,因此需要加工,“如果加工涉及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越多越深,那么记忆效果就越好”。
通俗来讲,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前者即知其所以然,对于驾考试题,考虑两点:一是目标,某网友说:“一切都是从安全出发,考虑安全问题,题就错不了”;二是手段,比如为什么高速公路的标志设计为绿牌,因为没有信号灯一路畅通,同时 “绿色通道” 当然速度高,虽然事实未必如此,但猜测合理,而且轻松记住了内容。
机械记忆即知其然。低阶,死记硬背,重复重复再重复,完全仰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阶,组块、联想,比如编顺口溜,假 1 吊 2 撤 3 醉 5 逃终身,比如谐音,离啥哟指代离合器行车制动(脚刹)加速踏板(油门)。高阶,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多少有些联系,比如进行一二三级分类,比如将相似的信息归在一起。BTW,驾考宝典也有未涉及的信息(不多),那些没提到的需自行搜索获取。
关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是了解操作步骤(怎么做,属于陈述性知识);二是反复练习。根据个人经验,看视频、问问题、总结方法等不能弥补练习的不足,最后拼的是肌肉记忆,是动作自动化,只需要分配很少的脑细胞给驾驶任务即可。
具体到科目 2,《如何通过驾照考试》中提过:“注意操作中的关键点,初期可以按死点位练习,中期尝试一些极端操作比如过早过晚打死方向盘等,后期再学些应考技巧比如坡道定点停车果断点,大不了扣 10 分。期间有时间就多练,让自己对每个项目都胸有成竹,练车本质上是个行为 – 反馈 – 再行为的过程,不练车时思考下为什么要那样操作,搞清理论后实践能事半功倍(带点夸张)。”
不管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及时复习很重要,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同时复习后重新掌握原有知识所需时间远少于首次学习所花时间。
一是知识的载体包括文字、视频等,不同载体呈现特定知识有优劣,选择合适的载体效率更高,比如学习交警手势,视频>图片>音频>文字;二是学习方法只是手段,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方法,而是确定目标以及花时间去学习,同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哪种方法最有效,哪种就是 “最好的方法”。
1、问答:何为知识、成功的要诀——毅力
2、视频:玩家角度教你高效学习
### 枫言枫语
简介:Just Focus 作者 @Justin 的播客
单期推荐:第 23 期 是新闻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新闻
### 三五环
简介:《从点子到产品》作者 @刘飞 的播客
单期推荐:第 21 期 跟 kyth 聊聊小宇宙、即刻和产品经理
### 海螺电台
简介:一位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共同做的播客
单期推荐:第 17 期 我的 RSS 订阅就像是我的个人图书馆
### 足不出户流利英文
简介:聊英语学习,虽然内容是一两年前的,但好的内容就是这样历久弥新,后来无意中发现作者还是 B 站知名 UP 主。
单期推荐:如何提高口语、如何提高英文听力
### 这刺聊点啥
简介:热刺球迷聊热刺,听出了早年《曼联时间》的味道,果然,真正打动人的是情感,具体哪支队伍相对次要。他们前段翻译了纪录片《孤注一掷:托特纳姆热刺》,同推荐,故事性不比很多电影电视剧差。
单期推荐:S2E3 喜新念旧、S2E4 迷影至下
1、播客软件:更换为小宇宙,因 Castro 的节目播放、缓存速度等基础功能退化而迁移,因小宇宙的节目推荐、搜索、统计功能而留下。
2、使用方式:一是不再纠结于具体的节目,而是根据兴趣选择性地收听;二是节目的信息量视单期主题、嘉宾而疏密不一,但总的来说不如书籍系统,建议听完后输出感想,否则也只是听听而已;三是好节目会反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