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写作

写作系列之我的博客写作习惯3

## 背景

之前写过 《我的写作习惯:流程》《我的写作习惯:要求》,聊了写博客的流程包括工具使用和要求,现在有一些新想法,继续聊下这块。

## 目标

希望所写文章达到的目标:一是有点新东西,有差异化价值;二是半衰期长,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三是好理解,不要搞得过于专业。

## 方案

### 有内容

参考产品的用户价值,一是问题,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这篇文章解决谁的什么疑问;二是竞品,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光自己的想法不够,需要补充其他人的想法,这部分体现在正文引用和扩展阅读上。具体操作:一是先基于个人认知完成初稿,有疑问的地方搜索确认(百度、知乎);二是再看看其他人的看法,信息来源除了外部(先问豆包、DeepSeek,然后搜索即刻、微信公众号、微信读书、小宇宙和哔哩哔哩),也包括本地(flomoUlysses、Pocket 和 Evernote)。

### 有批判

核心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包括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该引用引用,观点要尽量有深度,没有洞察的内容就不要写了,同时情绪别太多,因为情绪之下的判断往往容易变形,要么过于乐观要么过于悲观,再就是始终保持兼听则明的态度,写作时看过但没有引用的内容可以放到扩展阅读中,以便读者对当前话题有更多了解。

### 有视角

简称 “道法术”,从宏观到微观,其中道是理念层,偏抽象;法是方法层,可实践,视写的内容适用性广或窄;术是技巧层,优势是易操作上手,劣势是适用场景窄、适用时间未必能很长,但这个能让文章更有可读性。

### 有预测

过去现在未来最好都涉及到,讲过去是回顾历史、探索问题的前世,讲现在是描述问题的今生,讲未来是预测事情的后续发展,以后再来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类似 科学思维 中的 “what、why、how” 和 《心理学与生活》 中提到的心理学研究目标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以推荐 App 为例,一是描述现状,包括统计数据、使用体验;二是回顾过去,包括产品在不同时间点的重要事件,说明兴衰的可能原因;三是预测未来,预测很重要,不要写四平八稳的文章,要敢于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