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Sheldon

关于Sheldon

PM

该办哪家银行的信用卡?

普通用户:一张招行的美元双币卡就行。主要是招行的服务比较便捷,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网站、企业微博都是银行中做得最好的。手机客户端随时查账单,微信公众号接收交易提醒,企业微博学习一点信用卡知识。

Z-Turn用户:一张交行,刷日常生活;一张招行,刷苹果在线商店;一张其他银行的低额度美元双币卡,绑定PayPal、Kindle什么的。

现在感觉,信用卡就是消费和还款。消费建议优先使用信用卡,因为信用卡的本质是凭借信用先消费后还款,是一种短期免费借贷,当然信用卡还有免带纸币,免找零,部分商家刷卡有优惠、积分的好处。

至于还款,有两个概念,账单日和还款日。账单日是银行记账的日子,还款日是你需要还款的日子,一般是账单日+18天不等。比如我的招行信用卡账单日是5号,还款日是23号,那么[1月6日,2月5日]这个周期内的消费,2月23日(含)之前还款。[2月6日,3月5日]内的消费,3月23日(含)之前还款。这里还涉及一个最长免息期的问题,就是说如果我在2月6日有一笔消费,3月23日还款,中间这个时间最长,共48天,而如果我在2月5日有一笔消费,就要2月23日还款,间隔时间最短,只有18天。所以两个建议:一是如果只差几天,不妨在账单日后消费,以便享受较长的免息期,二是请银行客服修改账单日,使得还款日在工资发放日后面几天。当然这都是小技巧,不差钱才是王道。

不按时还款不只会有高额利息,更会影响我们的信用,这个信用档案存在人民银行,会影响以后我们在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申请、贷款等业务的办理。推荐使用支付宝钱包还款,省得去网点排队,也没有手续费,还可以设置还款提醒。支付宝信用卡还款的原理应该是这样:首先支付宝作为客户,在各个银行都开设有账户,当我们用浦发储蓄卡给自己的招行信用卡还款时,相当于我们把钱转给支付宝在浦发的账户,然后支付宝再从自己招行的账户转同等数额的钱给我们的招行信用卡。这也是13年国庆期间个人跨行转账汇款暂停而支付宝信用卡还款不受影响的原因。

拓展阅读:
1、微信公众号:大玩家(SeniorPlayer)和理财实验室(MoneyLab)
2、信用卡经验心得(来自SMZDM)
3、为什么要用信用卡?

移动产品设计之数据可视化

好吧,有点标题党,其实是App设计做久了,总是列表列表,确实很单调,不好看。开始是去豆瓣搜索数据可视化相关书籍,后来发现有些没必要,看下Excel的图表类型,足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Excel中的图表类型包括: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XY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气泡图、股价图。每种图表是一个什么样子,然后适用于哪些情况,先百科,然后下载一些App看下实际效果,还可以逛下花瓣网

最后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整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图表,初衷是避免单调,让App更美观,但细细思量,本质上是替数据找寻最合适的展现形式,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

拓展阅读:
1、制图基本知识
2、移动应用“形形色色”的数据可视化
3、数据可视化-信息图背后的心理学
4、推荐App:Making of Making Powered by NIKE MSI

移动产品设计之降低输入成本

受限于屏幕尺寸,嘈杂的环境以及自身的状态,移动端输入成本很高,错误的概率也很高,那么我们如何降低输入成本呢?

一、提高输入效率
1、保证输入框的宽度和高度,准确明了的提示文字,调用合适的键盘(iOS键盘类型),限制输入字符的类型和长度,自动插入空格,提供清空按钮,准确及时的反馈等,比如支付宝中的添加银行卡。
2、内置第三方输入法或增加自定义按键,比如Weico内置百度、搜狗输入法,Chrome输入网址时增加了“.”、“/”、“.com ”,随享增加了“#”、“@”、“☺”。
3、提供输入建议和历史,比如微博登录时输入邮箱名自动补全后缀,百度地图输入搜索词后即时显示可能的搜索地点。

二、换用其他交互方式,减少输入
1、选择,比如天猫、支付宝手机充值的选择充值金额,充值号码调用通讯录。
2、单击,比如天猫对商品购买数量的输入处理。
3、滑动,QQ音乐的定时关闭,就是滑动选择长短时间。
4、语音输入,比如百度音乐的语音搜歌。
5、摄像头读取,比如有道词典的摄像头查词,支付宝的扫描输入银行卡号,微信的个人/群二维码(前段在Instagram上关注了近100个用户,累得我想死!)
6、摇一摇,有次微信加好友就是用的摇一摇,懒得问帐号输帐号。
7、长按,比如微信的“一起按,加朋友”,支付宝的“一起AA”(原理)。
8、声音交互,比如Chirp的鸟鸣传输文件(原理),支付宝的当面付,虽然官方表示声波代表的不是支付宝账号,背后是一串交易号,但客观上确实减少了支付宝账号的输入。

三、优化产品流程,不用输入
1、输入一次后,记住内容/用户名等,比如iPhone的信息会保留上次未发送的内容,微信退出登录后会默认显示上次登录的用户,支付宝手机充值中默认填着该账户绑定的手机号。
2、以其他信息形式代替文字,比如微信中的聊天表情,赞,语音,视频,以前我们跟朋友短信(SMS)拜年,后来我们微信语音拜年,过段我们将视频拜年。
3、本身已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微博的复制微博功能,大众点评的“最近浏览”和商户收藏功能。

前面讲的都是文本的输入,但输入仅限于文本吗?

地理坐标:聚会,堵车,想告诉朋友自己现在的位置,早前我们一般是告诉他们自己周边某个标志性建筑的名称,但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微信自己的位置。再比如初到厦门,刚出车站,想上厕所,之前要自己去找,现在我们可以直接打开地图App搜索肯德基,然后地图App根据上送的经纬度返回周边的肯德基店。经纬度获取的基础是手机里的GPS模块以及Wi-Fi、基站等定位技术。(这里表扬一下腾讯地图,搜索“厕所”,结果中有肯德基/麦当劳店)

音频:逛商场突然听到某首歌,旋律很好听,想知道歌名,最早我们可能问店员或同行的人,或者听出歌词然后百度,但现在可以用QQ音乐、百度音乐的“听歌识曲”或微信的“摇一摇搜歌”来识别歌曲。可以这样的基础是麦克风(声波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摇一摇用到)。

图形图像:本来图形图像的需求场景不是那么明显,可是Line首创将ID转为二维码(实际是QR码),然后摄像头(影像传感器)扫描直接识别添加,很好地解决了原来加好友需要输入ID搜索,再添加,并且碰到长且不规律的ID比较麻烦的问题。后来,微信也跟进了,并对二维码在国内的普及功不可没,现在视频网站每个视频下面都有个类似“用手机看”的功能,就是把网址转成了二维码。

文本信息只是输入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信息,原本这些我们需要先翻译成文字,然后告诉计算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直接捕捉,捕捉的基础是各种硬件传感器。如果我们能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同时善加利用各种基于传感器的技术,就能很好地降低用户输入成本。

拓展阅读:
1、好的体验从降低输入成本开始
2、惊艳呈现-百度搜索手机客户端
3、简化输入 — 让网页表单更亲切
4、一个文本框搞定信用卡相关信息的输入
5、HTML中怎样触发不同类型的键盘

移动产品设计之加速

我们有时觉得某个App快,某个App运行起来则很慢,这个过程分解开来就是:某个App执行某项任务,在某种网络环境下,被用户感觉到速度快或慢。三个关键词:任务,网络环境,用户感知。

任务:
1、提高任务执行速度
优化App代码质量,这个技术上的思路比较常见。

2、后台处理任务
最近使用新浪微博Windows Phone客户端时感受强烈,每次发出微博后可以继续刷微博,过段状态栏会显示发送成功或失败的提示。处理任务的时间并没有变化,使用体验却顺畅许多。

3、提前执行任务
Instagram在你拍完照片填写照片说明、分享信息等时就开始上传了,等你点击“完成”时,照片可能都已经上传好了。仅仅照片说明、分享信息等的上传,时间相对短很多。用户的感觉就是Instagram比别的App快,分享照片很简单!
微信查看他人朋友圈的照片,某张照片加载完成后,会自动加载该照片的前一张和后两张,这是对用户行为的预测。

4、提前显示任务结果
发iMessage时,点击“发送”后,输入的内容就会移入对话列表中,此时导航栏上还在显示着发送进度。一段时间后,如果发送失败,所发送消息右侧会显示红色的叹号,点击可再发送一次。
Instagram中点“赞”时,“赞”按钮会立即变为“赞了”,而实际此时赞的请求正在进行。
微信更极端,没有网络时朋友圈发的照片也会进入内容列表中,但实际是没有发出去的,短时间内微信会在有网络时自动上传,长时间的话,微信会提示“照片发送失败”,可轻触以再次发送。

5、细化为多个任务
大多数App采取的分页加载数据就是一个例子,像新浪微博“首页”每次加载50条微博,“消息”中每次加载20条消息。

6、降低任务难度
随享中查看微博图片,先显示质量稍低的图片,点击“原图”才会加载原始图片。

网络环境:
1、不同网络环境不同处理
新浪微博根据网络,在Wi-Fi下大图模式,在3G/2G网络下小图模式。

2、避免陷入3G/2G网络环境
视频、音乐类App的离线功能,豌豆荚的追剧功能。

3、与运营商合作推出类定向流量包
搜狐视频的联通15元每月6G流量包,豆瓣FM的联通免流量包月服务,微信和广东联通推出“微信沃卡”等。

用户感知:
1、及时反馈
用户不了解情况,就会更加着急。

2、分步加载
网易新闻查看新闻详情时,先加载文章标题和内容,再加载配图。

3、先显示部分元素
已有布局,打开iPhone备忘录,先显示导航栏和列表分割线
已知内容,新浪微博从列表进入某条微博正文,先显示列表页已知的头像、昵称、时间、微博内容等。

4、利用缓存
让人感觉快,新浪微博每次进入,“首页”都显示上次刷新时的微博。
实际确实更快,微信在没网的时候也可以访问之前已经访问过的页面。

5、页面转场、动画效果
页面转场、动画转场效果是消耗时间的,这个时间会被用来处理任务。

6、减少系统默认loading动画的使用
看着就烦,现在携程、美团等App都已经自定义了。

7、有趣、酷的元素
转移用户注意力,四次元加载图片时的loading动画有点像Pac-Man,iOS 7 下载App从在桌面上显示到安装完成的一系列动画就很酷。

8、视错觉
打开Gmail时的蓝色进度条,理论上会让我们感觉读取速度快了11%
以上只是细节的归纳,宏观地看,优化流程,缩减层级,减少输入等也会让用户感觉快,因为用户使用App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以让App加速是一件系统的事情。

拓展阅读:
1、Instagram 速度快的秘密何在?
2、让等待更加美好
3、通过设计让APP变快的6个方法
4、移动应用“快”体验设计方法

iPhone应用推荐之Bump

Bump 最早是一款手机间交换名片的 App,只要两个手机碰一下,名片就传过去了。随着发展,Bump 现在可以传照片、视频、音频、文件(包括 Dropbox 文件)、应用程序(限 Android)和联系人。

Bump 除了支持两个手机间互传文件外,还支持手机和电脑间互传文件,那么 Bump 传文件的原理是什么呢?

使用 Bump 的过程中发现三个关键点:一是设备振动;二是网络可用;三是移动设备和浏览器都要启用定位服务。再根据网上的一些资料,大致推出原理:将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请求回传给各个设备,然后用户自己配对,配对后就可以将文件通过网络传给对方。

实际碰撞中发现,两个设备并非一定要接触到,比如两手各握住一个设备,然后仅仅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碰到也能连接上,甚至两手都不接触,隔空摇动设备,也能出现确认连接的提示框。之前不知道这个,iPhone 左右上角都磕出凹痕了,心疼!该死的 Bump 不讲清楚(刚发现,实际是我没看清楚)。后面想明白,设备的碰撞只是增加趣味性,改成点击按钮触发也是可以的,Bump 在手机和电脑间互传文件时,就是敲击电脑键盘空格键触发的。另外我尝试三个手机互碰,但每次都只有两个手机能配对,所以 Bump 的原理修正为:将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请求传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根据算法将两个最可能在碰撞的设备配对,当双方都点击“连接”按钮后,就可以互传文件了。
 

P.s.
2013 年的最后一天,Bump CEO David Lieb 在官方博客宣布 Bump 将会在 2014 年 1 月 31 日从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移除,这距离 Bump 被推出过去了将近 5 年。对于 Bump,作为用户,我不懂原理,也不关心原理,我只在意能否解决我的问题,如果能,而且还是以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我就喜欢。那么 Bump 为什么没在国内火起来呢?互传文件,包括图片、联系人等,一方面不是高频需求,当有需求时要求双方都安装了 Bump,这个难度较大,临时下不大可能;另一方面不是刚需,图片的分享比存储更重要,传到 Qzone、朋友圈,好友来赞或评论下就够了。

为什么买iPhone?

1、和世界一致
友盟报告显示 2013 年第二季度国内有 1.5 亿活跃的 iOS 设备,那么 iPhone 用户应该至少有 6 千万以上,所以这么多人在用的一款设备,有条件的话,我们应该尝试一下,虽然贵了点。

2、一款好手机
iPhone 5s 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手机。
一是基础功能。通话质量、拍照水平、续航等,iPhone 5s 综合实力第一。
二是应用质量。现在的手机就是电脑,电脑里我们用软件,手机里我们用应用,目前苹果 iOS 系统的应用质量仍然领先安卓系统一个身位。

3、买哪一款?
如果想作为主力机,选择 iPhone 5s,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至于颜色,低调者买深空灰,女生可以考虑买银白色,土豪买香槟金。如果有多台手机,不想花那么多钱,可以考虑 iPhone 5c,除非金属机身外,其他配置和 iPhone 5 一样。

4、通过什么途径购买?
如果不急的话,一年一度的苹果在线商店优惠(一般在春节前,今年是 1 月 10 日)配合招行、工行信用卡分期(免手续费)最佳。
如果不觉得被束缚,可以考虑合约机。
如果有靠谱渠道,可以考虑代购。

拓展阅读:
1、iPhone 5s & 5c 测评
2、 iPhone 5s 评测消费者报告

安卓手机刷机之联想 S720

一、备份
平时就应该定时备份联系人和照片。联系人备份推荐微信,因为即使换了手机还是会装微信,这样不用特地安装一个应用,备份的联系人支持在网页端进行管理。照片备份推荐微云,微云也能备份文件。如果想备份短信、通话记录、应用,推荐 QQ 同步助手。这个备份方案的优点是都是腾讯的产品,数据管理起来可能比较方便。

如果不想安装这么多个应用,推荐百度云,不过百度云只能备份联系人、照片、短信和文件,不能备份通话记录和应用。有时真是很无语,这些个互联网公司,一个简单的备份问题都搞这么复杂,就不能提供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吗?目前我的情况很分裂,联系人微信备份,照片、文件百度云备份,短信、通话记录 QQ 同步助手备份,应用豌豆荚备份在电脑本地。- -||

二、刷机
最早一次刷机是 11 年,当时按照论坛上的教程一步步来的,于普通用户而言门槛还是太高。12 年年底帮朋友刷机尝试了下卓大师,不错,解决了问题。不过现在刷机推荐刷机精灵,一是市场占有率业界第一,二是之前刷过两次,都 OK。

优点:
1、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应用刷机前忘了备份也没关系,刷机时可以选择备份,刷机完成后再还原到手机上;
2、支持一键获取 Root 权限;
3、ROM 的数量和更新频率优于卓大师等;
4、支持恢复谷歌服务,包括 Gmail、Google Play 等,亲测可用。

不足:
1、刷机时备份的资料没有照片这项,就是说照片需要在刷机前单独备份,可以拷贝到电脑或备份到百度云、微云等;
2、短信和通话记录的还原丢失部分数据。

最终刷的百度云 ROM,不过不太满意,界面不简洁,第三方主题的质量也比 MIUI 差很多。本来 ROM 的第一选择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第三方 ROM:CyanogenMod,可惜不支持联想 S720,第二选择是 MIUI,可惜也不支持,并且普通用户刷机,MIUI 可能是最优选择。

三、后续
听说一开始 QQ 用不了,升级 QQ 到新版后没问题,至于不能用的原因,没有定位到。

关于IT阅读

目前的阅读组合:微博 @上下班路上,午饭后,下班后浏览器里基本开着;网易新闻体育、科技频道 @上下班路上;微信 @上下班路上。未来期待的改进:看《商业价值》,现在订了没看;看书,内容虽滞后但相对系统且读史更能理解现在。

接触互联网是上大学后才开始的,那会儿经常看 cnBeta、互联网的那点事、草根网,cnBeta 训练了我辨别软文的能力,后两者都是编辑推荐,质量相对还可以。然后也用 Google Reader/ 鲜果订阅了很多博客,不过总体而言看得少,因为信息过载严重。

工作后,主要的信息来源是微博,几乎不看新闻,因为微博足够,关注的人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过滤器,二是认同新闻无用,有个美国教授做了一个实验,自己当被试,一年不看报纸,结果发现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今年 10 月开始看网易新闻,意识到还是有必要看点新闻的,欠缺的信息获取容易让自己陷入思维怪圈。体育是培养其他兴趣,科技是因为相对客观、前沿,网易没有互联网频道,挺好的,现在的互联网新闻充斥了太多个人猜测和臆想,看了伤身,尤其对新人。

回顾过去,从书报纸杂志到四大门户、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从纸张到 Web、MP4、RSS 阅读器、App、Kindle;从书桌前到电脑前、地铁公交中、排队等候时;从花一整个下午时间用来阅读到各种碎片时间阅读;从传统长文阅读到博客短文阅读,微博 140 字阅读。可以看到,阅读发生了变化,但阅读会一直存在,因为是硬需求。

具体的网站,推荐知乎、极客公园、爱范儿、PingWest,不推荐虎嗅网,多噱头、36Kr,没有内容,可以直接关注这些网站的官方微博,这样兼有聚合和过滤作用。再个相比被动型、分散型阅读,更建议定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去百度、维基、微博、知乎搜索,同时以博客、微博、回答问题、朋友交流等形式输出,输出会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最后,阅读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不断思考,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做出一个好产品!

拓展阅读:
1、真相在哪里
2、产品经理获取最新信息的来源都有哪些?
3、碎片化时间与我的阅读习惯

如何给WordPress安装百度统计代码?

1、注册并登录百度统计,点击页面顶部的“网站中心”,然后点击右上角“+ 新增网站”,填写网站域名确定后,点击“复制代码”;
2、登录 WordPress 后台,点击左侧导航栏“外观”里的“编辑”,然后点击右侧“模版”下面的“底部 (footer.php)”,将第一步中复制的访问分析代码粘贴到“</body>”前面并点击“更新文件”;
3、回到前面百度统计的“网站中心”,点击“首页代码状态”下面的刷新图标,如果图标左侧的文字从“未检测到代码”变为“代码安装正确”,说明搞定。

P.s.
“真烦,升级了 WordPress,结果百度统计没了。有时觉得 WordPress 真的太复杂了。真的不要以为用户那么专业,开始连这个回答我都没看懂。”

我在用的Chrome插件

7 月份看到 360 重推世界之窗浏览器的新闻稿,挺有感触,里面提到 Chrome 的占内存、启动速度问题确实较为明显,至于其他项有些可以通过安装插件解决,有些对我影响不大。目前来说,Chrome 还是最优秀的浏览器,以下是我在使用的扩展程序:

1、Adblock Plus
广告过滤插件,从 Firefox 时代就用到现在。具体效果,对比下安装前后的 yyets.com 就知道了。

2、CrxMouse(原 Gestures for Chrome™汉化版)
鼠标手势插件,从遨游开始接触的鼠标手势,真是太好用了,大大提高上网效率。我的 CrxMouse 配置
常用手势:↓向下滚动,↑向上滚动,←后退,→前进,↓→关闭当前标签页,←↑恢复最近关闭的标签页,↑↓刷新页面,→↑返回顶部,→↓返回底部,↑←切换到左侧标签页,↑→切换到右侧标签页,↓←新建标签页。
常用超级拖拽:文字,↓百度新标签页后台搜索,↑百度新标签页前台搜索;链接,↓新标签页后台打开,↑新标签页前台打开。
颜色:99CC00

3、印象笔记·悦读
一般用悦读来保存新闻、文章到印象笔记(Evernote),印象笔记重度用户必备。

4、惠惠购物助手
网购必备插件,浏览商品时自动呈现其他 B2C 网站同款商品价格,同时提供商品价格走势图,还支持降价提醒。

5、眼不见心不烦(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功能增强插件,可去广告屏蔽关键词等,微博重度用户必备。

6、快捷工具(由 Google 提供)
主要用其中两个功能,双击关闭标签页和关闭多个标签页前先确认。

7、美味书签收藏工具
在线书签收藏工具,保存一些有一定价值,但又没必要放在书签栏的网址。

8、Axure RP Extension for Chrome
产品设计师必备,用来查看 Axure 生成的 HTML 文件。

P.s.
前几天装了下火狐和欧朋,当时感觉像是回到上个时代,互联网产品就是这样,不持续改进,开始没什么,但一段时间后就是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