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网易云音乐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款产品,很早就写过相关文章,但这一两年感觉云音乐有点停滞不前,这里聊聊自己的一些想法。 #过去 云音乐 2013 年 4 月正式上线,2015 年 7 月用户破亿,2016 年 7 月用户破 2 亿,2017 年 4 月用户破 3 亿。云音乐的产品负责人 @王诗沐 提过歌单和评论是他比较得意的功能。歌单是工具的优化,通过 UGC 的力量让我们多了一种发现音乐的方式,同时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力量,最终让歌曲和用户的连接变得更高效。优质的评论
聊聊社区
#背景 本身在写一篇关于网易云音乐的文章,其中有部分是聊云音乐没做好的社区,但社区是个大话题,想想还是单独写一篇,聊聊我心中的社区。 #大佬们说 ## 哔哩哔哩 @陈睿:“我对社区的理解,一是用户的体验不是来自于你的产品本身,而是来自于这个用户跟其他哪些人在一起。二是社区满意度比单个用户满意度更重要。你一定要选择对你的社区发展长期有利的用户,我不是不团结其他人,而是我一定要知道对我社区发展最有利的用户是谁?第一就是 UP 主。2017 年我们把首页从分
我的2019年度书影音报告
## 书 1、《幕后产品》,理由:以王诗沐、网易云音乐为榜样,对比自己。 2、《这才是心理学》,理由:理解科学、批判性思维以及残缺的现实。 3、《游戏改变世界》,理由:是讲虚拟的游戏,也是讲现实中该如何生活。 反思去年的总结,有些书因为看得太早或太快,具体内容已记不太清,影响判断,因此今年换个方式:将微信读书中的笔记数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至少代表了阅读当下对自己的影响,至于纸质书,除非特别突出,否则电子书优先。 ## 影 电影:《流浪地球》,理由:唯
我是谁之衣食住行篇
如果对 “我是谁” 感兴趣,以下问题可供思考,不过没有 “答案”,或者说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答案背后的原因。 ## 衣 1、喜欢买衣服吗?哪些类型?哪些品牌?哪种颜色? 2、在哪儿买衣服比较多? 3、旧衣服一般如何处理? 4、日常是怎样的穿搭风格? 5、衣服是自己洗还是? ## 食 1、喜欢吃吗?中餐还是西餐?如果是中餐,什么菜系? 2、一日三餐,你最看重哪一餐?早餐喜欢吃什么? 3、喜欢吃辣吗?有忌口吗? 4、最喜欢吃的三道菜? 5、咸甜之争(西红柿炒鸡蛋、豆腐
如何做饭
## 背景 前段国庆回家,晚饭是我爸做的,整体可圈可点,正好我最近也在做饭,虽然没俩月,也说不上多好吃,但还是想针对如何做饭这个话题纸上谈谈兵,也算是一个阶段性总结。 ## 思考 在真正做之前,对于做饭这事,我是有些疑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菜在熟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有的菜好吃,有的菜一般,好吃在哪。 关于发生了什么,看完《Cooked》后,我的理解是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反应,也是这些反应形成的味道。再个相比于西餐,中餐对火候的把控要
理解笑话
## 为什么 笑话之所以好笑,一方面是出乎自己的意料,某种程度上会有点尴尬,另一方面,快乐总是建立在别人的 “痛苦” 之上,其中别人受伤是主要,比如《康熙来了》中小 s “欺负” 陈汉典、《吐槽大会》上嘉宾们相互吐槽、表演者自嘲自黑等。再个,别人可能会受伤也算,比如 @王晶 说的表演者攻击规范。 我们的生活需要笑,想想前几年微博上各种冷笑话(连相对不那么好笑的笑话都能流行)和段子手,这几年综艺节目中搞笑成分(包括搞笑艺人、后期特效)不断增加,还有应
怎么管理应用2019版
早期博文中 “iPhone 上怎么管理 App 分组最合理” 的阅读量还挺高的,正好近期整理了下手机里的应用,就再更新一版。相关背景是移动应用生态更加成熟,同时自己的使用习惯也有变化。以下是我的 iPhone 6 桌面: Dock 栏:奇妙清单、EverMemo、微信读书和 Castro。其中 EverMemo 是移动记事本,做一些快速记录,当 Evernote 的编辑器用。Castro 是第三方播客客户端,虽然 Jellow 上播客讨论有变多,但从百度指数看,播客依旧是一个小众事物。 第一页:系统自带和部分增强
如何在手机和电脑间传文字、链接和图片
## 问题 有时候看到某篇文章,有了一些想法,想基于此写篇博客或作为草稿箱中某篇未完成文章的素材,由于手机上打字不是很方便,想将文章链接粘贴到电脑端操作。再有时候,画原型时,需要引用某张应用的截图,截完图后需要传到电脑上。还有时候,看到某条微博有推荐一个好的应用,想将链接复制到手机端打开直接下载。总的来说,都是一些手机和电脑间的轻同步问题,使用百度网盘、WPS 等同步类应用当然可以,但略重。 ## 解决方案 之前试过一些剪切板类应用如 Clips、Push
那些比iPhone内置应用更好用的应用
早前看过一篇文章:“所有 iPhone 内置应用都有更好的替代品”,那在今天,9012 年的天朝,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清单呢? ## 通讯 1、电话 触宝电话和微信,前者可快速拨号,后者是新时代的电话,“电话” 的使用场景只剩下查看未接来电。 2、FaceTime 通话 微信,不解释。 3、短信 微信,不解释,“短信” 基本沦为验证码和营销短信接收桶,再就是偶尔回复下快递小哥。 4、通讯录 微信,生活中新朋友都是加微信,涉及电话也会添加到联系人备注,下次直接在微信中拨打电话。
理解需求
## 特点 1、层次化 抖音是我的常用应用之一,它满足我的什么需求呢?第一层,看短视频;第二层,各种有意思的内容,比如 360 游戏客服小姐姐,声音好听,段子有趣,比如难搞哦小姐姐,笑起来真好看,一直说难搞哦也挺好玩,再比如油百万小姐姐,看看滑稽戏,听听英语;第三层,有时是休息放松,有时是打发时间;第四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应了一定的生理和自我实现需求。再扯远点,如果某天发现自己和某位小姐姐是老乡,特意关注小姐姐的直播,对应了归属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