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应用

应用推荐之微信键盘

## 概况

微信键盘是微信出品的输入法,为什么要重新设计输入法这个略古典的工具型产品,官方说法是 “因为用户频繁投诉自己的聊天记录被窃取,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才决定自研并推出输入法”。不过个人并不是那么关心隐私,因为早就没啥隐私了,主要关注输入效率。经过大半年的体验,我对微信键盘的评价是 “Yes”。

## 设计

先说说我所期待的输入法:一是不卡,之前也用过第三方输入法,但总要过几秒才弹出键盘,包括切换输入法时也是,当然可能跟当时手机比较旧有一定关系,总之后来用回了 iOS 原生输入法;二是和原生输入法差异不要太大,照顾下已有使用习惯,降低迁移成本;三是基础输入效率要高,对于其他的不管是语音输入、表情包斗图,还是微信键盘 PR 的 “智能推荐书影音” 功能反而没那么在意。

以上几点微信键盘做得不错,第一,卡顿发生率,个人感觉 0.01% 以下,可接受;第二,界面和原生输入法差别不大,适应成本低;第三,首先可以明确感知到的是候选词准确率高于原生输入法,同时标点符号的输入便捷程度也高于原生输入法。其次说说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小功能:一是移动光标位置,经常在手机上写东西的同学会很需要,原生输入法是长按空格键然后左右滑动,而微信键盘优化为在任意按键区域左右滑动;二是 “手写找字” 出现的时机,直接出现在候选词选项中,非传统的某一固定操作路径;三是 “拼写检查” 也还可以,纠正 “的得地” 比较方便。

当然微信键盘也有可提升的点,比如设置里部分功能不知道具体指什么,有尝试对比后搞清楚的 “九宫格数字键盘”,开启后即使是 “全键盘拼音” 下,点击 “123” 也是切换到九宫格数字键盘,也有搜索后依然没搞清楚的 “按键气泡”,懂的同学请留言,另外大家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你不知道具体所指的功能。

至于 iOS 原生输入法,也有自己的优点:一是隐私保护,Apple 在这块一直是值得称赞的;二是 “根据键入频率缩放触控热区,符合每一个用户的键入习惯”;三是滑动输入(Gboard 首创)。如果特别看重隐私,或者主要沟通场景是英文,那么原生输入法更合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最后聊聊输入法的未来,一是用户体验有无提升空间,肯定是有的,比如互联网时代出现的表情包,社交媒体兴起后出现的 @和 #,有变化就会有新需求;二是商业价值如何,对于以广告、电商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公司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广告和商品(在收货前)都是内容,而输入法能积累数据,进而有助于更精准的推荐。

## 使用

分享一些个人设置:
1、“输入方式选择” 改为仅添加 “九宫格拼音”。
2、“九宫格符号自定义”,“拼音侧边栏” 改为自己常用的标点符号。
3、开启 “键盘收起键”,方便关闭键盘。
4、关闭 “智能添加空格”,不习惯打字时中英文间直接空格。

分享一些使用技巧:
1、除了长按删除键再点击出现的 “上滑清空”,向左轻滑删除键也可快速删除文字。
2、除了点击换行键,长按发送键(当有时)也可换行。

以上聊的都是 iOS 端,其他端或暂时没有设备,或体验后感觉没有赶上现有解决方案。关于各端在用的输入法,过段时间详聊。

怎么管理应用2019版

早期博文中 “iPhone 上怎么管理 App 分组最合理” 的阅读量还挺高的,正好近期整理了下手机里的应用,就再更新一版。相关背景是移动应用生态更加成熟,同时自己的使用习惯也有变化。以下是我的 iPhone 6 桌面

Dock 栏:奇妙清单、EverMemo、微信读书和 Castro。其中 EverMemo 是移动记事本,做一些快速记录,当 Evernote 的编辑器用。Castro 是第三方播客客户端,虽然 Jellow 上播客讨论有变多,但从百度指数看,播客依旧是一个小众事物。

第一页:系统自带和部分增强替代 App,其中 “附加程序” 文件夹放基本不用的系统应用。

第二页:常用 App,包括真正常用 + 计划常用 + 近期常用的,具体是网易云音乐、哔哩哔哩、京东、多抓鱼、豆瓣、微博国际版、微信、支付宝、知乎、简单搜索、WordPress、荔枝、Scanbot、印象笔记、流利说・英语和驾考宝典。

第三页:其他 App,八个文件夹 + 几个零散的,八个文件夹分别是 “财务”、“购物”、“出行”、“游戏”、“资讯”、“学习”、“娱乐” 和 “其他”,几个零散的是 Jellow、喜马拉雅、盒马等。八个文件夹中,“财务” 是银行、理财类,“购物” 是买买买相关,“出行” 是短中长期出门所需,“游戏” 是游戏类,“资讯” 是图文音视频类,“学习” 是学习新技能相关,“娱乐” 是社交音乐影视照片处理等,“其他” 是剩余的。

归类并不十分严格,整体不完全是按 “系统 + 常用 + 其他” 来划分的,比如第三页 Jellow、抖音等的使用时长就常常超过第二页的,再比如抖音划在 “资讯” 中,因为我是将其当做一个看世界的窗口来用的。没有绝对的 “分类”,有的是自己喜欢、习惯的 “分类”,最终的评判标准是找应用的速度相对快。BTW,平时找应用时也会下拉打开 SIRI 建议,推荐准确率还可以,同时也会用用搜索。

我在用的购物应用

## 购物

1、综合购物
京东为主,针对标品,因为正品(好)和送货速度(快),同时选择有限也让决策变得简单。京东崛起后,亚马逊、当当、1 号店就没必要用了。淘宝天猫辅助,针对非标品、长尾商品。

2、生鲜超市
如果是线上,盒马每日优鲜7FRESH,其中盒马胜在自有商品,同时速度最快,当然商品价格是略高于京东的。每日优鲜胜在选品,比如近期买西瓜,每日优鲜的西瓜大小最合适(适合独居者),然后为了用满减券,就又买了点网红食品。相较而言,7FRESH 略显平庸。如果是线下,物美超市购物结束后通过多点自助结账。

3、生活家居
网易严选优衣库,因为简约的风格和在线的品质,在有优衣库天猫店的情况下依然下载官方应用则是因为信任。

4、图书
新书到微信读书和京东上买,二手书到多抓鱼上买。选择微信读书是因为可以看其他用户的读书笔记(类弹幕),选择多抓鱼是因为书的质量不错。

## 吃喝

1、外卖
如果吃连锁,美团外卖饿了么,主要看想吃的店在谁家,当然美团外卖的会员不限区域是个优势。早前是用到家美食会和百度外卖,可惜前者挂了,后者被收购了。如果吃个性化,回家吃饭,但需要有合口味的家厨以及稳定的营业时间。

2、到店
大众点评,一直在用点评找饭馆、看推荐菜,美团用得少。前段传出点评将被合并到美团应用中,其实做好数据双向同步就行,爱用点评的老用户继续用点评,新用户用美团,互不影响。

## 玩乐

1、电影
淘票票@支付宝,习惯使用支付宝,没有太多需求需要下载独立应用。

2、演出
大麦,主要还是看哪有票卖。

3、活动
活动行,因为活动主办方在用。

我在用的出行应用

## 地图

1、地图
百度地图,最早就是用的百度地图,随着收藏的地点越来越多,星星也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过去,已经不太可能切换到其他地图应用了。

## 短途

1、单车
骑得少,不过还是留着摩拜单车,因为当时更看好摩拜,参加了充值满赠活动,钱包里还有余额。共享单车的未来应该会像共享充电宝一样,看到谁家就用谁,因为都免押金,体验也没有太大差异。

2、公交
坐得少,去其他城市多用支付宝微信乘车码

3、出租车
滴滴出行,现在住在五环外,也就滴滴有车,如果在杭州可以考虑曹操出行,如果在上海可以考虑美团出行。打车应用最重要的是有车,然后才是其他。至于专车,前段首汽约车搞活动时充了值,现在有些后悔,因为还是贵。早前往返机场都用易到,体验真的不错,可惜易到自己没落了。

4、地铁
在北京,Apple Pay 交通卡比亿通行方便。如果去其他城市,看哪家支持,都支持的情况下,支付宝的优先级>微信支付>城市地铁官方应用。

## 长途

1、大巴
常熟汽车客运集团微信公众号,苏州回常熟专用。巴士管家,上海、南京回常熟专用。由于汽车票并没有 12306 这样的统一售票平台,谁支持就用谁。

2、火车
高铁管家,购票细节体验好。

3、飞机
航班管家,购票细节体验好,同时支持航空公司官方出票。航旅纵横,中航信旗下应用,航班动态推送比航班管家稍快一点。

## 住宿

1、酒店
亚朵,中端酒店,选择亚朵官方应用而非携程等是因为会员权益。至于民宿,尝试过一次,进出小区有些不方便,不再考虑。

## P.s.

1、旅行相关场景,携程旅行辅助。
2、之前写过一篇 “2018 五一深广行之应用”,更有场景感。

2018五一深广行之应用

五一去深圳广州逛了下,这里回顾下所使用的应用。

 

1、准备

记事本:“Evernote”
准备旅行计划。

待办事项:“奇妙清单”
记录待办事项。

机票:“航班管家”
因为体验好,不论交互还是视觉,当然实际还是在航空公司官方旗舰店买的票。

住宿:“榛果民宿”
国内的 Airbnb,Airbnb 的筛选功能不好用,而榛果出来没多久,民宿数量有限。选择民宿的主要原因是想尝试非标准化的住宿体验,但没有完全达到预期,下次应该会住酒店,至于应用应该会选择酒店官方应用或携程,强烈推荐携程网页版之地图模式,筛选酒店真心方便。

查天气:“简单搜索”
百度官方出品的轻量无广告版手机百度,百度也就剩查信息的场景了。

选座:“航旅纵横 Pro”
航旅纵横由中国航信开发,信息更一手,一般用它值机、接收航班动态。

聊天、社交:“微信”
不解释。

资讯:“微博国际版”+“即刻”
微博官方出品的轻量无广告非智能排序版微博。至于即刻,最近比较沉迷,影响的是微博、懂球帝、知乎、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时长。

 

2、北京 – 深圳

打车:“滴滴出行”
住的地方没有机场大巴,地铁时间来不及,只能打车,提前一天叫了辆滴滴顺风车,相对便宜。

记事本:“EverMemo”
轻量记事本,支持和 Evernote 绑定,美中不足的是需要手动同步。

看书:“微信读书”
之前有本书没看完,微信读书的优势是排版和共读,尤其是后者,这是读书应用的护城河所在。

看视频:“腾讯视频”
提前下好了一集《创造 101》,在飞机上轻松度过两小时。平常主要用爱奇艺且是爱奇艺会员,但视频应用就这样,内容第一,比如白夜追凶、这就是街舞用优酷,创造 101 用腾讯视频。

 

3、深圳

找地点查路线:“百度地图”
一直用的百度地图,而且现在因为收藏了很多地点,每次打开看到一堆星星,很有感觉。高德地图也装了,作为百度地图信息不准确时的备选,但基本没用过。

找饭馆点菜:“大众点评”
习惯了通过点评决策而非临时决定。

听歌:“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让音乐播放器不再只是工具,评论和歌单让 QQ 音乐成了第二选择。

看英超:“新英体育”
假期第一天晚上有曼联和枪手的比赛,之前因为赛事版权独家在新英买了会员,但赛事版权是不可持续的,明年就去 PPTV 买会员了。

线下支付:“支付宝”+“微信”
习惯了支付宝优先,但有些场景只支持微信,比如华美术馆、无人便利店 EasyGo 等。BTW,后来在广州还遇到有家点评上不错的肠粉店只支持现金。

P 图:“Instagram”
习惯了没啥问题的照片直接 po 原图,稍差的 Instagram 加下滤镜,方向不对的美图秀秀编辑下。移动时代 P 图效率优先。

无人便利店:“EasyGo” 小程序
很巧的是那天晚上 EasyGo 刚入驻小区,我是第一名顾客,无人便利店的优势是在小区里面而且 24 小时营业,挑战仍然是如何赢利。

 

4、深圳 – 广州

火车票:“高铁管家”
因为体验好,但现在高铁管家为了盈利保险推得有点狠,下单时需要主动取消勾选保险,不排除以后使用美团订票。

看书:“豆瓣阅读”
因为要看的这本书豆瓣阅读独家,但图书和视频不一样,版权没那么贵,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体验,让用户能把书看完。

 

5、广州

地铁票:“广州地铁”
注册后绑定支付宝免密支付,扫码进出站后自动扣费,当时真心惊喜,因为深圳地铁啥都没有(当然快了),连支付宝微信买票都不支持,当时为节省时间还办了张深圳通。

公交票:“微信乘车码” 小程序
体验了下微信乘车码,很方便,当然希望城市的公交支付宝微信都能支持。

 

6、广州 – 北京

选座:“南方航空”
因为南方航空限制了第三方应用手机值机,所以临时下载的南航,其实航空公司都可以这么做的。

打车:“滴滴出行”
凌晨到达北京,提前约了滴滴专车,因为想快点回家而且想体验一下滴滴专车接机,还不错,易到算是可以删了。

 

P.s.
说点其他印象深刻的,一是在深圳广州看到很多人骑摩拜 ofo,感慨需求确实存在,就看如何精细化运营使得能够尽早盈利。二是在广州早上看到的美团外卖骑手开晨会,晚上在时尚天河商业广场看到的全民 K 歌自助店,感慨线上应用对线下的渗透。

Moment:了解自己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手机上

本周五中国好歌曲第 3 季正式开播,其中 @AR 的《刷刷刷刷》吐槽了大家沉迷手机的现状,你是否也已中枪?想知道自己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多少吗?如果是,那么 Moment 这款应用可以帮你搞定。

通过 Moment,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一目了然,轻度的显示为绿色,中度黄色,重度红色,同时当使用手机超过特定时长时,Moment 会给我们推送声音提醒。关于 Moment,唯一的担心是它对网络流量、手机电量的消耗程度。

Moment 官网:地址

推荐几个推荐应用的应用或网站

1、应用爱好者:如 @李大锤同学,号称人肉 AppShopper。如 @5key,Pinapps 知乎专栏作者。

2、少数派:评测方面较强,尤其部分付费应用的购买决策。

3、应用控:数字尾巴旗下应用分享栏目。

4、AppSolution:爱范儿旗下应用分享栏目。

5、最美应用:发现美的应用,当然有些仅仅美而已。

6、AppShopper:一款应用中心应用,将付费应用加入 Wish List,限免或冰点时可以收到提醒,还可以查看某个应用的限免冰点历史。

阅读系列之常用应用

1、Weico Pro
当前阅读体验最好的微博客户端。个人使用习惯是待办的存入 Evernote(部分还要添加提醒),有价值且可能被删的也存入 Evernote,有价值或值得再看的文章链接存入 Pocket,不属于前面这些情况的有价值微博收藏。
@上班路上,午休前半小时,定期网页端整理收藏。

2、懂球帝
足球资讯应用
@上下班路上

3、Pocket
稍后读应用
@定期阅读

4、Reeder
RSS 阅读器
@定期睡前

5、微信公众号
年初时曾疯狂关注各种公众号,当时公众号也有点早期博客时代的感觉,现在仅保留内容优质且独发微信平台的。不能保存到 Pocket 和 Evernote,部分文章内容过长过深都是影响使用频率的原因。
@定期阅读,定期整理收藏

6、网易新闻
门户新闻客户端,主要看体育和科技,每天十来条的更新很符合移动端轻阅读的特点,不过因为内容较浅且非独占,使用频率大大降低,早期有段是天天看的。
@定期阅读

以上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需要注意的是,漫无目的地阅读只会浪费时间且令自己陷于疲惫,阅读要有计划、有规律且尽量减少阅读次数。

应用推荐之懂球帝

懂球帝是一款足球资讯应用,和新浪体育新闻相比,它更有深度,更专业。最喜欢看其中的“深度”栏目,各种球队历史、球场阵形演变、赛后战术分析。

一句话Slogan,懂球帝,告别伪球迷,变成懂球帝。

下载地址:懂球帝

iPhone应用推荐之Bump

Bump 最早是一款手机间交换名片的 App,只要两个手机碰一下,名片就传过去了。随着发展,Bump 现在可以传照片、视频、音频、文件(包括 Dropbox 文件)、应用程序(限 Android)和联系人。

Bump 除了支持两个手机间互传文件外,还支持手机和电脑间互传文件,那么 Bump 传文件的原理是什么呢?

使用 Bump 的过程中发现三个关键点:一是设备振动;二是网络可用;三是移动设备和浏览器都要启用定位服务。再根据网上的一些资料,大致推出原理:将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请求回传给各个设备,然后用户自己配对,配对后就可以将文件通过网络传给对方。

实际碰撞中发现,两个设备并非一定要接触到,比如两手各握住一个设备,然后仅仅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碰到也能连接上,甚至两手都不接触,隔空摇动设备,也能出现确认连接的提示框。之前不知道这个,iPhone 左右上角都磕出凹痕了,心疼!该死的 Bump 不讲清楚(刚发现,实际是我没看清楚)。后面想明白,设备的碰撞只是增加趣味性,改成点击按钮触发也是可以的,Bump 在手机和电脑间互传文件时,就是敲击电脑键盘空格键触发的。另外我尝试三个手机互碰,但每次都只有两个手机能配对,所以 Bump 的原理修正为:将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请求传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根据算法将两个最可能在碰撞的设备配对,当双方都点击“连接”按钮后,就可以互传文件了。
 

P.s.
2013 年的最后一天,Bump CEO David Lieb 在官方博客宣布 Bump 将会在 2014 年 1 月 31 日从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移除,这距离 Bump 被推出过去了将近 5 年。对于 Bump,作为用户,我不懂原理,也不关心原理,我只在意能否解决我的问题,如果能,而且还是以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我就喜欢。那么 Bump 为什么没在国内火起来呢?互传文件,包括图片、联系人等,一方面不是高频需求,当有需求时要求双方都安装了 Bump,这个难度较大,临时下不大可能;另一方面不是刚需,图片的分享比存储更重要,传到 Qzone、朋友圈,好友来赞或评论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