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Sheldon

关于Sheldon

PM

如何准备一次家宴

之前写过 《如何做饭》,这次聊聊如何准备一次家宴。

## 目标

让大家(包括自己)开心且有收获,《华与华使用说明书》 中提到:“客户体验阶段:来之前,让客户有所期待。来之中,要有惊喜。惊喜创造体验。走之后,让客户感觉这段体验值得回忆,让他们乐于谈论”,换到家宴场景,同样值得参考。

## 思路

1、怎么做

食物背后的原理可以看看 《食物的秘密》《烹》 等纪录片,老祖宗讲究色香味俱全的原因也是因为人类的感觉主要包括视听嗅味触,味觉又包括酸甜苦咸鲜。因此,食材方面,青、红辣椒是推荐项,带来色彩的同时提供辣味(痛觉),当然不要放太多,“食物中辣椒素的浓度稍低一些,味觉感受器才会比痛觉感受器更活跃”;调料层面,盐除了提供咸味也会对甜味有促进作用,酱油则提供鲜味。

2、给谁做

首先,确定对方的需求,可以直接问,包括:一是有没有忌口,比如是否吃辣等,照顾对方的饮食习惯,甚至看下能否做点有对方家乡味道的菜;二是有没有特别想吃的菜,当下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延迟满足,就要即刻享受;其次,考虑边际效应递减,最好是对方没怎么吃过的菜,当然熟悉的菜也可以有创新,比如西红柿炒鸡蛋放辣椒,这样对方即使吃不惯也会忘不掉,我们就是要对方记住。

3、在饭外

一是饭前,饿了什么都好吃,所以约午饭,同时到了后先聊聊天,再个,菜做好后,温馨提示不保证味道,适当降低下预期;二是饭时,注意搭配,前菜来点爽口的凉菜(叮咚、美团买菜上有卖),主菜荤素结合、有菜有汤,饮料来点时下的新品。另外,也可以点一两道自己吃过的觉得不错的外卖做补充或者请对方做一道菜,我们一般对自己有参与的活动评价更高;三是饭后,来点时令水果。

前面讲的是吃饭,但正如产品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用户的完整旅程一样,一切从邀请阶段就开始了,包括找个合适的时间发邀请、当天去门口迎接、饭后交流下近况以及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多听对方讲)、结束后送到小区门口等。

## P.s.

网上流行一句话:“家宴是招待朋友的最高礼仪”,所以吃饭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提前练习,充分准备,去做就好。好朋友是不会介意你做饭难吃的。

聊聊入职

## 事

首先,获取电脑等硬件设备、邮箱等账号权限,熟悉团队的工作方式 & 流程规范、公司的组织架构和隐性的企业文化,其中优先的是确定上下班时间,并以此为基准确定自己工作日的生活节奏;其次,业务的熟悉通过入职培训、公司的文档等实现,遇到疑问时主动搜索、提问。核心的产品部分,宏观层面,了解公司产品所服务的人群(解决谁的什么问题)、盈利模式、发展现状(除了公司已有的数据自己也要去一线调研)以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处于公司整体业务中的哪个部分,同时微观层面,多用公司的产品,包括测试环境和正式环境下走一遍所有流程。

当然,对新工作的熟悉是在完成任务中进行的,因此:一是刚入职的这段时间,上班早点来,下班后或周末加加班,熟悉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刷刷存在感,另外还可以看到公司哪些同学经常加班,这些或是未来工作中重要的合作伙伴;二是遇到问题,多听领导和同事的意见,自己的适当保留,另外基础的,最好是遇到任何问题都有一套方法论去应对,这样就不会慌,尤其是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同学,当然这需要过往的持续积累,对此推荐大家进行内容输出,是分享更是积累方法论。

## 人

加入 IM 工作群,逐步了解团队内外主要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为人处事风格,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是找到饭搭子,然后通过吃饭、遛弯时的闲聊进一步熟悉公司,包括前面提到的也可以有加班搭子,刚开始的这段时间目标之一就是多认识人。

对于 I 型同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生活和职场中的表现没有必然联系,你肯定是可以的,不然不会被招进来,同时职场要求协作,产品岗更要求主动,所以当 E 则 E,当表现则表现,但也要懂得低调、藏拙。其次,把自己当一个问题解决机器,需要思考但不要想太多,just do it。如果对方不主动提供帮助,我们就主动问,如果对方不愿回答,那就换一个人接着问,总有愿意帮忙的。这里有一个挑战和两个小贴士:挑战是试试看自己认识公司的主要员工(包括混个脸熟、加上微信)需要多久,贴士之一是找资深员工领路,TA 的身份能给你加成,所谓从众;之二是如果你有吃糖的习惯,来工位的同学都可以给一颗,吃了你的糖就是你的人,所谓互惠。

## P.s.

对于以上,如果公司有 wiki 或 mentor 机制,会很好,如果没有,自己也应该有其他应对方案,比如看有没有比较对味的同事,私下多请教。如果团队有迎新习惯,会很好,如果没有,那么自己是否可以主动请大家吃饭,包括一对一约饭,期间合适的时候问问对方有没有什么经验、建议可以分享的。

不管怎样,自身强大是一切的根本,毕竟没法事事问人,谁也都不喜欢弱者(也不喜欢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强者),同时,从自身角度而言,实力不够容易露怯,虽然多数时候大可不必,一方面正如一位朋友说的,公司你觉得我不行,那你去找个阿里 P9,看是不是要薪资百万,有时候我们过于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担心对方的评价、不能转正等,但从公司的角度,实际上你大概率是 TA 能找到的最好的员工,我们也许没有 plan b,TA 也未必有;另一方面,找人帮忙这事怎么说呢,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在给对方机会,因为未来我们一定有能帮得上对方的地方。

入职前期的关键词是了解(多看多听),换句话说入乡随俗,一个好的职场人适应性是很强的,但如果确实和自己不匹配(两周应该能有个结论),那就尽快找下家。之前在 《聊聊工作方法》 中聊过,“本身去到一个新环境就可能会有一段适应期,环境像一面镜子,自己的不适应某种程度也是一种提示,提示自己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一段时间后确实适应不了,离开永远是选项之一”。

这段时间有问题也可以找朋友聊聊,听听他们的看法,如果没有朋友那就问问 AI,重要的是跳出个人现有认知体系,当局者往往迷。最后,珍惜刚入职的这段时间,这是一个可以站在旁观者视角看待公司产品、认识自己的好机会。

## 扩展阅读

1、文章:职场新人入职第一天都有什么体验

聊聊行为设计

关于人类的行为,之前写过《聊聊行为》《如何坚持做一件事》《营销背后的心理学》《聊聊用户激励》《如何改变习惯》等,随着阅读、思考的持续,现输出一个关于行为设计的阶段性理解版本,如下:

## 输入

### 感知

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视听嗅味触觉,应对方案包括特别(差异化)、音形(对仗押韵)。具体案例如,为什么人人爱八卦,因为八卦一般都非常规、戏剧化,所以不要平庸。为什么爱帅哥美女,因为好看,跟感觉的选择性有关,所以要有滤镜。为什么反差有意思,因为打破了心理预期,想想抖音里的那些变装视频。

### 记忆

记忆的规律包括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峰终定律,应对方案包括重复、金句 & 标签 & 符号化。其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一般最初遗忘迅速,随后遗忘率逐渐减缓。基于此,最好的记忆是在已有记忆基础上补充内容,《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提到:“口语套话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本能、最强大的知识记忆、储存、传播和传承方式”,比如上学时老师教的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位九舌咽……” 等。

至于峰终定律,“心理学家卡尼曼认为人对一段体验的评价是由峰终定律决定的。卡尼曼通过众多调研,发现在体验过程中,除了峰和终以外,其它记忆几乎没有影响”。王海军据此分享过亚朵服务方法论:“宜家顾客在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一次峰值,在结账的时候,通过最后终点的一个产品(一块钱的超值冰淇淋),达到峰终体验。亚朵根据峰终体验的逻辑,将服务细化为 17 个触点来细化运营、服务和管理的颗粒度”。本人也是亚朵用户,仍然记得 2019 年年初在西安,已经带上了一瓶房间里的免费矿泉水,但前台小姐姐还问要不要再带一瓶。

## 处理

### 动机

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精神、个体群体),给出对方想要的东西,更多内容可参考《关于行为设计之动机》

### 情绪

即感性(以情动人),《心理学与生活》提到:“达尔文将情绪看做一种遗传得来的对世界上某类反复发生的情境做出反应的特定心理状态”。《传神文案》提到:“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认为人有 6 种基本情绪:快乐、惊奇、痛苦、厌恶、恐惧、愤怒”,“人类的高级认知情感分为 7 种:爱、骄傲、羡慕、嫉妒、尴尬、羞愧、内疚,这些情感都是社会性的”。很多时候情绪对行为的影响高于认知。

### 认知

包括意识(集体潜意识、潜意识)、判断和决策(以理服人、有限理性)等,更多内容可参考《聊聊思维方式之决策》。具体而言,一是说出对方认同的东西,大部分人只相信自己,比如以前流行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现在流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实际两者皆有偏颇;二是告诉对方什么时间、场合应该做什么,降低其思考成本,比如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吃完喝完嚼益达” 等。

### 社会

主要指人的社会性(从众、互惠等),其中 “从众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导致从众的因素,一是信息性影响:希望准确无误,想了解既定情境下正确的反应方式;二是规范性影响:希望被别人喜欢、接受、支持,比如评论区反复出现的各种梗(MEME)、抖音的拍同款等。“互惠指当某人为你做了些事情,你也应该为他做些事情”,比如朋友圈里的集赞、拼多多的砍一刀等。

## 输出

### 能力

现代心理学把知识主要分为:“陈述性知识(知道……)包括个体获得的所有事实性知识,例如知道 2 加 2 等于 4,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做……)包括个体获得的所有技能,如会开车”。《让创意更有粘性》提到现实中存在 “知识的诅咒”,“我们一旦知道某事,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事的情况,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这也是大家在产品设计中经常强调把简单留给用户但实现堪忧的原因,同时,《福格行为模型》提到 B=MAP,其中能力部分很重要的是任务拆分、循序渐进。

### 反馈

涉及学习过程,《心理学与生活》提到:“学习是基于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学习有两种形式:一是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典型如巴甫洛夫的狗、爱屋及乌;二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典型如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老鼠 & 鸽子、赏罚分明。

《怪诞行为学》提到:“斯金纳发现实际上可变比率强化程式的激励作用更大。最有说服力的结果是,一旦停止奖励,固定比率强化程式一组的老鼠几乎马上就会停止压杠杆,而可变比率强化程式一组的老鼠还会继续压很长的一段时间。可变比率强化程式在激励人类时,也会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这就是赌博和彩票背后的魔力”。同时,《运气的诱饵》提到:“为什么一些游戏比其他游戏更容易让人欲罢不能,他指给我一本教材,内容是 B.F. 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或称 “操作性条件作用” 理论。1953 年斯金纳就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把赌博机作为最强有力的强化计划的例证:在赌博机上,当事人永远不知道奖励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会有多少。”

## P.s.

以上是根据过往阅读、思考总结的人类行为影响因素,当然各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个人认为是 “动机”(事前吸引)和 “反馈”(事后强化)。

电商系列之营销活动设计

## 概况

前面聊了优惠计算,属于偏后台的内容,那么在前台侧,营销活动模块该如何设计呢?首先,还是结果导向过程拆解的思路,交易型平台的核心目标是 DAU 和 GMV,该目标可以细分为拉新、活跃等用户指标和成交、销量等商品指标,当然对于商家、平台,由于角色不同,具体设计有差异;其次,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吸引用户参与下单,同时降低其所要付出的成本或者在同等成本下增加其收益。

## 思路

### 拉新
1、邀请有礼

### 活跃
1、抽奖:抽试用品、普通商品、优惠券积分等。

### 交易

++ 促成交 ++
1、新客有礼:指定商品新客价、新客立减、新客下单赠送礼品、新客专属优惠券。
2、拼团:拼团享优惠价,如拼多多。
3、新品有礼:购买新品赠送礼品、新品专属优惠券。
4、预售:预售享优惠价,如京东。
5、限时抢购:限时限量,价格直降。
6、分期免息:尤其对于大额商品,如京东白条。

++ 提销量 & 客单 ++
7、满折满减
8、满赠:下单赠试用品、普通商品(加价换购指定商品享优惠)、优惠券等。
9、活动放券:投放一定数量的优惠券,投放渠道包括公域和私域(企微群)。

++ 促复购 ++
10、下单返券:下单后立即或隔段时间返复购券,如叮咚买菜、京东。
11、任务返券:下满多单后可得优惠券,如微信支付月月刷。
12、付费券包:重度用户在券包商城、结算页可购买券包,如京东白条、滴滴。

### 召回
1、唤醒赠券:针对筛选出的潜在流失和流失用户发短时效但高额的优惠券。
2、问卷调查:针对唤醒赠券不好使的用户发放调查问卷。

电商系列之优惠计算

## 概况

前面聊了优惠券,使用优惠券等优惠工具时必然涉及优惠金额的计算,我们先从订单的角度整体看一下优惠金额所处位置,以京东订单为例:实付款(实付金额)= 商品总额 – 促销立减(满折满减等促销活动减免金额)- 商品优惠(优惠券抵扣金额)+ 运费 – 运费券(运费券抵扣金额)- 虚拟资产抵扣(京豆、余额、礼品卡等抵扣金额)- 支付有礼(支付优惠抵扣金额)。

## 思路

首先,结合业务现状同步进行优惠工具的开发而非直接复制成熟平台的方案,避免让系统秒变复杂;其次,限定好已有优惠工具的叠加互斥规则,避免商家、平台让利过多,同时优惠工具最终是给用户用的,好理解是第一要务,这方面拼多多对优惠工具的简化、京东的 “预估到手价” 是优秀案例。

### 计算门槛

早期流行递进式(折上折),后来淘宝京东纷纷改为平行式(能否享受优惠依据商品销售单 / 总价来判断),建议按后者来,用户好算,不至于因此丢掉成交机会,尤其现在是买方市场。当然,平行式门槛容易出现让利过多的风险,这块可以通过限制商品不能同时报名参加多个活动、叠加互斥规则、最低价预警等应对。

### 计算顺序

商品部分的优惠中,先计算单品级优惠工具,然后计算店铺级优惠工具,再计算平台级(跨店)优惠工具,然后整个订单再考虑运费(配送费)、虚拟资产抵扣等。

### 叠加互斥

每种优惠工具被设计出来自有其作用,能否叠加的核心在于钱,即别让商家、平台让利过多同时考虑用户体验,因此有几点大的原则:一是同类优惠不能叠加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也有能叠加的,比如京东的红包、运费券,前者因为金额低,后者因为也不存在让利过多的问题;二是不同类优惠不能叠加的情况越少越好,最好也别让商家、平台运营自行配置能否叠加,因为支持配置就意味着会出现不能叠加;三是不要误导用户,之前开拼多多省钱月卡时领了 “全场通用” 的优惠券,结果百亿补贴商品不能用,有种上当的感觉,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显示出来的都是可用的。

具体优惠工具,先说优惠券,一般而言,店铺券(商家创建并承担成本,可按适用商品范围细分为商品券和店铺券)内部不能叠加,平台券(平台创建并承担成本或平台商家共担成本)内部不能叠加,店铺券和平台券可叠加,也就是说,一次下单中,店铺券和平台券均只能用一张(多店铺订单中每家店均可使用一张店铺券)。与此同时,优惠券和满折满减活动同为价外促销可叠加,并且价外促销和价内促销可叠加。当然不同产品的做法有差异,京东的秒杀能和优惠券、满折满减叠加,京东的百亿补贴不能,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能和优惠券、满折满减叠加,但店铺级优惠和平台级优惠中均只能选择最优的那项(即店铺和平台内部券和活动不能叠加)。

实际产品设计中,如果一开始因为一些原因暂时不能确定不同优惠工具能否叠加,也可在后台创建某优惠工具(A)时增加 “能否和其他优惠工具(B、C 等)叠加” 的选项,由平台运营手动配置,先上线,后续再结合业务发展迭代。

### 优惠分摊

由于涉及部分退货,因此创建订单时要计算出单个商品的实付金额。比如当只有一项优惠时,商品实付金额 = 该商品价格 – 优惠总额 ×(该商品价格 / 参加优惠的商品总价),即在满足优惠条件的商品内部按照商品售价比例分摊,同时最高价商品的优惠金额 = 优惠总额 – 其他商品已分摊优惠金额,避免因为四舍五入导致直接加总已分摊优惠金额算出来的总额比优惠总额多或少 0.0x 元。另外,计算中当商品实付金额优惠后为 0 或负数时,实际生效分摊优惠金额以该商品的剩余实付金额为准。

## 扩展阅读

1、文章:从 0 到 1 搭建电商营销中心
2、文档:京东抖店优惠叠加规则

电商系列之优惠券

## 概况

1、概念

为什么要给优惠,对于交易型平台,长期目标是 GMV,即更多的成交,而从用户行为设计角度考虑,优惠可以 “营造交易过程价值,影响用户决策”,因为在可获得同等商品、服务的前提下,付出的金钱成本越低越好。

给用户优惠的方式包括促销活动(满折满减满赠)、优惠券、积分、红包(特指微信、支付宝现金红包)等。促销活动和优惠券其实都是一堆规则的集合,使得某些用户在下单某些商品时可享一定金额减免,其中促销活动面向多数人,用户直接参与即可,优惠券面向特定用户,更加精细化,被发放 / 领取后才能享受优惠,而且优惠券支持多次消息通知。另外,不同平台对优惠券的叫法不同,京东和网易严选的红包 & 津贴、美团外卖的代金券 & 红包、饿了么的红包等本质上都是优惠券。

优惠券可以理解为给特定用户的优惠凭证,该凭证在特定情况下能减免一定金额。其中给哪些用户包括手动上传名单、根据各种条件筛选等,怎么发包括手动发、创建活动发等,至于凭证,核心是适用商品和优惠金额。

2、基本信息

优惠券的基本信息除了面额和使用有效期(可含时段)外,还包括:
发放主体:平台、店铺等
业务条线:实物、服务、餐饮等
业务类型:商品券(抵扣商品金额)、运费券、支付券等
适用商品:商品(指定商品)、店铺(店内全部商品)、品牌、品类、平台等
优惠方式:满折、满减(直减)、兑换等
适用渠道:网页端、App 端等
以上要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设计,未必都有,为什么可能会有这些信息呢,原因包括平台的目标不同、优惠券的成本承担方不同、不同商品的让利空间不同等。

优惠券的状态主要包括待发放(已创建但未到发券 / 领券活动开始时间)、未使用(已发放 / 领取,但未到该券使用有效期开始时间)、冻结中(用户下单后冻结)、已使用、已过期(超出使用有效期)、已失效(包括京东 App 上提到的 “新人专享优惠券仅限对应新人首单使用当用户不满足新人身份后新人专享优惠券将失效”、“对于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金融优惠券京东金融有权终止其使用” 等)。

## 思路

1、创建分发

我们可以将优惠券的分发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建优惠券批次,启用后支持暂停(之前已经发的可继续使用),当然也有先创建券模板的;二是关联到某次分发活动。当然在很多电商平台,这两个阶段是合二为一的。

用户获取优惠券有两种情况:一是系统直接发放,二是主动获取。前者包括商家、平台运营根据各种条件筛选后发券、创建活动比如下单某商品后自动触发优惠券发放等;后者包括用户在领券中心、活动页(抽奖页)、核心流程(商品列表页、详情页 / 店铺页、购物车、结算页、订单页等)、积分商城、券包商城等处获取券。

2、核销

涉及计算门槛、叠加互斥等,关于前者,淘宝、京东早已从递进式门槛改为平行式门槛,这样用户好算,至于后者,包括同类优惠券能否叠加(比如京东的运费券可叠加)、不同类优惠券能否叠加(比如京东的京券和东券不可叠加)等,这些是产品设计时需要限定或配置优惠券时需要设置的内容。

3、退还

一般整单取消、退款(退货)后退券,非整单取消、退款(退货)则不退,另外,如果该优惠券已超出使用有效期,也不退。

4、数据统计

统计优惠券发放活动带来的 DAU、GMV 等数据。

## 扩展阅读

1、文章:微信公众号 “产品大秘籍” 之优惠券系列
2、文档:微信支付优惠券产品功能介绍接入文档 1&2

北京七日游攻略

以前写过一篇北京四日游攻略,现升级为七日游。

## 何时来

“北京比较适合 6-10 月来玩,前面 5 月还有杨絮,后面 11 月已经秋末,树叶掉落,可能到处开始光秃秃的了。其中 10 中下旬最佳,一方面温度转凉,另一方面避开暑假、大学开学、节假日旅游高峰”,同时建议选个普通的周末过来。

## 吃什么

由于是家人过来,基于留下独特记忆、美好回忆的考虑,优先选择本地饭馆(和北京才有的),以下是吃过觉得不错但有点小贵的饭馆:一是四季民福烤鸭,二是小吊梨汤或锦鲤。吃的经验有限,更多可参考大众点评(理性拔草)。

## 住哪里

首先,酒店宾馆,高端的没啥经验就不推荐了,中端的推荐亚朵,服务比较好,低端的推荐锦江之星,比较干净;其次,住宿地要和行程结合起来,可以考虑鸟巢东西侧区域,这块去北京哪儿时间都差不多,住宿的性价比也还可以。

## 去哪玩

Day 1

– 天安门、故宫。注意现在要预约,其他小贴士:一是 “去故宫前看《上新了故宫》”;二是如果有行李,可以寄存到故宫南门,之后再到北门取。
– 国家博物馆。注意也要提前约,个人心中全北京游玩性价比最高的地方,不只是因为免费和空调,而是古代馆带来的历史感,14:00 等时点还有专职讲解。
– 王府井。老牌商业步行街,晚上可以在那边找个商场吃饭。

Day 2

– 长城。慕田峪和八达岭,二选一,前者在国外名气更大,后者国内名气更大,推荐慕田峪,人更少,但如果去八达岭,推荐坐火车回市区。
– 鸟巢、水立方。俩体育场馆,从长城回来吃完晚饭后,在外面看看夜景就行,晚上水立方才会亮灯,同时鸟巢举办演唱会等也都是在晚上。

Day 3

– 颐和园。小贴士:一是只买通票,因为有些单收费的地方未必会去到,到时候想玩也可以临时买票;二是推荐坐船游览昆明湖,会游泳的可以试试机械船。
– 圆明园、清华、北大,三选一。小贴士:一是建议去北大,北大古朴且没那么大,清华现代且面积超大;二是两个学校都要预约,话说几年前不用但要排队。

Day 4

– 天坛公园,古代祭祀场所,散步拍照。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片大绿地,散步拍照。附近有中国科学技术馆,带小朋友的可以去那逛逛。

Day 5

– 环球影城,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的粉丝可去。
– 演出(音乐会、演唱会、赛事等)、剧场(德云社、开心麻花、笑果脱口秀等),多选一。

Day 6

798 艺术区,看展。
– 三里屯太古里,逛吃。

Day 7

– 宜家 + 北京荟聚 + 迪卡侬,一站式周末。

## 注意事项

1、部分景点在部分时节可能不营业或需要预约,一定要提前确认,同时很多景点涉及背景知识,来之前做好功课或现场租赁语音讲解器,省得走马观花。
2、提前在 “支付宝 – 出行” 开通地铁、公交乘车码,方便乘坐地铁公交,同时游玩比较消耗体力,部分目的地间该打车打车,尤其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时。
3、去景点前轻装上阵,不用带太多零食和水,现场买价格也还好,行程期间早午饭可以相对随意点,优先照顾行程,晚上吃好点,整点高大上的吃吃。

## 方案说明

1、针对家人过来设计的,景点安排有先后,Day 4 已是低优先级,大家可以结合自身需求进行取舍,更多攻略看马蜂窝、搜小红书(实时信息)。
2、景点没有安排那么多,有精选也有体力的考虑,如果单纯想打卡,有些可以很快逛完,再增加点目的地也没问题,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
3、价格没有标注是因为北京的景点门票并不贵,费用的大头还是来回和吃住,从省钱角度考虑,可以选择坐红眼火车 + 住随意点 + 吃好点的组合。

## 整体原则

1、以行程主角的需求为主,尊重其意见,鼓励其表达出喜欢和不喜欢。
2、考虑边际效应递减,尽量营造独家记忆,同时多拍照、拍视频留念。
3、如果不能全程陪伴,考虑峰终定律,确保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接送。

## 扩展阅读

1、问答:浅析带父母来京旅游却被批评为什么国人的旅游方式普遍特别累
2、视频:毕业旅行之北京七日游

聊聊增长之消息通知

## 理由

从用户的角度,有些事情需要通知到用户,从公司的角度,我们希望和用户多一些沟通,希望他们多地来使用我们的产品,本质上是影响用户的行为。

BJ Fogg 教授在 《福格行为模型》 提到:B=MAP,即行为(行动)= 动机(意愿)+ 能力 + 提示。其中 “提示,是行为发生的决定性要素,没有提示,行为就不会发生。既有动力又有能力的时候,人们会对提示做出可靠的回应,正因如此,适时提示的力量才会如此强大”。对于 App 来说,动机来自解决问题的需要,能力来自易用性(流程简单操作便捷),而提示主要来自通知(push)。

《如何做用户增长更有效》 提到:“在今日头条早期的日活用户中,有接近 40% 的用户是通过 push 拉起的”。产品确实要主动和用户接触,很多交易型产品热衷于发优惠券、红包也是因为有多次和用户接触的机会,发放时推送一次,快过期时进行二次、三次推送,很少有用户会反感你给他们东西。

## 思路

首先,核心是在合适的场景下进行通知,先确保消息是有用户价值的,比如对无差别的营销消息设置通知上限,避免透支产品的消息信誉,关于这点我脑海中想到的是京东和小红书,它俩的有些消息真没必要推。其次,操作层面如拼多多短信营销使用指南提到的,考虑发给谁、发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发以及怎么发。

### 用户

目标不同,方案不同,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用户,拉新参见《再聊增长》,促活跃&交易参见用户激励系列,召回参见 《聊聊召回》,具体用户细分可参考拼多多短信营销之自定义人群标签

### 内容

以一个电商平台为例,一是产品层,包括系统(产品升级、协议更新)和其他(意见反馈回复、问卷调查发放),当然更好的方式是不通知,比如通过新功能引导老版本的升级,印象中早期朋友圈的视频播放会提示微信版本过低需升级后可看;二是业务层,包括实物线(商品到货、付款、物流、评价、售后提醒)和服务线(付款、服务开始、评价、售后提醒);三是营销层,包括店铺上新、促销活动通知(开始&结束提醒)、优惠券通知(到账&过期提醒)、购物车商品降价等。

### 时间

默认避开每日的夜间时段和午休时段。

### 方式

包括邮件、(语音)电话、短信、App 通知(调用系统推送、系统日历&提醒事项、应用内通知包括横幅)、微信消息(公众号、企微群)等。

## 扩展阅读

1、文章:再议推送

Chrome使用技巧之插件

浏览器作为电脑常用软件值得做一些研究,可以基于自身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其中增强插件包括:扩展程序、用户脚本和书签,这里列出个人在用的插件:

## 扩展程序

1、基础
– Adblock Plus:拦截广告。
– ClearURLs:从 URL 中移除跟踪元素。
– crxMouse Chrome™ 手势:使用鼠标手势,提高操作效率。
– LastPass: Free Password Manager:管理网站密码,减轻记忆负担。
– 网费很贵:了解自己的上网习惯。
篡改猴:管理用户脚本。

2、信息
– Save to Pocket:保存文章稍后读,虽然大部分不会再读。
– 印象笔记・悦读(官方已不提供下载):无需稍后读的有价值文章直接存入 Evernote,体验优于 Web Clipper,因为能提前确认该文章是否保存过。
– Evernote Web Clipper:辅助悦读,因为悦读有时不能复制到文章的全部内容,再就是 Web Clipper 支持直接保存 PDF 文档到 Evernote。
– 最终启用右键单击:复制文字,同时和 “crxMouse Chrome™ 手势” 不冲突。
– 捕捉网页截图 – FireShot:网页截图,免费功能足够使用。
– weReaDou:在豆瓣显示某本书在微信读书中是否可读。
– 为什么你们就是不能加个空格呢:发布博客前调整排版(中西文间加间距)。

3、其他
– Axure RP Extension for Chrome:查看 Axure RP 生成的 HTML 文件。

## 用户脚本

1、Go to the page which i want:在知乎、简书等网站点击外链后直接跳转。
2、自动京东配送:在京东搜索商品后自动勾选京东配送并按销量排序。

## 书签

1、链接地址洗白白:净化 URL,方便写博客引用,比用户脚本更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