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网易云音乐

我的2021年度书影音报告

## 书

1、《爱情笔记》,在一段故事中理解复杂的人类心理,尤其还是阿兰・德波顿的小说处女作。

## 影

1、短视频
回想了下,刷了那么多时间的抖音,收获了什么,脑海中沉淀了什么,貌似没有,只是除了美女、搞笑视频,增加了些泛知识视频。

2、长视频
电影:看得比较少。
电视剧:没什么印象深刻的,现在能坚持看完的就是好剧。
动画:《少年歌行:风花雪月篇》,已经忘了这两季的内容,就当给自己。
综艺:《主厨的荣耀》,了解另一个行业,有吐槽有故事。
纪录片:看得比较少。

3、直播
英超和 LPL,以后还是要控制下时间,毕竟看似置身事内,实则自己并不在场,在场上很重要。

## 音

1、音乐
歌曲:告五人《爱在夏天》,给 “下班后地铁上的自己”。
歌手:棱镜,给 “旅途中的自己”。

2、播客
播客:丸籽、Nicole《来都来了》,“两个生活在欲望都市中的女生,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最真诚的话”。

## 其他

1、商品
Airpods 2,出门必备,听了很多期播客,一方面通勤路变得短暂,另一方面共鸣的阈限变高。#用了就回不去系列

2、应用
小宇宙,听见 “小众” 的世界。

## P.s.

时间过得一如既往,书看得少了,剧倒没少看,歌没少听。书是理论,看完后没有结束,需要将感悟实践,电视剧是别人的理念,歌曲更多的是情绪,都是虚幻,过犹不及,最终要回归现实,面对并解决日常中遇到的问题,做好一件一件的小事。

聊聊网易云音乐

#前言

网易云音乐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款产品,很早就写过相关文章,但这一两年感觉云音乐有点停滞不前,这里聊聊自己的一些想法。

#过去

云音乐 2013 年 4 月正式上线,2015 年 7 月用户破亿,2016 年 7 月用户破 2 亿,2017 年 4 月用户破 3 亿。云音乐的产品负责人 @王诗沐 提过歌单和评论是他比较得意的功能。歌单是工具的优化,通过 UGC 的力量让我们多了一种发现音乐的方式,同时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力量,最终让歌曲和用户的连接变得更高效。优质的评论是对工具的超越,满足了情绪的共鸣。

歌单非云音乐首创,虾米音乐早有精选集,评论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就有了(@王诗沐 接受采访回答 “做产品过程中什么产品对你影响比较大” 时提到懂球帝,懂球帝 2013 年 12 月上线,评论区氛围不错,不过和早期 cnBeta 等站点的评论区没有本质差别),“点赞功能也不是,那是 Facebook 最早带给互联网的”,但针对歌单的算法分发,针对歌曲的评论 & 赞组合,云音乐是第一个。

产品之外,云音乐的视觉设计也很优秀,同时还做了各种刷屏朋友圈的 H5 页(如年度听歌报告)、“校园音乐开放日”、杭州地铁 “看见音乐的力量” 活动等运营营销工作。《幕后产品》中有写到:“产品经理设计产品品牌定位,运营建立核心用户的品牌用户心智,营销则在大众层面上更广泛地建立起品牌用户心智,最终实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或许这就是更宽泛视角的云音乐异军突起的原因。

#未来

## 发现音乐

在发现音乐方面,歌单相比其他歌曲组织形式体验是高一层级的,确实让我发现了不少好歌(即喜欢的歌曲),不过推荐仍然有提升空间。

暑期《乐队的夏天》大火后才发现竟然还有这么多乐队这么多歌是我不知道的,云音乐这么多年也没有推荐出来。回顾了下,之前收藏并分享过旅行团的《于是我不再唱歌》,海龟先生可以推荐的,Oasis 在内的英伦摇滚听过一阵,歌单也收藏过,盘尼西林可以推荐的。再个,最近听了很久曾轶可《一只猫的旅行 Forever 21》,也是我比较惊讶的,2011 年的专辑,之前完全没听过。当然好像是先听的抖音神曲《有可能的夜晚》,然后云音乐给推荐了《Forever 21》,但可以早点推荐出来的,换个视角,云音乐残缺的曲库里还是有很多宝藏歌曲的。

音乐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听歌?为什么喜欢某首歌?一首加心的歌曲能持续听多久?这些问题略复杂,但值得思考,因为会影响产品策略。作为用户,理想的情况是不同时间给我推不同的歌,比如一个人时推孤独、安静的,恋爱时推欢乐、甜甜的,失恋时推伤感、治愈的,早晨推轻快向上的让人尽快清醒起来,学习工作时推轻音乐当 BGM,旅途中推跟窗外天气接近的陪伴度过无聊时光。不确定云音乐的整体数据如何,但个人感觉推过来的高质量歌单在变少,由于推荐不能达到预期,听新歌单开始变少,最近主要在听之前收藏的歌单。

## 听音乐

2018 年下半年开始感受到了版权的影响,歌单里变灰的歌曲越来越多,这个倒是有一定的容忍空间,比较不能忍的是搜索歌曲,在经历多次搜索无果后,开始改为搜索歌曲优先使用 QQ 音乐,QQ 音乐成为装机必备。根据联通沃指数,2017 年 7 月到 2019 年 4 月网易云音乐一直都是 1 亿左右的活跃用户,QQ 音乐 3 亿 +,是云音乐的 3 倍,这里还没有考虑酷狗和酷我的增长。

@王诗沐 在书中提过团队对版权的思考,但如今云音乐还是在版权上陷入被动,同时也没有看到太多改善的迹象,略令人遗憾。版权往往价高者得,横向对比英超版权,2010-2019 年是在新英体育,新英在版权到期前一年和爱奇艺合并,2019-2022 三个赛季是在苏宁手上,但未来也不好说。可以确定的是内容行业正版化已是大势所趋,哔哩哔哩都开始买番剧了,如果云音乐想在未来拿下版权,强依赖商业化,目前云音乐的商业化尝试包括会员、演出、商城、直播等。

会员,云音乐搞促销时心动过,最终放弃,因为没有绝对的痛点,虽然有些歌无法下载,但就现在的网速和资费,在线听也没什么问题,倒是近期遇到仅会员可听的歌越来越多,有点烦人。对比视频领域,爱奇艺、腾讯视频会员可以免广告、看专享剧集以及提前看剧,难以忍受的 60 秒 + 广告和想看剧的痛苦促使自己成为会员,音乐产品不具备同等条件。当然卖数字专辑是可以的,因为有粉丝心理因素在,支持分享到社交网络还可满足炫耀心理。

演出,演出票务是非常适合云音乐的业务,因为歌曲容易触动情绪,情绪之下人容易冲动,这时候推歌手的演出信息,转化率相比平常肯定会高不少。云音乐可以加强演出信息的展示,比如当歌手有新的演出信息时,对已关注(收藏)该歌手的用户下发私信通知,当然也允许用户关闭该类消息通知。

商城,曾经想买一个耳机,但在商品详情页没有找到用户评价,遂放弃。电商有电商的业务逻辑,云音乐做商城的优势是品牌,天然有了信任感,但并不足以让我在没有看到用户评价前就下单。即使是京东(自营),很多时候也是会看下评价的,一方面是看下群众的反馈,另一方面用户评价是对商品信息的补充,因为部分用户会提到一些商品简介中没有的信息,有助于购物决策。

直播,曾经看过某位民谣歌手的 “Look 直播”,感觉略显生涩,不是那么熟悉业务,但粉丝的狂热是熟悉的。看直播和看现场没有本质区别,现场的优势是氛围,可以将演唱会变成大型 KTV,直播的优势是随时开播、实时互动,唠嗑之余当众翻用户的牌子。商业层面,直播利润率高,不涉及线下场地等因素,有粉丝就可以做直播,云音乐可以加大对音乐人的指导力度,共同创收。

有种说法是直播拯救中国音乐平台,有理有据,从 QQ 音乐所属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2018 年 12 月上市)近期财报看,收入分两块:在线音乐服务和社交娱乐服务,前者包括会员、版权分销等,后者包括直播、K 歌等,约占整个收入的 2/3,对应的产品主要是全民 K 歌。全民 K 歌 2014 年 9 月上线,2015 年 4 月百度指数超越唱吧,2017 年入选腾讯 “名品堂”,现在的情况是 TME 用 QQ 音乐和云音乐拼听歌体验,通过全民 K 歌等安心赚钱,有点难搞。

在版权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生活还要继续,为保证体验,云音乐可否考虑跳转同类产品,比如豆瓣 FM 就做过应用内跳转虾米 H5 页播放器播放歌曲,同时视频领域的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都支持全网搜索,自家有的资源直接播放,没有的就跳转到其他视频网站。再个,歌曲只是音乐领域内容之一,可否加强对其他品类内容如播客等的重视,不然供给不足,用户无内容可听。播客虽然是小众事物,但符合云音乐高创造性的品牌特点,操作层面,扶持优质主播,同时完善收听体验,其中首要的一点是增加快进、快退 15 秒功能,至于原因,通勤路上听过播客的同学都懂的。

## 交流音乐

为什么要做社区?用户存在音乐交流需求是主要原因,但工具的竞争力相对薄弱也是重要因素,除非在效率上持续领先(如淘宝、京东),否则用户迁移到同类产品相对容易。音乐领域的百度 ting!、多米音乐,视频领域的激动网、搜狐视频、乐视视频等就是前车之鉴,这些都是曾经买过版权主打高品质内容的。相比于工具,社区的护城河高得多,因为有用户关系等个人数据的沉淀,迁移成本更高。网易曾经有句口号叫 “网聚人的力量”,着实经典,对于互联网产品,只要能以相对低的成本让用户一直呆在平台上,盈利什么的是迟早的事。

云音乐在基于歌曲的交流方面做得不错,评论区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但在人与人的互动方面做得不够。作为云音乐的资深用户,目前关注 60+,基本因为歌曲或歌单而关注,同时关注后基本没有其他互动。云音乐 iPhone 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 4 个 Tab(2018 年 3 月 5.0 版增加的视频 Tab),其中云村(原朋友)Tab 是用得最少的,比最右侧的帐号 Tab 还少。

单纯的音乐分享是单薄的,不是谁都天天听歌,不是什么歌都想分享,也不是谁都是耳帝能写那么多,同时歌曲的喜好相对私人,其他人很难评论,获得的反馈必然是少的,我们可以观察下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音乐分享内容在信息流中的占比以及相比其他内容点赞评论的数量。因此,拓展内容品类是必需的,图书、影视和音乐一样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云村可以尝试从音乐社区慢慢过渡到书影音社区并最终进化为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社区。在微博媒体化、微信朋友圈复杂化的背景下,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已经或正在完成内容泛化,云音乐也有机会。

用户发动态的重要前提是有反馈,如果经常没反馈或收获负面反馈,就会逐渐失去动力,同时如歌里唱的 “有些情绪是该说给懂的人听”,对的观众很重要,云音乐可以推荐一些有相同音乐品味的用户过来。再个,产品运营层面加强非音乐内容的呈现和话题引导,就像上学时班级的小组讨论,有那么几个人积极发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进来,当社区变得热闹同时非音乐内容越来越多之后,用户对云村的理解也会更新,不会再认为只是音乐社区。

顺便说下云音乐 7 月推出的 Mlog,其中图文在信息密度、结构化等层面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内容发布门槛,60 秒短视频也没有看出和抖音的差异化之处,不看好 Mlog 的未来,建议取消 Mlog 广场,将云村恢复为类似微博的支持各种内容载体的普通信息流页面,同时加强对感兴趣内容和同好的推荐。

## 管理音乐

管理音乐这块有个一直想要的功能:根据语种或风格筛选本地音乐,有时候就想听韩语歌、粤语歌或者英伦风歌曲,不同曲风带来的感受不同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非母语(严格说是没有掌握的语言)音乐比较适合当学习工作的 BGM,尤其韩语歌中有很多节奏舒缓、气氛清新的。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云音乐上线了 7.0 版,新增 “歌单助手” 功能,已经可以满足前两个小需求,想听英伦风歌曲还差点,云音乐对歌曲的数据标注还有进步空间。

## 其他需求

音乐市场很大,但云音乐应该做得更多,这里面既有商业价值的考虑,也有产品竞争的考虑。商业价值的核心是用户价值,只有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才能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陌陌从陌生人社交到直播,现在俨然是一家直播公司,美团从团购到食住行,现在俨然是一家外卖 & 旅行服务公司。对于云音乐,新业务如果发展得好,还能巩固其在原有音乐市场的竞争力,毕竟版权购买是持续的战争。

云音乐可以做哪些业务?从用户角度看,音乐属于内容消费,是满足用户精神需求的方式之一,当用户长期使用云音乐后,不太会介意相关需求都在云音乐上满足。从市场角度看,音乐市场除了听歌还有其他相关服务,同时音乐市场是音频服务市场的一部分,音频服务市场是泛内容市场的一部分。就此而言,唱吧的 K 歌、音遇的 K 歌游戏、DEEMO 的音乐游戏、Finger 的音乐教育、音乐剪辑大师的音频编辑、荔枝的音频直播、快手抖音的短视频、映客 MOMO 的视频直播、得到喜马拉雅的知识付费等都可以尝试下,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自建或收购。

实际上目前云音乐已涉足部分业务,只是入口有些混乱且不明显,建议调整下信息架构,将视频 Tab 改为类似微信的发现 Tab,将非听歌类业务放在那边,让想单纯听歌的用户好好听歌,有时间有闲心的用户去听音频、看视频、玩游戏等。

#扩展阅读

1、团队
产品:云音乐红海突围的关键音乐社交的本质
运营:和云音乐副总裁聊版权瓶颈和用户运营
营销:云音乐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2、其他
问答:云音乐好在哪里如何评价云音乐 5.0 版如何评价 7.0 版
文章:中国数字音乐罗曼蒂克消亡史云音乐靠什么成功的闷声发大财的全民 K 歌

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

前段时间和朋友吃饭,TA 问我一个人不会无聊吗?我说不会,不过当时没有说太多,无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并不是说跟人或宠物在一起就不会无聊,这里不深究原因,只分享一些关于青年人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的看法。

## 居住

好好住,如果是租房,建议合租,因为自己一个人住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早上出门跑步必须带上钥匙(运动裤还必须有口袋),没拿钥匙门就被风给关上了,下楼扔完垃圾发现没拿钥匙,刚到家发现钥匙落公司了,在洗澡快递来了,在厕所外卖到了等等。当然合租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好房东,选择好室友,三观、生活习惯什么的都提前了解下。现在的室友是公司内部论坛上找的,都喜欢安静,大部分时间各忙各的,偶尔闲聊两句,帮收个快递什么的。

## 工作

好好工作,首先,工作可能比一般人理解的重要得多,因为如果加班较多,那公司会是你人生中呆得最久的地方,回家只是休息睡觉。其次,工作是生活的基础,不只提供物质支持,也有社会支持,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现实中的同类接触、交流。平时除了工作沟通外,和小伙伴们一起吃中饭、晚饭以及饭后遛弯都是可以闲聊的时间,还有些公司会有狼人杀等兴趣群组,会定期搞活动,有朋友就玩得挺嗨。

## 书影音

好好学习,好好娱乐,看书是学习,看影视剧、听音乐是娱乐,现在回想起来,真正让自己有 “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之感的大部分还是书。看什么书看个人兴趣,爽文少看,影视剧中豆瓣 7.0 分以下的少看,音乐中民谣少听,容易丧。同时,推荐微信读书、哔哩哔哩、腾讯视频、网易云音乐等类弹幕应用,会有一种大家一起看、一起听的感觉。再个,既要输入,也要输出,比如写想法、短评、制作歌单、翻唱原作等。BTW,关于无聊的原因和应对之策,也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

## 社交网络

微信只是其中一个平台,更推荐微博、即刻、雪球、豆瓣等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兴趣类平台,关注自己喜欢的博主,尤其是那些爱分享日常的,虽然只是各自生活的切片,但一方面会让人感觉到我们共同在这个宇宙中前行,另一方面优秀的人就像太阳一样,会给我们能量。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是微博上关注了一些曼联球迷,每到比赛日,边看比赛边刷微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当下的情绪共振是非常强的,第二天再去懂球帝上看下赛事热评,简直完美,当然近期只有沮丧,期待新教练到位。

## 定期出门

日常的,比如周五下班后去趟超市,买点东西,体会下人间烟火。比如一个人去看电影,最开始可能会比较排斥,但只要迈开那一步就好了,去过几次后就习惯了,听讲座、看话剧等活动同理。再比如如果周末有聚会,尽量参加,但不要只是吃饭,要能针对某些话题深度交流下。交流中既要说,说是整理思考的过程,也许事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想的,同时也要听,“When you talk, you are only repeating what you already know. But if you listen, you may learn something new”。如果没有聚会,或者自己组织一个,或者去逛逛图书馆、书店,学习的氛围应该也能给人力量,或者全城随机选一个地方,坐地铁、公交过去,找个理发店剪个头,完后对自己说,又是新的一周。

非日常的,出门旅行,亲自探索这个世界,看看书影音里、别人的微博朋友圈播客 vlog 里的那些地方真正如何。如果不想一个人,可以报个精品团(如稻草人),毕竟同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旅行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找事情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事情做就不无聊了,无所事事才无聊。

## 扩展阅读

1、书籍:知乎《我,一个人生活》、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三浦展《下流社会》
2、专题:即使独自生活独居生活指南

《幕后产品》值得看吗?

#背景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重看了《幕后产品》,依然非常有收获,因此单独写篇博客。

#结论

一句话评价:“产品类书籍 TOP 5”。

#理由

1、真诚朴素:“很少有顶尖级别的产品经理会将自己做产品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细节决策、思维模式如此鞭辟入里地分享出来”。

2、案例知名且详尽:“全书大部分案例都来自网易云音乐,读者能感受到真实产品发展全过程中的思考、决策和突破”。

3、融合产品和产品经理的成长: “撰写产品经理技能和能力的书有很多,但系统化梳理产品经理成长之路的书不多,深度剖析一款成功产品的书就更少了”。

#如何看

结合网易云音乐来看:“非常熟悉网易云音乐发展历程的产品经理更能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扩展阅读

1、微信公众号:幕后产品
2、采访:专访 @馒头商学院
3、讲座:产品经理容易走进的几个误区

生活管理之书影音

#图书

阅读管理基于豆瓣,包括前期待读标记和读后点评,具体情况在 “如何读书” 中有过说明,这里主要说下书籍管理。

目前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多是早年亚马逊、京东满 300-150 时买的,阅读率低于 5%,没有阅读就没有价值,还占空间。书主要存放在京东上下单的 100 元左右的书架上,同时通过 “私家书藏” 应用扫码识别在线化,如果某本书有在微信读书上架,就会考虑到多抓鱼上卖掉。

至于电子书,不存在占用空间的问题,有个习惯是在微信读书中会将读完的书放在桌面(非特定分组中),读完的标识可以激励自己持续读下去。

#影视

影视、音乐和读书相比,更多的是消遣娱乐。

对于电影,如果社交媒体上讨论得多,同时豆瓣评分 7.5 以上,有时间就去线下电影院看,下单 @支付宝 – 淘票票电影。当然错过了也没关系,因为过段时间也会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上线,看完后豆瓣上点评下。

对于剧集综艺,也是挑豆瓣评分高的看,不想看了,随时弃,如果能看下去且印象深刻,就到豆瓣上点评下。如果想看新剧,豆瓣排行榜上看下近期热门,作为参考。

#音乐

主应用网易云音乐,不仅消费(播放、收藏)歌单,也创建歌单,不仅听歌,也唱歌,自建歌单中有一个是 KTV 待唱。QQ 音乐辅助,因为版权全,搜索体验更好。学习或工作时尽量不听音乐,如果想听,选择轻音乐或非熟悉语言类歌单。

网易云音乐为什么突然火了?

目前在用的两个音乐应用,一是网易云音乐,通过推荐的歌单发现了很多好音乐,同时曲库相对全;二是豆瓣 FM,推荐很精准,多为轻音乐,工作学习时听,现在的每日私人歌单也不错,很适合时间碎片化下的我们。

回顾音乐软件使用历史,PC 客户端时代,主要使用酷我音乐盒,虽然 “Hello,Kugou!” 的口号很有创意,但酷狗搜索歌曲经常夹杂一些翻唱片段,而酷我只会搜到一两首歌,并且往往就是你要找的。PC 端到移动端时代,开始使用百度 ting,因为“百度和三大唱片公司都有合作,所以曲库全且正版”,当时新版百度音乐盒 Web 版真的令人惊艳,但是后面百度音乐应用界面越做越复杂,同时版权也逐渐到期,大概 15 年开始逐渐转用网易云音乐。至于豆瓣 FM虾米,Web 2.0 网站的两个代表,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豆瓣 FM 的给歌曲打红心或丢到垃圾桶很有新意,不过在所有 blogger 对豆瓣 FM 交口称赞的当时,我用着却很不习惯,可能是因为歌听得不多吧。虾米很特别的是精选集,通过虾米也听到不少好歌,印象中《我的歌声里》在大火之前就一直在虾米排行榜位居前列,但为什么都被后来者网易云音乐给赶超了呢?对于我,网易云音乐是给我推荐出新歌最多的应用。

对于所有用户呢,网易云音乐究竟做了些什么?音乐应用的用户包括歌手、音乐人、音乐 DJ、音乐发烧友和普通用户,每类用户的需求,网易云音乐都有覆盖到。当然网易云音乐最突出的还是对歌单和评论的重视,高质量的歌单和评论让其在音乐应用中显得不拘一格,我们都知道,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门槛的,为什么云音乐的歌单和评论质量这么突出,云音乐的同学们在产品和运营上肯定做了些什么。就音乐应用,版权是基础,但不是所有,百度音乐再好也只是一个听歌工具,而云音乐是云音乐,功能可以被抄袭,版权可以被跟随,但社区氛围、社交关系、我们在其中的成长没法简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