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

给Y

我们可以相遇
也可以不相遇
但如果不能有结局
那就没有意义

我们可以一起
也可以不一起
但如果不能在一起
那就别陷入爱里

我们可以分开
也可以不分开
但如果没有焦虑
我又如何证明喜欢过你

我们可以忘记
也可以不忘记
但如果没有再记起
我又如何接受时光的逝去

我们可以释怀
也可以不释怀
但如果没有祝福在心底
我又如何度过没有你的未来

我是砖家(八)

## 要不要恋爱?
Dz:如果想,那就去,包括和渣男渣女,渣男渣女的行为导向不可取,但和其约会的体验还是不错的,其套路值得学习,也需要学习,毕竟世界上还是存在坏人的,你怎么知道未来身边的那个 TA 不是呢。至于前任啥的,过去的就让 TA 过去吧,# 意难平终将和解,那些自我感动,那些不敢面对的自己的无能迟早要面对。让我们感谢前任,因为 TA 们教我们的事,让我们致歉前任,因为我们待新欢如初恋。对于时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对于当下,珍惜已有。

## 想找个比我强的男 / 女朋友可以吗?
Dz:当然可以,慕强是正常心理,谁都想和优秀的人一起玩,但需要考虑的是,如果哪天对方不再优秀了,你怎么办?如果哪天遇到比对方更优秀的人了,你怎么办?可以欣赏对方的优秀,但不必要因为对方的优秀比如有你所没有的品质而在一起,如舒婷的《致橡树》,不论男女,都得自强,想要的东西,自己努力,因为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只有自己,交给别人代办也不是不可以,但凡事都有代价。BTW,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优秀并没有那么难能可贵。

## 如何开始一场恋爱?
Dz:如果你特别优秀,周边一定会有人主动帮你介绍对象,如果你一般优秀,稍微点到下,也会有人帮你介绍,如果不优秀,那就需要自力更生。那些什么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是典型的文艺青年思维,不冲浪不出门怎么遇到,别人还知道发个抖音 #海底捞人呢,同时对方凭什么要了解你,你凭什么让对方了解你。想想事情的发展流程,想想每一项的发生概率,总之,MECE 思考,各种渠道用起来,但不要有过高预期,做好时间管理比如一个月只相一个,放轻松,慢慢来,不要想太远。BTW,不管是社交网站还是线下,适度展现自己,不要过早暴露底牌比如想尽快结婚,否则容易被人欺负。

## 怎样判断 TA 是否喜欢我?
Dz:正向指标包括 “如果 TA 爱你,TA 会来找你”,当然来找的未必是良人。再比如找个合适的时机问 “TA 为什么喜欢你”,然后将答案和对方的行为、自己的感受对比。其中行为不只是自己看到的,还包括周边朋友看到的,因为恋爱中的男女容易当局者迷,可以找个情商高的帮自己把把关。至于说 “喜欢你”,基本是无效指标,因为简单,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相信作为听者,愉悦感的边际效应也是递减的,有些话不要多说,物以稀为贵,说多了就不值钱了。BTW,同时灵魂拷问下自己,喜欢对方的什么,为什么,因为原生家庭、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前任还是……

## 恋爱和婚姻有区别吗?
Dz:有重叠之处,但基本是两码事,最主要是目标不同,恋爱是我的感受,是多巴胺,是大无畏,婚姻是我们未来怎么走,是内啡肽,需要权衡利弊。年轻时,我们喜欢听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但到了某个阶段,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 “平庸”,当手上的牌已是如此时,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自己更看重什么,愿意放弃什么,给每一项指标比如人品、责任心、外表、家境等分配好权重后,再做决定。

## 为什么旅行、同居等是婚前必备?
Dz:约会都是做好了各种准备出来的,很像在演情景剧,而旅行中容易出现意外,在非舒适区甚至逆境时,更容易看清对方的脾气秉性、性格三观,包括对方在意的究竟是 TA 的计划,还是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抑或只是让你满意(小样儿,以后再好好治你)。至于同居,更容易理解,考试前还得做几套模拟题,上台前还得排练下呢。

聊聊极简的生活原则

## 背景

关于生活原则,前面聊过几次断舍离,比较相信的两点:一是物理上的断舍离将影响心理上的断舍离;二是最好固定各种选择,形成习惯。当然断舍离只是手段,是过程,最终目的是 “极简” 的生活,是保持专注,是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 理念

极简是什么?既在于简,不会多,也不在于简,背后是满足需求(清楚自己要什么)下的精选。以装应用为例,很赞同 @王顺利 说的:“手机里的 App 再多,也可以是极简主义,再少也可以是伪极简。如果能够做到在需要手机发挥作用时,从口袋里自然地掏出来,不假思索地操作并完成任务处理,随后又很自然地放回口袋,思想仍然集中在之前在做的事情上,这就是极简”。至于是否需要极简?个人认为,年轻人应该多折腾,年长的可以稍微聚焦下,将有限的时间放在少数方向。

## 方案

### 虚拟

1、手机应用:将使用较少的应用删除,包括电脑端使用较多但移动端使用较少的视频应用等,数量从 300 + 缩减至 100 左右。
2、电脑软件:通过腾讯柠檬清理将安装后从未打开和上次打开时间时隔较久的软件删除,数量缩减至 50 左右。
3、联系人/关注者:将微信、即刻、微博、知乎、微信读书等泛社交平台上的联系人数量,参考邓巴数原则,缩减至 450(150×3)以内。

### 实物

1、:数量维持刚好的状态,款式同款多件,颜色黑白灰为主。
2、:仅维持基本的厨卫工具,食材购买少量多次。
3、:电子书为主,纸质书为辅。

生活管理之吃喝玩乐

## 吃

早餐:麦片牛奶、饼干酸奶为主,绿豆粥、红枣粥等为辅。
午餐 & 晚餐:工作日午餐简单点,晚餐吃好点,休息日叫外卖,偶尔做点。
其他:香蕉、桔子等水果。

## 喝

夏天:矿泉水为主,果汁、绿豆汤、银耳汤等为辅。
冬天:烧开水,加糖等。

## 玩乐

输入:看书、影视剧和比赛。
输出:写博客、录播客和短视频。

上海野生动物园一日游如何规划

十月三日和家里的大小朋友一起去了趟上海野生动物园,做个简单的复盘同时回答下上海野生动物园一日游该如何规划。

整个规划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去动物园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去看动物吗?动物园这么多项目,特色是什么(或许海狮表演馆值得关注),大小朋友最想看的是什么(或许只是人多的项目)?我们的时间、体力是否支持都看完,当看不完时我们优先考虑哪些项目?时间、体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保障,电动观光车、人力自行车和步行哪个更适合园区?计划确定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吗?经验来源除了前期的百度还有哪些渠道,求助现场的工作人员如何?

## 吃

主要是午餐,建议带点面包、零食、水果和水(每人一瓶就好,自己拿)。园里没什么值得吃的,价格也略贵(烤肠 8 元一根,百事可乐 6 元一听),晚上回市区找个商场吃大餐更好。貌似动物园、海洋馆一类都最好自己解决午餐。

## 行

到园,地铁为佳,自驾游停车可能不太方便(动物园正门对面的坡地上停满了车)。地铁 16 号线野生动物园站下,然后黑车(2 人 15 元,普通周末预计能降到 5 元 / 人)直达动物园正门口,坐出租车也要提前确认价格,他们默认不打表的。节假日有地铁野生动物园站 – 动物园正门口的摆渡车(1 元 / 人),可提前电话确认。

园内,进门后领取一份导览图和一份园区运营时间表,方便随时调整行程。我们 10 点多到的,当时问了下工作人员被告知车入处需要排队 2 小时,遂放弃,因此如果可能,尽量在动物园 9 点开门时到,然后直接杀到车入区看猎豹狮熊虎狼(正大门内广场的动物迎宾看个人兴趣是否跳过)。当然,赶不到那么早看不到也没关系,猎豹在太阳广场的表演中会出场,其他除狼外步行区都能看到。

我们进门后不久往右走了,整个就在南边和中部逛了下,北边的马戏剧场、海狮剧场和车入区没去。12:00 的太阳广场动物展示看了,15:00 的百兽山剧场动物行为展示不愿排队没看,回程的路上看了亚洲象和老虎扑食。其中太阳广场强烈推荐,性价比高,很多动物都会出场表演一小段,建议提前 1h 排队,同时往正面有顶棚的观众席处排,坐在西边有些项目看不太清。百兽山剧场没看不确定表演有何差异,但性价比应该也不错,建议提前 1h15min 排队,当然这是十一的情况,平日未必。

## 游

之前查攻略时看到有同学提到动物们下午睡觉的问题,已确认熊猫、狮子都是这样,或者应该说下午没有工作(营业任务)的动物都在休息,和人类很像。

## 购

没什么值得购的,特定动物馆如熊猫馆内的商店出售一些类义乌产的小商品。

## 娱

主要是看动物,动物大都可以投喂,比如河马,排队付钱,给你三个小水果,河马张嘴,你扔水果,河马吃,重复三次,下一位小朋友。其他一些项目没必要在野生动物园玩,游船可去湿地公园、游乐场可去欢乐谷方特、露营可去森林公园,专业的地方做专业的事。

## P.s.

以上如不能满足需求,还可参考我到园前做的攻略汇总

网易严选有什么值得买?

## 衣
1、家居拖鞋:夏季和冬季款都不错。
2、牛仔裤:弹力十足,舒适度高。
3、保暖内衣:轻盈保暖。

## 食
1、鲜椒酱:提味。
2、懒人抹布:擦锅。
3、洗菜篮:“浸洗&沥水” 二合一。

## 住
1、垃圾桶+抽绳式垃圾袋:开始觉得有点大,现在看还行。
2、泡沫洗手液:香味不错。
3、收纳箱:装衣服。

## 行
1、洗漱包 +旅行收纳包:再也不用因为购物袋而去物美。
2、颈枕:坐汽车火车飞机都需要,貌似仿 MUJI,但价格更美丽。
3、行李箱:20 寸登机方便,纯 PC 铝框手感一般,退了再买的全铝镁。

## P.s.
1、网易严选用户将满 4 年,会员将满 2 年,消费次数在盒马之前仅次于京东,因此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部分内容在《生活管理之衣服鞋包》中提过,本次算是番外篇。
2、对于用户,网易做到了严选,节省很多时间,商品质量也还不错。如果将非标商品按 “品质&价格” 从低到高分为五档,可以简单粗暴地认为拼多多第一档,淘宝第二档,京东第三档,网易严选第四档,线下商店如 MUJI 等第五档。

盒马有什么值得买?

## 早餐

1、黄油蛋糕 / 面包 + 日日鲜纯 / 蜜豆浆,一份可以吃两天。

## 午餐&晚餐

1、食材:日日鲜和优选基本可以无脑买,其中独头蒜尤其推荐。
2、熟食:盒马工坊手撕柴鸡 / 盐焗鸡 + 苔条花生,一天不用做饭。
3、水果:粑粑柑、丑橘,黄金梨、皇冠梨,都乐香蕉。

## 其他

1、盒马保鲜膜,保鲜之余,减少洗碗频率。

## P.s.

盒马用户将满 2 年,盒马 X 会员将满 1 年,从生鲜到买菜,逐渐成为重度用户,每周线上消费 2 次 +,但消费习惯所限,以上仍有局限,同时由于季节、城市、门店缘故,以上未必都有卖。

## 扩展阅读

1、一年在盒马花十几万,都买了啥
2、盒马鲜生里什么值得买

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

前段时间和朋友吃饭,TA 问我一个人不会无聊吗?我说不会,不过当时没有说太多,无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并不是说跟人或宠物在一起就不会无聊,这里不深究原因,只分享一些关于青年人如何避免无聊的生活的看法。

## 居住

好好住,如果是租房,建议合租,因为自己一个人住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早上出门跑步必须带上钥匙(运动裤还必须有口袋),没拿钥匙门就被风给关上了,下楼扔完垃圾发现没拿钥匙,刚到家发现钥匙落公司了,在洗澡快递来了,在厕所外卖到了等等。当然合租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好房东,选择好室友,三观、生活习惯什么的都提前了解下。现在的室友是公司内部论坛上找的,都喜欢安静,大部分时间各忙各的,偶尔闲聊两句,帮收个快递什么的。

## 工作

好好工作,首先,工作可能比一般人理解的重要得多,因为如果加班较多,那公司会是你人生中呆得最久的地方,回家只是休息睡觉。其次,工作是生活的基础,不只提供物质支持,也有社会支持,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现实中的同类接触、交流。平时除了工作沟通外,和小伙伴们一起吃中饭、晚饭以及饭后遛弯都是可以闲聊的时间,还有些公司会有狼人杀等兴趣群组,会定期搞活动,有朋友就玩得挺嗨。

## 书影音

好好学习,好好娱乐,看书是学习,看影视剧、听音乐是娱乐,现在回想起来,真正让自己有 “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之感的大部分还是书。看什么书看个人兴趣,爽文少看,影视剧中豆瓣 7.0 分以下的少看,音乐中民谣少听,容易丧。同时,推荐微信读书、哔哩哔哩、腾讯视频、网易云音乐等类弹幕应用,会有一种大家一起看、一起听的感觉。再个,既要输入,也要输出,比如写想法、短评、制作歌单、翻唱原作等。BTW,关于无聊的原因和应对之策,也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

## 社交网络

微信只是其中一个平台,更推荐微博、即刻、雪球、豆瓣等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兴趣类平台,关注自己喜欢的博主,尤其是那些爱分享日常的,虽然只是各自生活的切片,但一方面会让人感觉到我们共同在这个宇宙中前行,另一方面优秀的人就像太阳一样,会给我们能量。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是微博上关注了一些曼联球迷,每到比赛日,边看比赛边刷微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当下的情绪共振是非常强的,第二天再去懂球帝上看下赛事热评,简直完美,当然近期只有沮丧,期待新教练到位。

## 定期出门

日常的,比如周五下班后去趟超市,买点东西,体会下人间烟火。比如一个人去看电影,最开始可能会比较排斥,但只要迈开那一步就好了,去过几次后就习惯了,听讲座、看话剧等活动同理。再比如如果周末有聚会,尽量参加,但不要只是吃饭,要能针对某些话题深度交流下。交流中既要说,说是整理思考的过程,也许事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想的,同时也要听,“When you talk, you are only repeating what you already know. But if you listen, you may learn something new”。如果没有聚会,或者自己组织一个,或者去逛逛图书馆、书店,学习的氛围应该也能给人力量,或者全城随机选一个地方,坐地铁、公交过去,找个理发店剪个头,完后对自己说,又是新的一周。

非日常的,出门旅行,亲自探索这个世界,看看书影音里、别人的微博朋友圈播客 vlog 里的那些地方真正如何。如果不想一个人,可以报个精品团(如稻草人),毕竟同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旅行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找事情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事情做就不无聊了,无所事事才无聊。

## 扩展阅读

1、书籍:知乎《我,一个人生活》、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三浦展《下流社会》
2、专题:即使独自生活独居生活指南

断舍离之信息源

# 背景

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关注源已经分散化,目前主要包括即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2015 年年初有提到微信公众号经过整理关注量已经降到 100 以下,然而现在接近 1000。有些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关注了那么多,有看多少,看了那么多,有学习到多少,学习是以输出来论的。

# 方案

阅读的目标是什么?长期,以自己是否有进步为准。曾经感觉到,刷了好多年微博,也都是自己精挑细选过的关注者,但没啥进步。短期,以每天能看完关注的内容为准,如果看不完,继续取关。

对信息关注源的评估原则:首先是质量,鸡汤、情绪(不提供解决方案)等低价值内容取关。其次是频率,更新频率过高的取关,有价值的内容很难高产。再个,各个平台还有自己的特点:
1、即刻:内容相对生活化,聊宠物话题的,取关。
2、微博:内容相对社会化,转发社会热点蹭流量的,取关。
3、微信:内容相对长文化,转载过多的订阅号,或取关或关闭 “接收文章推送”。
4、雪球:发布非关注行业、公司内容过多的,取关。
5、知乎:赞或收藏视频内容的,取关。

断舍离之钱包

#概述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日常出门三宝:手机、钥匙和钱包。手机,必带,现在共享充电宝的普及使得无需再担心电量问题。钥匙,在不用带的发展过程中。钱包,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大部分时间可以不带。下面要聊的可能能让钱包在所有时间都可以不带。

#银行卡

## 储蓄卡

建议配置 2 张,其中一张招行,可以体验到招行的高水平服务,比如四五年前就有的无卡取款。

## 信用卡

形势变了:一是信用卡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羊毛越来越少,权益也在不断缩水,比如百度外卖下线后,中信百度金融联名卡通过百度钱包支付返现停止。二是竞争对手凶猛,支付宝对各种线下支付场景(包括小微商户)不断覆盖,我自己也在 2018 年开始逐渐使用花呗。三是还款收费,微信支付、支付宝基于成本考虑先后对还款收费。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卡办得多,用得少,因此决定精简下。

### 办卡 & 消费

建议配置 2-3 张,一张作为主信用卡,针对一般场景无脑刷,其他卡针对特定场景比如外卖、电影、航旅、汽车等刷。至于银行,建议有一张招行的,理由同前。当然年轻的同学还是可以且应该折腾下各种信用卡的,注意按时还款就好,其他有什么包括年费问题都可以咨询银行客服。

说下我目前的情况,一般场景:中信 i 白金,信用卡付款。蚂蚁花呗,线下和线上非京东场景。京东白条,京东和 Apple Pay 场景(通过白条闪付)。特定场景:招行,苹果在线商店分期购物(现在花呗也已支持)和线下有优惠时。中行,PayPal、Kindle 等线上低额度场景。交行,线下有优惠时。

### 还款

之前是建议使用支付宝管理还款,每次收到提醒后通过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还款,但现在更建议在银行官方应用中设置自动还款,节省时间和精力,花呗和白条也都设置自动还款。

### 销卡

比预想的方便,比如中信,电话注销,待注销卡中多余的钱可转到其他中信信用卡中。浦发,电话注销,操作是在微信端(储蓄卡只能去线下网点注销)。

#储值卡

## 公交卡

从全国范围来看,地铁 & 公交支持移动支付已是大势所趋,实体卡将式微。如果在北京,推荐下载亿通行扫二维码进出站,绑定支付宝等后按次扣费。iPhone 用户推荐开通 Apple Pay 交通卡,线上充值,后续直接刷手机进出站,速度快于扫码。至于多余的实体卡,可到一卡通线下网点办理退卡退押金,其中西单网点(地点广发银行西单支行西侧,营业时间每天 8:30-19:00,电话 88087733)是不错的选择。

## 理发卡

曾经办了张理发卡,后来换工作离得远了就用得少了,懒得特地跑一趟,现在一方面担负着一定的关店跑路风险,另一方面失去了尝试星客多等新型理发店服务的机会,计划用完后不再续费。

## 健身卡

曾经办了张健身房年卡,前面几个月去得勤,后来就没怎么去了。比较好的做法是私下里先练起来,比如在小区里跑跑,如果每个月都能锻炼达到固定的天数,再考虑办卡,办卡前可先到公司内部论坛或闲鱼上看下,当然有机会也可以尝试超级猩猩等按次付费的新型健身房服务。

##KTV 卡

曾经办了张 KTV 会员卡,当下用过一次,后来再没去过,近期准备到闲鱼上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