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Sheldon

关于Sheldon

PM

浅析白条闪付

#起源

周末在楼下吃饭试了下白条闪付,随机减了 8.8 元,很开心,也很好奇白条闪付。

#概述

白条闪付由京东金融推出,官方介绍:“开通白条闪付后,我们的合作银行会为您提供一个电子银行账户,在 Apple Pay、华为钱包、小米钱包中绑定该账户后即可使用白条消费”。

这个电子银行账户指的是一个 Ⅱ 类银行账户,有卡号,一般无实体卡。白条闪付实际是一个基于 Ⅱ 类户的创新,它通过在线开通一个 Ⅱ 类银行账户,然后将京东白条账户、京东小金库账户与之绑定,最终实现了在线下打白条。简单来说,白条和小金库的开通、消费流程没变,Apple Pay、Huawei Pay 等的开通、消费流程也没变,现在只是将这两个流程串起来了。

和白条一样,信用卡也是信贷产品。如果说早前的白条好比一张适用于京东以及白条合作商户(自如等)的线上信用卡,现在白条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变成了一张可以线下使用的信用卡。其中开卡服务由银行提供,目前是广发和上海银行,开卡后的消费和还款服务由京东金融提供。此项合作中,银行获得了开户数和交易数据,京东金融拓展了打白条的场景,同时也没有影响银联、手机厂商等其他方的利益,整个是一个多赢的合作。

#历史

2014 年 2 月,京东白条上线,最开始只能在京东购物时使用,随后白条不断拓展使用场景,可以在旅游、租房时打白条,但线上空间终归有限,如何切入线下是白条面临的问题。发信用卡?央行不允许。一家家商户谈?速度慢。

2015 年 12 月 25 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提出账户分类一说,将个人银行账户分为 Ⅰ 类、Ⅱ 类和 Ⅲ 类,同时对每类账户的开立、使用场景、额度进行了限定。其中 “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受理银行账户开户申请的,银行可为开户申请人开立 Ⅱ 类户或 Ⅲ 类户”。之后央行再次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也就是 302 号文,对前面通知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微调。

2016 年 2 月 18 日,中国银联宣布银联云闪付正式开通支持 Apple Pay 服务,中国境内的持卡人可以将他们的银联卡添加到到 Apple Pay 中,进而在支持银联云闪付的 POS 机和支持 Apple Pay 的应用(京东、美团等)上使用。之后 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 陆续加入银联云闪付阵营,这些 Pay 的原理大同小异,相当于在手机中生成一张替身卡,然后通过这张卡完成交易。

2016 年 9 月 23 日,京东金融推出白条闪付。其实在白条闪付上线之前,已经有一些和银行进行 Ⅱ 类户合作的案例,创新的关键在于对市场形势和央行政策的把握。

#未来

白条闪付的第一个问题还是场景覆盖,接入银联线下支付网络后,白条已可在全国超过 800 万台支持 “云闪付” 的 POS 机上使用。随着未来所有银联 POS 机支持云闪付,白条也将随之覆盖线下 2000 万 + 的大中型商户,剩下的就是那些没有开通 POS 机的小微商户,POS 机对商户而言存在成本,现在他们收款更多地使用微信、支付宝,操作成本低,手续费低。2017 年 2 月 16 日支付宝开始实行商户使用 “收钱码” 收钱提现免费,这样手续费都没了。

白条闪付的第二个问题是依赖 Apple Pay 等各种 Pay 的使用体验,比如我在付款时就不知道手机该怎么靠近 POS 机,也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输密码,貌似跟发卡行和 POS 机有关。当然这点之后可能会有变化,2017 年 1 月 4 日京东金融与银联达成合作,或许以后除了闪付还可以扫银联二维码打白条。

作为白条用户,没有信用卡的现在可以线下打白条,这是极好的;有信用卡的则一般,因为白条闪付不支持信用卡还款,只有 30 天免息期。鉴于近期京东金融正在推白条闪付,有很多活动,所以白条闪付还是值得开的,至于其未来,就留给白条的产品们操心吧。

#扩展阅读

1、“白条闪付” 借卡下线的商业拆解和策略建议
2、京东金融的白条闪付路径图
3、京东白条闪付案例分析
4、论白条闪付 – 颠覆性的 NFC 移动支付

如何备份iPhone数据?

#内容

1、照片(含视频)
推荐百度网盘,其中视频备份需要先开通会员。

2、通讯录
推荐 QQ 同步助手,大厂的产品稳定而且有网站端,整理起来方便。

3、微信聊天记录
现在微信 Mac 版、PC 版均已支持备份和恢复聊天记录。

4、其他应用
由于 iTunes 不会备份非系统应用的本地数据,所以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主要是一些文本、音频、视频类应用和没有登录功能的应用,比如喜马拉雅 FM 下载的节目、Castro 订阅的电台列表等。建议扫一下常用的应用,看是否需要备份。

#方式

打开 iTunes 后,点击左上方的 “手机设备” 图标(真隐蔽,也是醉了)进入备份界面,备份选项中选中 “本电脑”,同时勾选 “给 iPhone 备份加密”,设定密码,然后点击 “立即备份”,等待备份完成即可。整个耗时接近半小时,备份完成后 “最新的备份” 下方会出现 “今天几点几分备份到此电脑” 的提示文字。

其他可选的方式包括 iCloud,由于备份数据超出 iCloud 的免费容量,所以放弃。还有就是通过 iFunBox、iTools、iMazing、同步助手、91 助手等软件备份。早期后两个软件是比较火的,一方面是因为 iTunes 的渣体验,另一方面是 iPhone 越狱市场的火爆,然而随着 iOS 系统的完善以及应用生态的成熟,这些 iPhone 管理软件逐渐势微

iPhone电池维修记

#问题

几个月前,用了快两年的 iPhone 6 开始频繁出现电量剩余 30%-40% 就自动关机的情况,比较耽误事情。

#步骤

1、确定问题
在苹果线下零售店进行设备检测后,确定是电池损耗严重。由于除了电池,其他部分还好,确认费用为 588 元后决定更换电池。同时,被告知通过苹果官网在线咨询或电话咨询时均可远程检测设备状况,不用非到现场。

2、预约门店
电话预约比网站预约高效,可以提前一两天在早上 9:00 苹果客服上班的第一时间进行预约,如果没约上,那么答应客服提出的下一个整点前回电继续约,基本都能约上。之前可以提前选好优先要去的门店和到店时间,并告知客服,时间建议安排在上午,因为店员告知维修至少需要 3-4 小时。当然这次在西单店维修部分实际只需要 1 个小时,具体时长应该跟维修任务数量有关。

3、备份数据
备份方法参见苹果 FAQ,由于几年前的一次 iTunes 备份操作失误导致手机全部数据丢失的经历,这次将照片(含视频)、通讯录和微信聊天记录通过其他方式备份后,再在 iTunes 进行的备份。BTW,手机换完电池后数据都在,并没有被重置,经和店员确认,备份是为了应对维修时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风险。

4、到店准备
由于维修时 SIM 卡是要取出的,可以多带一个手机,还有就是身份证和钱,并且苹果不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只支持现金、刷卡或 Apple Pay。最后,去之前可以再和门店电话确认下注意事项。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书评

如作者在其公众号 “caoz 的梦呓” 上所言,本书 “基于公众号过去一年发布的内容,而校对和编辑是对方进行的,我只是做了很少的修订。 部分与互联网行业无关的文章未收录,部分案例和一些可能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论已删除。由于定稿时间的原因,最近两三个月的文章并未收录”。全书内容可以按照自我成长、产品技术、管理经营、创业投资归类,不管是未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职场人士,产品经理还是研发,管理者还是创业者,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caoz 的文章特点是干货多,这与其一线研发、管理经验有关,同时内容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在看他近十年前发的 “发现价值”、“真相在哪里” 等文章,依然非常有价值。当然,如果你期望看完本书后直接变成温拿,也是不现实的,要知道我可看了好几遍了,而且 caoz 自己也说 “我的职场表现一直是一塌糊涂” 以及 “谁会把自己吃饭的本事随便写出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将文中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对比,吸收、消化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然后在生活工作中运用。

电子书购买地址:微信读书;纸质书购买地址:豆瓣

内容摘抄:
1. 这个世界的商业规则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是的,不只是科技进步,不只是新产品和新市场,而是商业规则在发生变化。#15
2. 很多领域,你可能会觉得有很多公司在做,过热,或者说,有些看不清的东西,炒作太多,但是你看未来市场增量是多少,而当前市场盘子是多大,如果有十倍、百倍空间,你进入这个领域,机遇就比去饱和行业或传统领域要大。#30
3. 我支持每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去追寻趋势红利、行业红利和平台红利,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别太高估自己,也别太低估自己。#61
4. 提出正确的问题,是找到答案最关键的因素。技术高手都知道,面对大部分问题,最难的是定位,定位到了,处理基本上都没什么难度。#74
5. 创业者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快速迭代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自己。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其实往往是最难的一件事。#116
6. 如果你是创业者,产品的问题,行业的问题,就是创业的机会。用户的问题,就是你发展的机会。如果你是打工者,企业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124
7. 认清你的用户,想想你应该去取悦谁,去得到谁?不要以为,获得了数字上的用户就可以了。#132
8. 如果你一直用贪小便宜的方式获得用户,这些用户就肯定以贪小便宜的方式存在,当你没有小便宜的时候,他们分分钟就翻脸。#177
9. 以极大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社会运行效率为代价的满足需求,怎么可能规模化批量化地发展下去。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一半以上的 O2O 直接不用看了。#178
10. 在目前市场环境里,用户凭什么相信你?建立口碑和信用是个漫长的事情,而毁掉这一切可能只需要一两次的小事故。#180
11. 分析搜索指数,查阅百度知道,是寻找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事我再强调一次。#184
12. 其实比普通用户看远一点,也没那么难,要从未来思考,而不是现状。#P185
13. 真正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的体验中,理解用户的不满,理解用户的挣扎,理解用户在使用中的困惑和障碍,然后优化产品,从而满足用户需求。#189
14. 偏离目标的细节毫无意义。#194
15. 致败细节,正好对应于如上的三条。第一,易被重视;第二,易于复制;第三,无底蕴,无内涵。#198
16. 对公司业务模式做流程分解,每个流程数据化,然后对每个流程的环节数据做分析,是好还是不好,是优于同行还是弱于同行,这时候你才知道当前最紧急的问题在哪个环节上。#P202
17. 游戏行业有一个特别残忍的真相就是,所谓赚钱的大作,往往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中国如此,外国其实也一样。#P210
18. KPI 切分为业绩维度,质量维度,反向维度。#234
19. 形成认同后,很多人就愿意用某个品牌,来彰显自己的品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价值观,甚至寻求志同道合。#P248
20. 到今天为止,在中国互联网上,被证明最有效的促销手段是什么?是让用户以为自己占了便宜。#P256

应用推荐之Ai Search

#介绍和使用

Ai Search 是一款个性化搜索应用,你可以添加自己常用的搜索引擎然后在 Ai Search 中直接搜索,还可以同时查看某个关键词在多个搜索引擎下的搜索结果。这让我分别想到 Chrome 浏览器的多功能框(Omnibox)搜索和早期遨游浏览器的超级搜索,也是聚合多个搜索引擎的结果。

聚合搜索的需求前提有两个:一是百度的搜索体验不够好,需要其他垂直搜索补充;二是某一类搜索服务有多个质量差不多的提供者,比如音乐、视频这类标准化服务。部分搜索场景下,这两点是具备的,同时聚合搜索做得好,可以让我们少安装或不用在首屏放那么多应用,同时整个搜索操作流程也缩短不少。

Ai Search 的优势在于搜索更高效,比如百度对视频的搜索结果覆盖了爱奇艺等传统视频网站但少了有弹幕的 AB 站,而 Ai Search 设置一个视频标签涵盖百度、AcFun、Bilibili 后,可查看 “四重奏” 在全网的搜索结果。再个,相比手机百度、夸克浏览器,Ai Search 的键盘默认处于打开状态,打开应用就可以直接输入内容搜索。

Ai Search 的不足是加载速度没有手百和夸克快,同时也没有关键词联想功能,每次都要输入完全还是略麻烦。当然 Ai Search 最大的问题是依赖各家搜索引擎的移动网站搜索体验。比如豆瓣搜到后不能直接标记为想读,因为还需要登录,微博搜索缺失关注人分类,知乎搜索没有覆盖知乎专栏、LIVE 和电子书,而 App Shopper、IT 桔子甚至不能正常搜索。

关于 Ai Search 的使用,可以参考少数派的文章,这里顺便列一下我的设置
1、百度、百度百科
使用最多的就是这两个。
2、豆瓣、微博、知乎
基本不用,只是为了占位置。
3、App Store、少数派
搜索应用和应用测评文章,实际用得不多。

#竞争对手

## 手机百度

手机百度已经从原来的平台思路调整为信息流思路,不过内容质量偏低,也就一个低配版的头条,相当浪费时间,好几次点了火箭的新闻导致忘了最初要来搜索什么,所以计划放弃手机百度。

实际手机百度的体验也是不够的,PC 上百度可以解决我们大部分问题,而在移动端,数据在各个应用内,百度无法爬取,尤其是那些纯基于移动端的服务,比如 Nice、秒拍、一直播等,可搜索的内容有限,也影响了我们的搜索体验。

## 夸克浏览器

夸克是 UC 旗下一款走极简风的手机浏览器,最开始是想用它来替代手机百度,只是由于浏览器的定位所限,打开是默认书签页,不能打开就直接输入内容搜索,所以还是放弃了夸克,虽然视觉风格很喜欢,交互也很酷。

##Spotlight 搜索

说到 iPhone 自带的 Spotlight 搜索,“iOS9 以后 Apple 允许开发者设置应用中任意内容可以被 Spotlight 索引到”,结果就是搜索 “爱乐之城” 可以搜到豆瓣中的内容,点击可以打开豆瓣应用,然后完成搜索后的标记为想看等后续操作,体验上胜过百度不少。现在搜索 App Store 中的应用我也基本使用它,在任意桌面下拉,输入应用名称,然后滑到底部,点击 “搜索 App Store”,搞定。

鉴于苹果的号召力,支持 Spotlight 搜索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体验也会越加完善。目前 Spotlight 搜索的问题是结果排序较为混乱,需要自己进行设置,比如关闭某些应用的 Spotlight 搜索。设置相关可以参考 @JailbreakHum 的文章

#结语

以上每种方案都不够完善,基于搜索效率,暂时采用 Ai Search+Spotlight 搜索 + 打开具体应用搜索的组合方案,也希望大家越做越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

阅读系列之聊聊简书(二)

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在思考一个问题,简书的产品目标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同时总结了一个公式,总价值 = 单位内容价值 * 影响用户数 * 内容被利用率 * 内容数量。

#内容价值

首先定义下内容的范围,文章本身当然是,只是除了文章,评论和文章的组织也是。先说评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章的评论对文章主体或是一种解读,或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再说文章的组织,分类、排行、收藏夹、文集、标签 / 话题、专题 / 主题等都是对内容的组织,其中分类、文集、标签 / 话题属于线性组织,排行、收藏夹、专题 / 主题属于非线性组织。内容越多维度的结构化,越可以方便用户找到目标内容,同时方便平台为用户推荐内容。当然,结构化不是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解决用户问题。当用户面临一个问题,可能百度知道、知乎一个回答就搞定,也可能简书的一篇文章才能解决,也可能某个作者的系列文章才能解决,还可能是好几个作者的同类文章一起看过后解决的。在所有的内容组织形式中,专题 / 主题是最接近用户实际需求的,看看 “即刻” 就知道了。

然后说下价值,内容的价值是相对的。从专业角度看,一篇文章的价值,0-100 分,肯定可以打出一个具体分数,但从读者角度,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积累不同,一篇绝对价值 50 分的文章对于某个人的价值可能胜于另外一篇绝对价值为 60 分的文章。因此,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将优质内容分发给合适的用户才能将内容价值最大化。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优质内容脱颖而出,二是如何让不同的用户看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前者,基于用户的浏览表态评论投票等行为产生的排行、编辑推荐、用户推荐等都是方式,其中编辑推荐和用户推荐的质量强依赖编辑和用户的水平。对于后者,处理方式包括分类、搜索、关注下发、社交推荐和机器推荐等,其中分类、搜索属于人找信息,关注下发、社交推荐和机器推荐属于信息找人,对用户来说后者操作成本更低,不过搜索始终会存在,因为关注和推荐无法知晓用户当下的需求。

作为内容平台,核心是内容,人是作为内容的创造者、推荐者而存在的,所以对内容的关注应该优于对人的关注,简书可以关注文集令人惊艳。之前在使用微博、知乎专栏的过程中都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关注者、专栏频繁聊其他方面的内容,而我对那些话题 / 主题并不感兴趣,所以经常会纠结是否要取关。简书的文集实质上是一种主题性写作,内容范围固定,同时由于作者是同一个,所以内容质量相对稳定。知乎应该也注意到了这点,所以对专栏设计了如下规则:” 申请专栏的内容方向:专栏需要有明确的写作方向,我们更欢迎专业方向的分享,部分方向暂时不接受申请。专栏绑定的话题即代表专栏的写作方向,请不要绑定过于宽泛的话题。”

简书中另外一个可以关注的是专题,相比文集,专题可以跨作者,用户能够添加简书平台上所有文章到专题中,只是专题的质量强依赖专题维护者,而专题维护者的动力、专题的曝光机制都是我比较担心的。或许专题这种产品形式比较适合机构账号,适合个人账号的是知乎收藏夹那种,因为动力持续,或者是知乎专栏那种,因为群体成员间有相互促进作用,更能坚持写下去。

内容的价值除了相对性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的内容不太会因为时间而褪色,一些 Evernote 中收藏的十来年前的文章,现在看来还是很有收获。作为内容平台,需要避免优质内容随时间线永久沉下去,而是有各种机制可以使优质内容不断浮起来。简友圈是一个思路,如果简书能支持用户将文章、评论、文集、专题等转发 / 分享到简友圈这个阅读交流圈子,同时其他用户可以对该条转发 / 分享进行点赞、评论和二次转发 / 分享,应该会有效果。

#影响用户数

或者说内容曝光量,就来源而言,既包括外部也包括内部。外部来源包括搜索引擎、SNS 和 IM,这个强依赖于内容质量和分享方式的便捷度、美观度,简书做得不错,既可以分享文章,也可以分享文章中所选内容,还可以分享评论,基本覆盖了所有分享场景。至于内部来源,主要包括编辑推荐、社交推荐、机器推荐、搜索、关注下发、私信和推送等。

这里重点说下社交推荐和推送,前者对应简书的简友圈,目前简友圈会下发关注者的喜欢行为,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容易导致消息数量过多,给用户很大的阅读压力;二是作为被推荐者,光被告知好而没有原因说明是不够的。至于推送,简书做得比较巧妙的是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作者、文集、专题,当其更新时获得推送。这种对消息进行分层处理的方式在 “微信”、“即刻” 中都有体现,即特别感兴趣的推到通知栏,一般感兴趣的推到你的 Timeline,你可以打开应用查看。

#内容利用率

关于内容利用率,我们可以认为评论行为高于赞赏、喜欢,而赞赏、喜欢又高于纯浏览。作为评论者,写出优质评论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也需要激励,除了及时提醒作者回复外,还应该支持点赞和回复,同时提供优质评论置顶机制,还可以将喜欢、赞赏的用户头像罗列出来,营造一种热烈的互动氛围,促进用户进行表态、交流。对于阅读者,除了内容质量,评论质量,还需要将排版、收藏、分享等功能做好,让用户可以很顺畅地进行内容消费。

#数量

写作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要静下来,要思考,要整理,那么写作者们为什么还要写文章?因为有记录的需求,有表达的需求,有被肯定的需求,有交流的需求,有建立影响力的需求,具体因人而异。就我而言,是因为在简书上看到一些好的产品分析文章,挺有收获,觉得简书挺有氛围,所以也想发几篇,然后交流的需求大于被肯定的需求,同时被肯定的需求中精神方面的肯定又大于物质方面的肯定,所以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作为内容社区,生产者永远是少数,然后是一部分互动者 / 传播者 / 组织者,最后大部分是消费者。针对生产者,如何营造良好的写作、交流氛围,如何降低写作成本,如何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写作者持续产出,这都是课题。当然三方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互动没有浏览,生产者的动力会受到影响,同时内容的价值在于传播,没有人看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

阅读系列之聊聊简书(一)

2016 年下半年开始比较频繁地使用简书,遇到一些问题,这里详细聊聊。

1、搜索不给力

使用简书,更多的时候是针对某个主题比如 “会员体系设计” 进行研究,但搜索结果质量一般,现在搜索后都不知道该看哪篇。

建议:搜索结果页在筛选之外增加排序功能,比如按喜欢数排序,同时支持搜索某个用户的所有文章和用户收藏的文章。搜索是为了定向寻找内容,最理想的情况是给出一个结果,同时这个结果完美地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当然这个很难做到,而当我们暂时做不到时,可以提供更细致的筛选、排序等功能方便用户找到目标内容,包括在文章详情页提供相关文章推荐等也都是处理方式。

2、收藏不好用

接上面的场景,当看到好的会员体系分析文章时想要收藏,但简书并没有归类功能,收藏的内容多了,后期找起来不方便。

建议:学习知乎的收藏夹功能。首先,严格来说知乎的收藏夹不是对收藏内容的分类,而是类标签的一个东西,但是又比标签更容易理解。分类与分类之间是互斥的关系,一个东西只能属于某一个分类,而实际我们可以发现 “你可以将同一条答案放入多个不同的收藏夹里”。这也是符合用户体验的,因为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科学的分类。

当然知乎收藏夹的妙处不仅在此,还在于收藏夹可私密可公开,如果公开可被其他用户关注,这无疑增加了一种稳定的内容分发方式。因为用户收藏好内容的动力是强烈且持续的,随机看了一些知乎用户个人主页的赞同数和收藏数之比,挺高,有些都能达到 1:1。

3、收藏喜欢傻傻分不清楚

每次看到一篇好文章想要收藏或来不及看完想先 mark 一下时,不知道该选择 “喜欢” 还是 “收藏”,现在简书手机端收藏不方便,需要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按钮才出现 “收藏” 选项,而点击 “喜欢” 很方便,同时 “喜欢的文章” 和“收藏的文章”一样,存在于 “我的” 标签栏中,但实际喜欢和收藏是有区别的呀,总之目前我很纠结。

建议:将文章详情页工具栏中的 “喜欢” 改为 “收藏”,同时删除“我的” 标签栏中 “喜欢的文章”,本身文章详情页底部就有“喜欢” 按钮,也更合适,同时个人主页中也有“喜欢的文章”。关于收藏和喜欢的区别,让我们回归阅读场景,作为读者,我们看一篇文章,如果非常有价值或者来不及看完,我们会收藏,而当我们对内容表示欣赏或对作者的辛苦写作表示支持时,我们会喜欢或点赞,喜欢的不一定会收藏,但收藏的大都是喜欢的。同时,收藏偏私密,喜欢更偏向于一种表态,不太会介意被其他用户看到。再个,收藏过的内容需要展现给用户,而喜欢过的可以不用。

4、发现让人压力山大

发现中很多内容都是不感兴趣的,但还是显示在那里,给人很大的压力。

建议:采用顶部标签栏的形式,类似网易云音乐的首页,默认显示定制热门,可切换显示专题、排行等。简书主要是长文,简书的用户群也应该是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一群人,关注的内容就够看一段时间的,发现中还有那么多无关信息,这样只会降低发现标签栏的点击率,甚至简书的打开率。因为当面对的压力过大时,大部分用户会选择逃避。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微信最新 6.5.2 版订阅号不再显示公众号未读信息条数,而统一用红点表示的原因。

5、写的文章没人看

辛苦写了篇文章发布到简书,结果阅读量个位数,失落。

建议:在文章详情页增加相关文章推荐,同时为了提高推荐准确率,在用户发布文章时提供可选的打标签功能。当然阅读量低有很多原因,包括所写内容较小众,只是再小众的内容也是有人感兴趣的,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内容分发上。对于内容分发,简书已做的包括推荐、排行、搜索、关注、专题等,其中相对特别的是专题功能,不过一些专题内容范围较大,而如果专题的信息颗粒度不是足够小,那么和门户的财经、科技等分类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P.s. 简书在 1 月 5 日发布了新版网站,部分内容可能略有过时。

你的日常必备Chrome插件有哪些?

1、基本
Adblock Plus:广告拦截
crxMouse Chrome Gestures:鼠标手势,提高操作效率。
LastPass: Free Password Manager:管理网站密码,特别重要的可以自己记着。
利器 · 灵感生成器 New Tab:获取利器,提高生活工作效率。

2、阅读
Save to Pocket:看不完的文章稍后读
印象笔记 · 悦读:无需稍后读的有价值文章直接存入 Evernote,虽然已经下架,但对文章的保存体验还是优于剪藏的。
印象笔记 · 剪藏:保存 PDF 文档时使用
眼不见心不烦(新浪微博):还您一个清爽干净的微博,不过自从微博网页版不再按时间线排序后,刷得少了。

3、写作
Native URL Shortener:短网址服务,支持百度短网址。
为什么你们就是不能加个空格呢?:发布文章时调整排版使用

4、工作
Axure RP Extension for Chrome:查看 Axure RP 生成的 HTML 文件

5、其他
惠惠购物助手:聪明购物必备
捕捉网页截图 – FireShot 的:截图时使用

以上扩展程序基本稳定使用 2 年以上。

我的2016之电视剧

整理了自己 2016 看过的电视剧,其中五星是极其推荐,四星推荐。

1、日剧
熟女正青春:四星,# 爱情
大龄女青年找对象

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四星,# 偶像
披着偶像剧外表的美食剧

家族的形式:五星,# 家庭
独身主义好不好

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五星,# 爱情
饭馆老板教你撩汉技能

2、英剧
伦敦谍影:四星,# 谍战

夜班经理:四星,# 偶像
女主美呆了

年轻的教宗:四星,# 偶像
男主帅呆了

3、韩剧
请回答 1988:四星,# 社会
朋友们强烈推荐

大势的百合:四星,# 同人

信号:五星,# 刑侦

评价女王:四星,# 偶像
女主美呆了

孤单又灿烂的神 – 鬼怪:四星,# 偶像
男一男二好 CP

4、美剧
亿万:五星,# 商业
披着商业剧外表的家庭教育剧

5、内地
太子妃升职记:四星,# 穿越
道具渣,台词各种槽点,但画面还可以。关于这部剧,知乎的这个帖子值得一看。

欢乐颂:四星,# 都市
难得没有太多狗血的内地剧

小别离:四星,# 家庭
青春期教育,期间黄磊抱着海清哭那段印象深刻,当然小宇出国后就没看了。

6、动漫
画江湖之不良人:五星,# 武侠

关于播放平台,现在看视频 AB 站优先,然后才是爱奇艺等,AB 站解决的是看剧的即时交流问题。当然对于视频网站,有资源有内容,不卡,高清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2016 年看了很多烂剧,2017 年应该多多利用豆瓣进行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