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聊AI工具

## 背景

年初 DeepSeek 爆火(感觉是很久前的事了)后,各家公司都开始加速大模型的研发,这里聊聊目前我常用以及印象深刻的 AI 工具。

## 搜索

– 豆包 & DeepSeek
首先问豆包(任何问题都可以同步看下 AI 的意见),复杂点的、探索向的再问 DeepSeek(一定要试试多轮对话沟通,而且我现在认为 “生成式 AI 其本质是一组数学公式拟合人类语言规律,缺乏真正的理解” 不重要,疗效更重要)。另外近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百度使用率大幅下降,之前一直是其忠实用户包括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至今还是它,同时虽然百度也全量上线了 AI 搜索,但没感觉出体验差。

– 其他搜索
百度 AI、Google AI 概览、小红书问一问、AI 抖音等。

## 其他

– 小红书笔记评论翻译
年初 “TikTok Refugees” 涌入时小红书上线的功能,已接入 AI,有 “理解力”。

– 网易云音乐锐评听歌品味
用 DeepSeek 给 “红心歌单” 算命,产品方案很网易云也很 MVP。具体操作:“点开「红心歌单 / 我喜欢的音乐」→点击「右上角菜单键」→「复制 DeepSeek 锐评指令」→粘贴到 DeepSeek App 或网页端。即可获得一份专属于你的「歌单算命报告」”。

## P.s.

总的来说,生成式 AI 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搜索、LBS,会成为多数产品中的某个功能模块或是技术服务底层,除了部分基础模型公司外,其他公司的 AI 产品很难成长为独立 App 或者说独立 App 的 DAU 将有限,只会是场景、上下文、内容数据驱动。

DeepSeek 服务趋于稳定后,卸载了纳米 AI 搜索,同时豆包依靠 “足够靠谱的语音识别” 留在了桌面 Dock 栏且成为 “DAU App”,另外这次国庆出去时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外甥女说问下豆包,惊觉豆包已经渗透到了大众用户中,然后查了下,原来 App Store 免费应用榜近一年豆包就没跌出过前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