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习惯

最近在看行为习惯方面的书,想以非运动减肥为例谈谈如何改变习惯,主要从做什么&不做什么来聊,以下没有特别说明的引用内容均来自 《行为惯性》

## 思想

想清楚为什么改变,“坏习惯” 的问题往往是在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权衡、即刻享受和延迟满足的选择中选择了前者。冯唐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中年男”的热文,其中有两点比较难做到:一是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二是不要教育晚辈,尤其前者是一个长期课题。改变的动机可能来自关注健康、个人形象,如果还有其他的更好,动机越多、越强越好。当然人类往往不太习惯听取其他人的意见,需要经历挫折比如手术、被十动然拒后才会醒悟。

其次,停止自我批评,想改变了就很好,同时更好的心态也许是将减肥这件事当作一次实验、一场游戏,我们去尽可能多地努力,但也允许自己偷懒,允许进展不尽如人意,只要没放弃就 OK。关于心态和学会享受成功带来的良好感受这块可以参考 《福格行为模型》,相比《行为惯性》,易读性和实用性更强,两者搭配看。

另外,对可能的未来(改变的过程不顺利)做好心理准备,“我们要意识到习惯的强大及自控力的相对脆弱,需要为此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之前也在 《如何坚持做一件事》 聊过:“学习本身是反人性的,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点,对自己过于苛刻,那么在遇到困难时反而容易归因于自己不行,进而放弃”。再个,我们也要对事物的发展有客观认识,比如在 《如何减肥》 提过的:“体重的变化是反复的,不会一直降,而是螺旋式、上下波动式地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 理论

看看现有导致肥胖的习惯对应哪个层面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吃喝是低级需要,容易满足且带来的幸福感半衰期短,当然吃喝也重要,毕竟这不吃那不吃,人生会少很多乐趣,但爱是克制,中年人尤其要注意,年纪大了,新陈代谢真的是在衰退的,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预未必立不预一定废,提前 “制定非常详细(针对每个场景和可能性)且具体可操作(能够顺利实施的)的应对方法”,比如下班路过购物中心门口想喝奶茶怎么应对、部门同事问要不要一起去吃烧烤怎么委婉拒绝等,不用每次但要做到部分控制。

## 环境

减少诱因,“小到丢掉诱发习惯的物品、改变着装,大到更换工作,甚至搬到新的城市”,当时看到这句话顿时想到孟母三迁,现实中一般不至于,但我们可以比如少买零食,买了也不要放在眼前,眼不见为净,买了也不要放在触手可及之处,提高操作成本,让口舌之欲和懒惰之欲 PK,谁赢听谁的。

## 行为

尝试替代方案,比如将汉堡改为馄饨、可乐改为气泡水,总之试试味道、营养价值少点但热量降低明显的食物。再比如吃七八分饱,看看对日常生活有无影响,如果没啥影响,那就坚持下去。之前有段时间店里的师傅做多少自己吃多少,结果体重很快就上来了,在我看来,比吃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拒绝而是默认了对方提供的方案。再比如吃慢点,如 @知了 所言:“如果进食速度过快,还没有产生饱腹感时就会继续进食,结果摄入的食物热量就会过多了”。

方案还要简单,简单的方案更容易执行下去,同时如在《如何坚持做一件事》中聊过的:“要循序渐进,尤其在前期,做完比做好重要,这样更容易坚持下去”。如果一开始就尝试高难度方案,失败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自信心,最终望而却步望洋兴叹。再个,对他人的方案(包括你在看的这篇)借鉴但不盲从,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且最终方案往往和他人的有差异。

## 反馈

量化结果同时辩证地看待结果,“如果努力起到了作用,那么反馈就是一种奖励;如果努力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反馈可以成为一个信号,提示个体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所以可以将体重秤放在显而易见的位置,有事没事测一下,然后微调计划。

## 奖赏

关注每一点小进步,多多自我鼓励,比如隔段时间奖励自己一顿大餐、买两件新衣服等。“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中奖赏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如果人或动物的某个行为得到了奖赏,那这个行为之后发生的次数就会增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想想我们对社交网络(点赞和评论)的沉迷,也许要承认人类一定程度上就是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老鼠&鸽子。

以上为理论总结,如果实践后有效,请来本文下留言并转发给更多朋友看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