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之网络效应

#定义

维基百科:“网络外部性,又称网络效应或需求方规模经济,指在经济学或商业中,消费者选用某项商品或服务,其所获得的效用与 “使用该商品或服务的其他用户人数” 具有相关性时,此商品或服务即被称为具有网络外部性。最常见的例子是电话或社交网络服务:采用某一种社交媒体的用户人数越多,每一位用户获得越高的使用价值”。

微信是社交网络的典型案例,截至 2019 年第一季度,微信(含 WeChat)月活跃用户突破 11 亿,在国内日常通讯领域已是一家独大。当然网络效应也会存在负效应,比如微信联系人的增加,一开始对拉群聊天、增加朋友圈下的评论乐趣等是利好,但随着联系人越来越多以及人群泛化,就会开始影响朋友圈动态的发布频率,比如有时想发个比较情绪化的内容,但因为顾忌同事而放弃,虽然微信中可设置分组可见以及不让 TA 看,但终究不方便。

再说说这几年比较火的打车和外卖,曾鸣提到他同意 Tory Green 在《The Myth of the Uber Monopoly》里的观点,Uber 不具备 “需求端网络效应”,因此无法形成垄断,在国内外都受到竞争对手的阻击。Airbnb 的前产品总监 Jonathan Golden 提出,“Uber 是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它是全球网络效应和密度网络效应的结合体。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密度网络效应的平台业务。大多数客户只在国内市场使用这款打车 App。但是 Uber 的业务也触及了旅行,旅行一个独特的全球性业务类型。当你到了一个新城市时,你也是需要交通工具的,而 Uber 在这个市场的服务供应则可以立即满足你的出行需求”。

两者都没错,以我为例,目前只用滴滴,之前也装过曹操等应用,但都卸载了,一方面住的地方(北京五环外)附近曹操等的车比较少,另一方面回老家(三四五线城市)后只有滴滴提供服务。互联网产品已从早期的纯线上发展到了线上线下结合,涉及到线下就存在物理距离问题,这是 Uber、滴滴只有部分网络效应的本质原因。

对于外卖,Jonathan Golden 提出,“每一个市场都是独立于其它市场发展的,以 TaskRabbit(跑腿服务)或者 DoorDash(送餐服务)为例。在特定的市场中(如纽约),当供给量和需求量增加的时候,纽约这个市场上的供求双方的体验都会得到提升。但是在纽约地区产生的网络效应是无法促进和带动其它的市场的。纽约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对旧金山的供应方是没有价值的,纽约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对旧金山的需求方给也是没什么价值的。这类平台型业务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打、去铺、去增加供应量”。

#如何建立

产品体验需要随着用户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这样后来者会难以跟随。产品体验不断增加是目标,网络效应是产品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之一,而社交是网络效应的典型案例,搞清这层关系也能理解支付宝 9.0 搞社交失败的原因。

网络效应的建立要结合产品自身特点来进行,其中用户角色和使用流程是关注重点。有两个例子可供参考,比如输入法,传统输入法的词库是本地的,随着个人词库不断增加,会越来越好用,但受益者仅仅是自己,而搜狗输入法的词库是联网的,意味着如果某个词输入得多,就会进入其他用户的候选词列表,进而大大提升输入效率。当然到了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后面还是被 Google、腾讯、百度等跟随。

比如 caoz 说百度,“最早的搜索引擎,其实是单点启动产品。百度开始的时候没打什么推广,只要采集的数据够全、搜索结果够好,用户多点少点,彼此没影响,所以百度可以慢慢做,一点点优化,一个点一个点地提升市场占有率,现在说百度搜索质量不好的,很多人是真不知道 15 年前谷歌的中文搜索什么样。从贴吧开始,百度从单点产品变成单边产品,用户群有交流了,到了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以及百度文库,从单边变成双边,积淀了一大批内容贡献者,再想和百度 PK,这就成了门槛”。

#扩展阅读

1、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区别
2、网络效应 “圣经”

名词解释之网络效应》有2个想法

  1. Pingback引用通告: 聊聊社区 | Rethink

  2. Pingback引用通告: 再说网络效应 | Rethink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