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搜索

聊聊搜索

之前写过 《聊聊信息获取方案》,其中有提到搜索但并未展开,在信息流、推荐算法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想强调下搜索的重要性同时分享点经验。

## 概况

首先,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依然记得当初不需要问别人自己就能获得答案的 aha moment,@俞军老师 的那句 “我们若能更妥善地搜寻资料,实在已经改变世界” 也依然让人感动,当然现在搜索成了基础设施,各个内容平台都有。其次,搜索很重要,被动地刷即刻、知乎、抖音等容易流失注意力,甚至丧失自我,而搜索意味着我们是基于目标进行信息获取,是在解决问题,自然有成长。

## 思路

1、何时搜

有疑问就搜,不管什么问题,现在互联网上的内容已经很丰富。

2、去哪搜

移动时代,数据孤岛化,百度等传统搜索服务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开始不是最优选择,比如什么是更好的这类问题,知乎是更优选择,怎么做菜等程序性问题,抖音 B 站是更优选择,生活类问题小红书是更优选择。内容和商品一样,供给很重要,比如随着商品池的丰富,现在购物搜索优先京东,没有的再搜淘宝、拼多多,再比如随着文章数量的增加,开始直接搜索自己博客里的内容,方便查看和引用。就我而言,百度之外,比较爱用的搜索渠道包括即刻、知乎、微信读书和抖音等。

去年年底 @半佛仙人 发了篇文章 《小红书正在拿走搜索引擎的饭碗》,今年年初 Twitter 上也出现了关于 Google 和小红书搜索的讨论,@Dash 提到:“内容消费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指展现、点击、点赞、互动、停留时长等等的数据,举个例子,对于站外内容,Google 只知道用户搜索后点了哪个结果,但是用户点了后是否满意,有没有点赞、评论、收藏或产生其他更进一步的行为都是不知道的,也就无从对搜索结果进一步优化”。不过据此判断搜索引擎的饭碗要换人也并不准确,还是要看场景,但部分品类关键词 UGC 内容平台的结果优于传统搜索是现状及趋势。

搜索的本质是连接内容,比如足球相关,现在都是去懂球帝看,因为球员球队数据够详细,很多信息百度百科没有,另外,看英超排名也是直接上懂球帝,因为数据更新速度超过百度。再比如 2020 年左右开始重度用回知乎,核心原因还是平台上的内容,当然推荐也带来了一部分 aha moment,推荐的精准化除了平台算法的提升外,个人更多的搜索、浏览、收藏操作也起了作用。我们要持续给系统反馈,方便系统推荐,因为搜索可能有遗漏,比如创作者没有按我们的关键词来创作内容。

搜索的本质还是解决问题,百度的 slogan 这些年从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一下,你就得到”-“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百度一下,生活更好”,可以看到百度意识到了,只是部分领域百度已经很难赶上了。我们要做的则是根据不同产品的所长解决自己不同的问题,比如查英文单词,现在主用不背单词 App,它集成了柯林斯词典,同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收藏操作,方便后续记忆。

搜索的本质更是实现目标,比如查单词是为了了解意思,但最终可能是为了考试,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那样我们就需要一个综合学习计划,而这是垂直产品的长项,搜索引擎不好解决。

搜索的未来,不限形式不限渠道,不管图文、音频还是视频,公域还是私域(公司内网、工作群),中文世界还是英文世界。产品侧,有些团队已经进行了实践,比如即刻在 2022 年 8 月上线了 OCR 搜索,抖音搜索时也能发现结果中部分视频带 “提到 xx” 标签,B 站的搜索结果中部分视频会显示 “mm:ss 提到 xx”,点击可直接从该段开始播放。至于用户侧,我们也不应该给自己设限,只使用某一两款产品,应该覆盖全网,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找到答案。如果对某个内容感兴趣,可以各个产品都搜搜,可能会有惊喜,即使没有结果,后续也可以看下自己能否输出相关经验。

3、怎么搜

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这点一直没变,只是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适应技术,比如多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想想对方会怎么写。比如想买空调,先了解市占率,获知 “美的市占率超越格力成为新的空调一哥”、“2019 年美的再次启用华凌定义华凌为年轻化品牌” 后,知乎搜索 “美的 华凌 格力”,之后进一步搜 “华凌 N8HE1 美的风观”,看看大家如何决策的。当我们对事物理解更深时,更能找到答案。

关键词越小众、专业,搜索质量越高,像前面那样多个竞品词一起搜时结果往往不错。当搜索结果较少时,可以试试字母缩写和可能的错误拼写,另外试试英文,尤其是那些本就源自国外的内容,之前知乎搜 “Harold Mcgee on food and cooking” 时牵扯出一片好内容。当结果较多内容良莠不齐时,试试中文全称,因为有些作者对用词有要求,同时别忘了英文,有些作者有海外背景,习惯用英文。

## 技巧

1、通用
百度、Google,常用的包括包含完整关键词加双引号如 “xx”、搜索特定网站加 “site:xiaohongshu.com”、搜索特定文件类型加 “filetype:pdf” 等。当然百度比较方便,点击搜索结果页的 “搜索工具” 也能进行操作,但用得多的话还是记下。

2、垂直
即刻,精选版微博,感兴趣的长尾词。
微博,实时信息。
小红书,生活经验版百度,穿搭、旅行等。
知乎,精选版百度,互联网、数码等。
懂球帝,足球。
微信,文章(公众号)。
豆瓣,图书(discover books)、影视剧。
微信读书,所有书&某本书(within books)。
网易云音乐,歌曲(含识曲),Shazam 替补。
小宇宙,播客,感兴趣的长尾词。
抖音,视频版百度,程序性知识。
哔哩哔哩,足球比赛集锦。
不背单词,英文单词。
京东,商品,淘宝&闲鱼、拼多多替补。
百度指数,事物热度。
百度地图,地点、公交、路线。
大众点评,饭馆、商场。
flomo,想法。
Ulysses,文章(含草稿)。
dengbiao.me,已发布的文章。
Pocket,稍后读的文章。
Evernote,已收藏的文章。

3、效率
电脑端划词操作:PopClip,任何时候,只需两步直接搜索。
电脑端浏览器:Chrome 地址栏直接搜索特定网站。

Chrome使用技巧之搜索

## 概况

Chrome 浏览器的多功能地址栏 Omnibox 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设计,支持直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好处是操作效率更高,尤其是对那些我们常用的搜索而言。设置方面,Chrome 会根据我们的搜索记录自动添加一些搜索引擎进来,同时也支持手动添加。以京东为例,搜索引擎栏输入 “京东”,关键字栏输入 “j”,网址格式栏输入 “https://search.jd.com/Search?keyword=% s”(不排除京东未来更改搜索网址格式),后续在地址栏输入 “j”,然后点击 “tab” 键自动激活京东搜索。

## 设置

1、默认搜索

综合:百度,同时保留 Google 备用。

2、其他搜索

百科:百度百科(ba),首先搞清楚是什么,然后再说为什么、怎么做。

图书:豆瓣读书(b),读书是一件性价比特别高的事情,收获的是作者多年的经验,付出的只有几十块钱(成为微信读书会员价格更低)和一些时间。

影视:豆瓣电影(m),电影电视剧综艺等属于消费(付出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适当控制,当我们看视频时,可以想两个问题,一是自己到底在看什么,是故事还是其他,推荐学点“视听语言”了解影视创作技巧避免只是浅层消费;二是看完后的感想是什么,推荐写豆瓣短评及时记录。

问题:知乎(z),找答案(某种程度也是保持好奇心必备),当做精选版百度来用,要是搜索结果能够按照点赞数排序就更好了。

视频教程:B 站(bi),部分程序化知识会直接使用 B 站搜索,随着 B 站内容的不断泛化,逐渐丰富,相信在未来会成为常用搜索。

实时信息:微博(w),涉及实时信息时使用。

长文:微信(we),通过搜狗微信搜索搜索微信公众号文章。

商品:京东(j),淘宝使用较少,网易严选商品有限,就没添加。

生产力:少数派(s),搜索应用、软件使用技巧,比如写作本文时就搜了 “Omnibox”。

自己的文章:Rethink(d,http://dengbiao.me/?s=% s),随着发布的内容(数量)变多,使用次数也开始变多,方便引用内容。

## P.s.

近期感觉百度越来越难用了。虽然现在搜索主用百度,但结果页看到知乎链接大都会点下,有时会直接知乎搜索。书影,直接豆瓣搜索。音,需求较少。偶尔的实时信息,微博搜索。再偶尔的特定内容,B 站搜。不知道大家的百度体验如何,搜索习惯演化到了哪一步?

应用推荐之简单搜索

# 简介

简单搜索是一款搜索应用,由百度官方出品,简洁且快速。至于为何推出该应用,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在手机百度因为商业化压力等臃肿不堪的情况下对夸克浏览器(背后是神马搜索)的一种应对。

# 对比

1、手机百度
手机百度使用起来有两个问题,一是启动速度超慢,这个可能跟启动页的广告图以及首页的信息流有关。二是低质量的信息流很浪费时间,本来要搜索的,结果看资讯去了。相比而言,简单搜索搜索结果页无广告,毕竟自家孩子,这也是其他应用所赶不上的,同时无广告图无信息流。
2、Ai Search
Ai Search 的初衷是提高搜索效率,但形势发生了变化,比如当初推荐 Ai Search 时提到的 “设置一个视频标签涵盖百度、AcFun、Bilibili 后,可查看 “四重奏” 在全网的搜索结果” 已经因为视频正版化的严格推进而失效。再说操作成本,没有输入联想功能是硬伤,虽然不太想承认,但 Ai Search 已经不适宜再更新。
3、夸克浏览器
单纯就手机浏览器而言,主要使用场景已经缩小为搜索,因为大部分需求我们已经习惯通过具体 App 满足。当然从产品战略和交互层面考虑,除了搜索,还是可以兼顾资讯获取场景的。夸克有一个产品细节是我一直不太能接受的,即以气泡的形式显示搜索历史记录,没有想明白这个功能解决了什么问题。前段简单搜索还特意学习了这个功能,233,幸好支持主动关闭。

#P.s.

1、知道简单搜索是通过 @纯银 的微博下其他用户的回复,而非少数派等媒体,同时看了下简单搜索的 App Store 排名,差夸克浏览器很多。
2、现在的搜索方案是简单搜索 + 其他应用内搜索(微博知乎微信、豆瓣、网易云音乐爱奇艺、京东淘宝、点评美团等)+Spotlight 搜索手机内已安装应用。
3、刚看到 Ai Search 开发者 @i_Todd 的微博:“下个月会发布 Ai Search 2,全新设计,全新特性,更简约又更强大”,期待打脸。

一个搜索问题引发的思考

本来是写在iPhone入手后的那篇博文里的,但是想到搜索这个问题,写着写着就越扯越远了,干脆独立成篇。当时的情况是:百度“iPhone 装卡”,看了一堆知道,还是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后来Google“iPhone 装卡”,第一个就是我想要的结果,解决了我的问题。

关于搜索,@caoz 曾出过一个题目:为何搜“4399小游戏”的比搜“小游戏”的多?前段我忽然稍微明白了点,先讲两个故事:

一是记得我大学一同学是这样搜电影的百科介绍的,他先打开百度,输入电影名称,百度一下,然后点击“网页”右边的“知道”,再点击排在第一位的该电影的百度百科介绍链接。请问,他的这个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二是一同事是这样看他iPhone里面的照片的,不是点击“照片”图标,而是先点击“相机”,然后点击左下角的已拍照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样方便他查看最近的那张照片,他这种方式只要两步,而点击“照片”图标去看,需要三步。虽然仅少了一步,但毕竟方便,可能不自觉地就慢慢形成了点击“相机”去看照片的行为。

现在我搜电影的一个习惯是:先直接搜,如果没有优酷、搜狐视频、奇艺等正版播放的结果,就加上关键词“百度影音”继续搜,一般第一第二位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当然如果我要了解电影的剧情,有时候可能就直接去豆瓣搜了,百度这部电影,豆瓣的结果有时并不在第一页,翻了几次后就不愿意翻了。本已习惯百度,但百度不能最快地给到我想要的结果,于是我不得不养成新的习惯,直接去豆瓣。或许这就是用户的挣扎吧,要知道人是不愿改变的动物。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也仅是从方便、快捷这个维度进行的考虑,更深入全面的解读请看caoz的这篇“百度解构第一季 – 理解用户搜索行为”,其间系列微博更值得反复研读。

P.s.
1、印象中Google某部电影,豆瓣排在第一页的次数高于百度,不过即使Google将豆瓣排在第一页,也并不能阻止用户养成直接去豆瓣搜索某部电影的习惯。品牌即习惯,习惯即品牌。另外Google不间断的抽风,对于普通网民来说是相当负面的体验。
2、输入的成本远大于移动鼠标去点击的成本,所以网址导航牛,所以让用户收藏你的网址牛。百度买下hao123就等于百度牛,因为它离用户更近了,百度是不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www.baidu.com的。另外百度现在搞的开放平台是否在背离它当初的信仰:“简单,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