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幽默

如何搞笑2025

## 笑点

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视觉的,比如舞台上的反串、@王晶 在《圆桌派第四季第 3 期》中提到的周星驰无法被模仿是因为动作,也有听觉的比如模仿名人说话、知名歌手唱歌,而情理之中是要像。

二是快乐建立在别人的 “痛苦” 之上。可以伤害别人,比如《康熙来了》中小 s “欺负” 陈汉典、《吐槽大会》上嘉宾们互相吐槽等,也可以伤害自己,比如自嘲自黑。

## 制造

简单来说,笑话是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同时适度伤人的东西。笑话从结构上包括两部分:铺垫制造预期,再解读制造意外,好比走着走着路,突然踏空,让人猝不及防。如果没有明显的铺垫或再解读,那铺垫和再解读在观众、听众心中。

关于如何制造意外,一是夸张荒诞,比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漫才中 “装傻” 角色的言行、《创造 101》中赖美云模仿其他学员;二是打破规范,做些出格的表情动作比如美女扮鬼脸,或者说些出格的话比如国外脱口秀中的一些大尺度内容;三是更高级的换个角度,“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事物”,具体到语言文字方面可以根据音形义制造意外,比如 知乎上 的 “小刘怕什么?小刘怕忙。为什么?因为别人会说 TA 小刘忙”,当然谐音梗因为少内涵容易烂俗,就像抖音神曲没法多听一样。再个,我们也可以对俗语、习俗等进行再解读,比如 “小明:爸爸,什么叫年龄歧视呀?爸爸: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小明撇了撇嘴:说我小,那为什么每次犯错误的时候,你们都说,你都这么大了……”。

关于如何制造伤害,这个不用学,唯一要学的是把握好尺度,真伤到人就不好笑了,更容易操作的是伤自己,这个可以没有轻重。

最后,作为搞笑爱好者,我们应该追求原创,但一开始不必强求原创,引用好笑的包袱并适配当前场合也是能力。另外,搞笑也是沟通中的一部分,没必要为搞笑而搞笑同时也不能喧宾夺主,搞笑还是为了更好地沟通。

理解笑话

## 为什么

笑话之所以好笑,一方面是出乎自己的意料,某种程度上会有点尴尬,另一方面,快乐总是建立在别人的 “痛苦” 之上,其中别人受伤是主要,比如《康熙来了》中小 s “欺负” 陈汉典、《吐槽大会》上嘉宾们相互吐槽、表演者自嘲自黑等。再个,别人可能会受伤也算,比如 @王晶 说的表演者攻击规范

我们的生活需要笑,想想前几年微博上各种冷笑话(连相对不那么好笑的笑话都能流行)和段子手,这几年综艺节目中搞笑成分(包括搞笑艺人、后期特效)不断增加,还有应用商店里糗事百科、皮皮虾等应用,需求之强,可见一斑。

## 怎么做

笑话的结构包括两部分:铺垫制造预期,再解读制造意外,好比走着走着路,突然踏空,让大家猝不及防。如果没有明显的铺垫或再解读,那铺垫和再解读在听众、观众心中。简单来说,笑话是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同时适度伤人的事物。

关于制造意外,一是夸张荒诞,比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创造 101》中小七赖美云模仿其他学员;二是打破规范,说些出格的话、做些出格的表情或动作;三是换个角度,“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事物”,具体在语言文字方面,可以根据音(谐音)形义(歧义 / 双关)制造意外,比如知乎上的 “小刘怕什么?小刘怕忙。为什么?因为别人会说他小刘忙;小王剪了个中分,变成了小全;小刘:你会学鸽子说话吗?小王:在路上了”。在情节逻辑方面,需要观察力和联想力,比如 “小明:老板,您这包子怎么涨价啦?老板:因为猪肉涨价了。小明:可这是素包子呀!老板:我爱吃猪肉;再比如小明:爸爸,什么叫年龄歧视呀?爸爸: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小明撇了撇嘴:说我小,那为什么每次犯错误的时候,你们都说,你都这么大了……”。

如果想笑话更好笑一些,一是要具体,比如《今晚 80 后脱口秀》中王自健段子的主角通常是蛋蛋、王建国、叶导等;二是紧跟时代,比如 “前一两年是你家有矿啊,这俩月就是你家有猪场啊”;三是贴近场合气氛,比如 “stand-up comedy” 相对更好笑一些;四是符合受众认知,比如有些老外的笑话就不太能 get 到点,再比如限于特定圈子的 “云栖大会上程序员呼兰吐槽产品经理”。总之,离受众越近越好笑。当然,笑话是沟通的一部分,沟通目标第一,大笑之余能达到沟通目标是最好的。

之前看过两遍刘淼的《笑话方法论》,效果相当不明显,现在看来,学习的过程中少了实践,少了持续的思考。或许应该每次遇到好笑的笑话,想想为什么好笑,同时自己是不是可以 “拿过来” 讲讲。

## 扩展阅读

1、书籍:格雷格・迪安《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2、视频: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去哪了
3、问答:有哪些没专业知识就 get 不到的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