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记忆

聊聊学习方法

## 前言

翻看记录,才发现本文起笔于四月,当时想聊下学习方法,确实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刻意思考过这块,只是本能地学完了一些新知识,为了未来学东西效率更高,系统地整理下方法论挺好。

## 他法

经典教材《心理学与生活》推荐 PQ4R 学习法:“预习(Preview,浏览以便对每章的内容有基本的把握)、提问(Questions,阅读每一部分时都要提问)、阅读(Read,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直到你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Reflect,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努力将这些材料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复述(Recite,在阅读和思考每节后,试着尽可能详细地回忆课本的内容)、复习(Review,在阅读完整个章节后,复习关键点。如果你还不能回忆出重点,或者还不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重复前面的过程)(Thomas&Robinson,1972)”。

Scott Young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到整体性学习策略:“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PQ4R 学习法虽然科学,但还是略复杂、抽象,操作门槛较高,而整体性学习法,看完全书后也没记住什么,或许是因为只看过一遍,理解得还不够深。

## 已法

### 读书

学习分两个阶段:学和用,以用致学,学以致用。就读书而言,读完后要实践,改变自己的认知之余,还要辐射到行为,否则意义不大,毕竟知道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做到。陆游也在晚年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学习过程或可总结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搞懂字面意思,对应微信读书中的操作是划线;二是深层,深层次理解作者的意思,清楚前因后果,对应的操作是画思维导图;三是联结,与已有知识联系结合,对应的操作是写想法(做笔记)、写书评、线下交流等。输出越多势必想得越多而且不大可能完全拾人牙慧,同时面对不同背景的对象,势必要更多地总结、类比等以深入浅出,而这都要求我们理解理论本身,同时有更多的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车

知识分两类:一是陈述性知识(理论、纸上谈兵,比如科目 1&4);二是程序性知识(技能、真刀真枪,比如科目 2&3)。

关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记忆是重要环节。根据《心理学与生活》:短时记忆只有 7±2,因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进入长时记忆才记得久,因此需要加工,“如果加工涉及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越多越深,那么记忆效果就越好”。

通俗来讲,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前者即知其所以然,对于驾考试题,考虑两点:一是目标,某网友说:“一切都是从安全出发,考虑安全问题,题就错不了”;二是手段,比如为什么高速公路的标志设计为绿牌,因为没有信号灯一路畅通,同时 “绿色通道” 当然速度高,虽然事实未必如此,但猜测合理,而且轻松记住了内容。

机械记忆即知其然。低阶,死记硬背,重复重复再重复,完全仰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阶,组块、联想,比如编顺口溜,假 1 吊 2 撤 3 醉 5 逃终身,比如谐音,离啥哟指代离合器行车制动(脚刹)加速踏板(油门)。高阶,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多少有些联系,比如进行一二三级分类,比如将相似的信息归在一起。BTW,驾考宝典也有未涉及的信息(不多),那些没提到的需自行搜索获取。

关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是了解操作步骤(怎么做,属于陈述性知识);二是反复练习。根据个人经验,看视频、问问题、总结方法等不能弥补练习的不足,最后拼的是肌肉记忆,是动作自动化,只需要分配很少的脑细胞给驾驶任务即可。

具体到科目 2,《如何通过驾照考试》中提过:“注意操作中的关键点,初期可以按死点位练习,中期尝试一些极端操作比如过早过晚打死方向盘等,后期再学些应考技巧比如坡道定点停车果断点,大不了扣 10 分。期间有时间就多练,让自己对每个项目都胸有成竹,练车本质上是个行为 – 反馈 – 再行为的过程,不练车时思考下为什么要那样操作,搞清理论后实践能事半功倍(带点夸张)。”

不管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及时复习很重要,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同时复习后重新掌握原有知识所需时间远少于首次学习所花时间。

## P.s.

一是知识的载体包括文字、视频等,不同载体呈现特定知识有优劣,选择合适的载体效率更高,比如学习交警手势,视频>图片>音频>文字;二是学习方法只是手段,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方法,而是确定目标以及花时间去学习,同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哪种方法最有效,哪种就是 “最好的方法”。

## 扩展阅读

1、问答:何为知识成功的要诀——毅力
2、视频:玩家角度教你高效学习